最新發生!恒大汽車的恒馳5又進工信部車輛新產品公示清單。
那么,這是不是表明:恒大造車真的有戲了?
量產是絕對有可能的,但是有沒有戲并沒有那么簡單。
又一次進入新車公示大名單
也許只能這么說,恒大造車是一場倔強的突圍。
做汽車媒體的,都要看一看工信部發布的車輛新產品公示清單,哪些品牌將要發布哪些新車,在里面一目了然。
2021年11月份,恒大汽車的兩款車型出現在工信部網站上的道路機動車輛產品公示清單之中,這一個動態一下子被大家捕捉住了,汽車媒體對此作出的延伸解讀還是很多的。
按照簡單的邏輯,如果恒大造車能快速實現量產和銷售,那么深陷流動性危機的恒大,可以從地產銷售和汽車銷售中增強現金流,進而緩解龐大債務的壓力。
不過事情的進展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到了去年12月份,恒大兩款進入公示車型消失在正式名單內。
因為這樣,曾經感覺到恒大造車很有戲的人們,大轉折地感到恒大倒車可能戲份不多。
在又一次進入工信部新產品公示清單之前,恒大的造車努力還在繼續,恒馳首輛車下線,天津工廠大容量招聘信息曝光,等等。
最新申報進入工信部清單的依然是兩款車型,也就是恒馳5高配與低配。
很差現金流的恒大,倔強地推動造車,似乎在為翻盤打下伏筆。
關于恒大新車的若干消息
之一,量產首車下線
步入新年之初,恒大汽車官宣,第一款量產車型恒馳5首車2021年12月30日成功下線。雖然低調,但是提供了一組照片。
恒大汽車特別指出,比原定時間提前了12天。
之二,量產首車配置
從公示的內容看,恒馳5定位于緊湊型純電動SUV,采用磷酸鐵鋰電池,綜合續航里程最高達到700km。
從尺寸看,該車長寬高分別為4725/1925/1688mm,軸距為2780mm。這個尺度似乎又不能說這車是緊湊型,中級車都很夠了。
之三,量產的時間
從當下行內的分析看,恒馳5的量產預計在2022年下半年。
這個判斷是有根據的,包括又一次在工信部進行公示,都契合這樣的一個時間進度。
造車能成恒大解局“現金牛”?
恒大加入新能源車市場的爭奪,其產業構建的時間可以說叫做“早起”。
早在2019年,恒大就大張旗鼓地開始造車運動。而造車的想法更是發端于2019年以前。
2020年,恒大造車意氣昂揚,從恒馳1到恒馳6,從A級到D級,覆蓋新能源車的各種可能,一口氣發布的6款車,讓人們看到恒大造車的大手筆。
更為壯觀的是,恒大在“圈地建廠”,這幾乎是恒大地產風范在造車中的外溢。廣州、沈陽、鄭州、天津、廣西、青島、上海等地,都有了恒大汽車建廠的消息。
恒大爆雷之后,許家印痛定思痛,有了換賽道的想法。他在去年10月份表示,未來將以新能源車為主業。
恒大開始確立未來的轉型方向,那就是新能源車。
甚至許老板對未來的發展目標有這樣的描繪:
恒大汽車將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到2025年實現年產銷超100萬輛;
到2035年實現年產銷超500萬輛。
前段日子李想就說了,新能源造車從0~10是充滿了艱辛,從1~10需要更多的智慧。
突破零才能實現宏大的夢想,或者更接地氣一點,才能成為恒大新的“現金牛”。
夢想太大,有時候會被人看做“畫餅充饑”,有時還會扯著蛋。
恒大造車的三個難點
有關恒大首款車量產何時開閘,有分析認為是下半年。恒大汽車量產之后就能逐步實現宏偉計劃?
估計還是很艱難的。
首先,新能源汽車不再是藍海,而是紅海。
理想、小鵬、嶎來和哪咤等造車新勢力,每月交付萬輛汽車,現在都不是問題。
傳統的民企造車,比亞迪和吉利都是大舉發展新能源汽車,其中比亞迪銷量目前是排在第1位的。
國字號也在打造新能源車品牌,東風嵐圖、廣汽埃安等的不斷發展。
以特斯拉為首的外資,也是有絕對的市場瓜分能力。
總而言之,恒大汽車即使量產,在市場競爭中也不會令對手望風披靡。戰斗仍會是殘酷的。
在對手做大了之后,后續者進入市場,都會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價。
第二,補貼政策就在今年內為止,新能源車價格戰優勢,將逐漸地減弱。
恒大造車確實是起了個大早,但一路走來,也只能是趕著晚集。
新能源車非常大力度的發展起來,當然是時代的需求、時代的期翼。當然也跟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購置稅政策,有著非常大的關聯。
先說購置補貼。
目前補貼退坡車價上漲,最新政策明確,補貼到2022年12月31日結束。而且明確以后沒有了。
再說免征購置稅。
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從2014年開始執行,其中幾度延長。當前是延長至2022年12月31日。
從業內的觀點看,免征購置稅,還有可能會繼續延長。
如果恒大汽車在下半年量產,那么已是補貼政策的末尾,很少的享受到政策紅利,這不得不說,這是一件蠻吃虧的事。
時間就是效益,時間就是金錢。把總部設在深圳的恒大集團,對這一條應當會有更多的領會。
第三,市場是有發展潛力,資金投入的門檻也將水漲船高。
我們先看一下數據,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52萬輛。分析指出,已經到來的2022年,則可能有500萬輛左右的盤面。
大約500萬輛的銷量,意味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將接近1/4。這背后有兩層意思:一是銷量基本面龐大,利好產業氛圍;二是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就是希望和動力所在。
從新能源板塊出現很多高價股來看,這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概念,也是一個競爭越來越充分的領域。
越是眾人關注的領域,以巧取勝的可能性幾乎沒有,資本的重要性則進一步提升。
恒大汽車2020年的年報顯示,在當時,恒大汽車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累計總投入達474億元。
恒大汽車要實現所設立的宏大目標,是需要大資金發起沖鋒的,而恒大當下的短板就是缺錢。
有人將恒大汽車跟恒大冰泉的結局相比,我認為不會這樣。
恒大造車的優點也是顯然的:有自己的工廠而不是代工,這跟很多的造車新勢力相比,是一個長板;也在研發電池,雖然還沒有用上。
我一直認為,造車是一個需要創始人心臟強大的事業。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