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市場“家電雙雄”,格力和美的的一舉一動都引人關注。在格力電器收購銀隆新能源,切入造車賽道之后,美的集團也沒閑著。
2月16日,美的總投資約11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戰略新基地開工。雖然造車路徑不同,但都是新能源汽車賽道。在頭條菌看來,“家電雙雄”跨界造車,無外乎兩個原因:其一,空調行業遭遇“天花板”;其二,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
美的和格力布局新能源汽車
市值超5000億元的美的集團,也殺進了新能源汽車賽道。
2月16日,美的集團旗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戰略新基地正式開工。據悉,該項目總投資將達到110億元,是美的集團有史以來最大金額的投資項目之一。
這是美的在投資設立安徽威靈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后,再度投資設立全新的戰略基地。有評論認為,這意味著美的工業技術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又一重大戰略布局落地。
作為家電龍頭,美的跨界布局新能源汽車賽道是認真的。1月12日,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發表主題演講時明確表示,新能源車的產業布局是美的未來非常重要的戰略方向。
無獨有偶,另一個家電巨頭格力電器,也早已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賽道。董明珠甚至直言,新能源板塊代表格力電器的未來,“如果做好了,我們接下來都希望格力電器幾個大板塊都上市,但有一條原則講清楚,不是為了圈錢。”
格力造車,走的是收購之路。一方面,通過收購銀隆新能源,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占據一席之地。目前,這家已更名為格力鈦的企業,不僅讓董明珠實現了造車的夢想,也擔負著她在儲能領域的野心。
格力電器還以30億元的代價控股盾安環境38.78%的股權,完善電池和儲能產業鏈,開拓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
目前,“家電雙雄”均已切入新能源汽車賽道,但在業績上,尚需時間來驗證轉型之路是否功成。
“家電雙雄”為何跨界造車?
在家電市場,格力和美的被稱為“家電雙雄”。如今,空調頭部企業紛紛跨界,個中原因何在?小財迷認為,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分析。
其一,在經過數十年高速發展后,空調行業開始遭遇“天花板”。2021年,雖然多地平均氣溫創歷史新高,但空調市場頗為“寒冷”。據奧維云網數據,2021年,我國空調行業零售額為1527億元,同比下降1.2%;零售量4689萬臺,同比下降8.7%。零售額和零售量均創新低。
其實,經過數十年高速發展,2018年空調銷售總量和零售額分別達到創紀錄的5703萬臺和2010億元。自此以降,兩個數據逐年下滑。目前來看,雖然終端消費的動能尚未完全釋放,但空調市場已經充分飽和。
其二,新能源汽車市場展現出蓬勃的增長態勢。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市場占有率達13.4%,高于上年8個百分點。
放眼全球,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連續7年位居第一。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驅動之下,乘聯會預計,2022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或達550萬輛以上,市場滲透率達25%左右。這樣高景氣度的賽道,“家電雙雄”自然不想錯過搶食紅利的機會。
當然,對美的和格力來說,切入新能源汽車賽道,也有劣勢。目前來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蔚小理”已經成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傳統車企比亞迪、吉利等也在積極謀變,擁抱行業趨勢變化;此外,百度、華為、小米等互聯網公司,也跨界造車。這使得行業競爭更為激烈,美的和格力能否殺出重圍,尚不得而知。(圖片來自網絡,請作者與本號聯系,以奉稿酬)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