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記得應該不是第一次有好事者問起關于蔚來、理想、小鵬、威馬等造車新勢力誰能笑著走到最后的問題,也大抵不止一次撰文表達過對它們的客觀評論,結果最驚人的不是收到小白和水軍的討伐,而是收到其中一家車廠經公號傳來的蒼白無力的施壓。
但試駕時間終歸忠于事實,并偏執于站在消費者利益一側,辨明真理。
對此,我們以為小鵬有可能堅持更久,其它廠牌就不知道了。
關注我們 懂得更多
文/二哥
平門知事工作室出品
抱著賺快錢的目的加入造車行列的新勢力,靠著資本的支持走到今天,并各自擁有了比較可觀的媒體資源和用戶群體,似乎可喜可賀了。
蔚來ES8
2022年1月份,小鵬、理想、蔚來、哪吒、威馬和雷丁等“新能源”廠牌分別銷售12922輛、12268輛、9652輛、11009輛、2200輛和2071輛,同比分別增長114.83%、128.07%、33.59%、401.55%、7.8%和832.88%,環比分別增長-19.23%、-12.91%、-7.97%、8.7%、-56.54%和-52.64%。
近期銷量的此消彼長相對更長遠時間銷量的巨大變化看似微不足道,并可能會讓無數人對造車新勢力的未來充滿期待。
然而,這一切可能只是表象。
伴隨政府補貼逐漸消退、消費者消費思想逐漸覺醒,沒有一技之長僅以拿來主義堆疊技術,并以違背常識的營銷噱頭收割韭菜的蔚小理、威哪云們會最終走向沒落直至消失。
我們推進新能源汽車項目的初衷在于節能減排福祉后代,但蔚來、理想、威馬等車企出手就是能量消耗極高的中大型SUV,顯然錯誤至極。
小鵬P7
車型大小或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宣稱不降價是對消費者負責的蔚來汽車,拿著沒有電池的空殼售價二三十萬、三四十萬;重要的是裝著1.2T三缸發動機,加上一套電池電機的理想ONE成了能掛綠牌的“新能源”汽車!
荒唐至極!
為什么特斯拉能夠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銷量第一的電動汽車品牌?理由很簡單,懷揣夢想,制造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車型,并依據實力變化實時調整售價讓利于更廣大消費者!
反觀國內電動汽車制造商,無論是貌似轉型成功的比亞迪還是新勢力蔚小理,投機取巧相互拆臺的能力勝過了對技術和人類未來愿景的求索。
如果我們真的抱著客觀務實的態度看待世界,仔細想想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到底有沒有存在的理由和價值?
理想ONE
受國家產業政策調整、補貼加速退坡、行業競爭加劇等等多方因素的影響,深陷虧損泥潭的蔚小理們不僅很難看到盈利的前景,也可能面臨作為救命稻草的資本抽逃的風險,最終灑落一地雞毛。
這絕非危言聳聽。
當然,至于為什么說小鵬有可能走到最后,正如一年前我曾闡述過的那樣,它的中型轎車到緊湊級SUV到緊湊級轎車的車型投放方案,從用車環境、環保理念,以及整車售價方面講,更接近現實需求和消費能力。
不過,小鵬能否最終成功,仍然要看其能否堅持正確的價值觀,能否有如特斯拉汽車那樣寬宏的格局。
事實上,相對于造車新勢力,諸如吉利、長安、長城等傳統車企倒有可能最終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未來贏家,比亞迪都未必。
原因在于老牌車企有成熟的生產平臺,有自我造血和輸血的能力,完全不需要仰仗外部資本投行的臉色。
威馬EX5
除了已經練就一身抗摔本領、品牌影響力甚大的特斯拉之外,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新能源、廣汽埃安、長城歐拉都已經或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速趕超,它們的存在必將成為橫亙在新勢力眼前的又一道屏障。
至少,人們不會擔心這些家伙會野蠻地揮舞鐮刀,更不會擔心非資本托起的品牌會轟然倒塌而失去最低限度的售后保障。
至于比亞迪,風光無限的背后也潛藏著諸多問題,一是真正屬于新能源型的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并不足夠;二是整車沒有明顯的技術特長。
更重要的問題則在于獨立運營但仍屬一家的電池與整車業務,雖然有利于打造行業閉環并增強單車利潤率,但兩手都要硬的設想也會迎來更廣泛的競爭對手甚或遭遇競爭對手的聯合圍剿。
這在國內,正常得很。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