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財經
作者 | 寇大庸
編輯 | 閏然
若一個省份沒有特別強的龍頭城市,可能會造成兩個后果。其一,轄區內的各城市發展較為均衡;其二,各個城市之間互相不服氣。
廣西,也是這樣一個典型的省份。長期以來,南寧和柳州就為誰是“廣西第一城”這個問題爭執不休。
南寧作為省會,在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有著綜合優勢。而柳州作為廣西的工業重鎮,擁有眾多知名工業企業,此前也一直是廣西重要的鐵路樞紐。雙方的競爭,有來有往。
廣西各市GDP排名(圖源:智識分子)
然而,對于經濟欠發達的省份來說,要想推動經濟發展,普遍采取的措施是集中資源力推一座城市,從而帶動整體經濟的發展。但在龍頭城市發揮帶動作用前,可能會首先因為虹吸效應,影響了周邊城市的發展。
與安徽、河南等省份一樣,廣西最終也選擇了走“強省會”的路線。由此,南寧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首位度不斷提升。相較之下,柳州的發展則顯得有些黯然失色。
突圍新能源
柳州的乏力,從GDP數據上看的很清楚。
2000年的時候,南寧的GDP為377.94億,柳州為251.56億,雙方的差距并沒有那么大。但是到了2021年,南寧GDP為5120.94億元,柳州的GDP為3400.9億元。無論是從絕對值還是相對比來說,南寧與柳州的差距都在逐漸加大。
與此同時,作為經濟發展基礎的人口數量,兩者也有著很大的差距。過去十年,南寧的常住人口暴漲了208萬,而柳州則只增加了40萬的常住人口,這無疑是省會城市吸引力不斷增強的結果。
從城市地位的角度來說,南寧處于上升期,而柳州的地位卻在不斷下降。
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于2013年被提升至國家級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提高了南寧在西南地區的經貿地位。
相比之下,柳州雖是西南工業重鎮,卻顯得越來越沒有存在感。2018年,柳州的工業總產值僅增長了2.2%。支撐柳州的汽車、機械、冶金三大產業,在產能過剩以及行業競爭的壓力下,無力帶動柳州實現經濟強勁增長。
廣西-東盟經濟開發區
對此,柳州很著急。
為了實現突圍,柳州看上了新能源汽車這個大熱的風口。
新能源汽車是個香餑餑,各大城市都在積極布局,以實現在此行業的區域競爭優勢。然而,無論從城市經濟體量還是城市吸引力的角度來說,柳州似乎都不具備與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掰手腕的能力。
柳州有的,只是扎實的汽車工業基礎。
一直以來,汽車產業都是柳州市的第一大支柱產業,柳州擁有整車企業3家,專用車企業4家,規模以上零部件生產企業308家,資產總額1371多億元,從業人員10萬多人人。
柳州需要的,是從燃油向新能源的成功轉型。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情況最好的一款車型五菱宏光mini EV,恰恰來自柳州的五菱汽車。它的累計銷量已經超過50萬臺,曾五次奪得全球新能源汽車月銷量的冠軍。
它的成功,讓柳州看到了新的曙光。
群眾路線
也許是地處柳州的關系,五菱十分關注小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對于汽車,五菱喊出的口號是“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從一開始,其經營走的就是“群眾路線”的方針,關注汽車行業中“沉默的大多數”。
在燃油車時代,我們常常在街邊看到風塵仆仆的五菱面包車,被廣泛運用于載客、送貨等各種活動,質樸無華、價格低廉,卻是十足的生產力工具。
熟悉的五菱面包車(圖源:懂車帝)
五菱汽車的產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注重實用性和性價比,大多數的產品售價都在數萬元至十萬元這一區間。
這一思路也延伸到了新能源汽車的設計上來,雖然五菱宏光mini EV顯得時尚、年輕許多,但它為了提高實用性和性價比,割舍了對使用體驗的追求。
這臺車的缺點有很多:體積小、內部空間緊湊;內飾簡陋,低配版甚至都沒有空調。五菱宏光mini EV依據配置不同,續航能力分為120公里和170公里兩檔,與常規新能源汽車動輒五六百公里的續航能力相比,相距甚遠。更不用說智能駕駛等先進科技,在這款車上統統都見不著影子。
但它唯一的優點,就是其售價。五菱宏光mini EV的低配版售價只需要2.88萬元,頂配也不到4萬。這是一輛普通人攢攢就能夠得著的汽車。
從銷售端來說,鄉縣地區是五菱這個從西南小城走出來的企業最自在的市場,在這些地區,五菱汽車靠口口相傳,積累了大量用戶。
因此,為了覆蓋這些目標人群,五菱在銷售端下了大力氣布局下沉市場,在三四線城市發展出了發達的經銷網絡和售后服務體系。
早在2015年,五菱就已經在全國建成了2800多家銷售服務網點,地級市以上的覆蓋率高達99%,縣級覆蓋率也達到了72%。靠著這樣的銷售網絡,五菱汽車可以直抵目標用戶的家門口,這也成為五菱宏光mini EV能夠獲得如此成功的重要基礎。
總的來說,這是一款因走“群眾路線”而成功的車型,是五菱汽車發展理念的最新成果。
柳州模式
柳州的發展似乎與五菱汽車形成互文,它也試圖通過類似的方式,實現城市層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突破。這就是所謂的“柳州模式”。
柳州的目標是打造中國國際級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2016年,柳州出臺了《柳州市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加速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布局與發展。
2021年廣西在全國汽車產量榜位居第六(圖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更為重要的是,柳州還花了大力氣培育新能源汽車的市場。
新能源汽車推廣需要解決的問題有3個,認知難:消費者不了解新能源汽車,不知道它是否可靠;充電難:沒有足量的充電設備,新能源汽車便無法成為可靠的日常通勤工具;停車難:這是汽車領域的頑疾之一。
為了解決認知難的問題,柳州市將公務用車都換成了新能源汽車,通過政府帶頭的方式提高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
同時,柳州將注重日常性、便捷性的新能源汽車寶駿E100與E200作為共享汽車,提供給市民使用。
2021年9月,廣西柳州近期建成投運的柳州市鹿山綜合能源服務站。
在充電難方面,柳州花大力氣在全城建設充電設備,直到2020年底,柳州已經建成公共充電樁609個,充電槍7356把,這一規模在三四線城市中遙遙領先。目前,柳州已經建成了“十分鐘充電圈”,車主不再面臨有車無電的尷尬局面。
在柳州,新能源汽車不僅可以在公交車道上行駛,而且還能在公園內停車,并且享有專有停車位,通過這種方式解決停車難的問題。
在柳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車推廣所面臨的認知難、充電難、停車難等問題被逐步解決,新能源汽車的廣泛鋪開已不再面臨城市環境維度的困難。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逐漸覆蓋(圖源:視覺中國)
除此之外,在柳州,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可以獲得最高每年1000元的補貼,共領3年。在這樣的大力推動下,柳州市的新能源汽車占有率大幅上升。
目前,柳州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過10萬輛,占比超過10%,乘用車的電動化率從2018年的19.9提高至2021年的31.6%。在生產端,柳州市的新能源汽車產量也大幅上升。2020年,柳州市的純電動汽車生產量高達18.2萬輛,同比增長190.6%,占全國比重達16.5%。
可以說,無論是生產端還是消費端,柳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柳州模式”能否真正轉換成經濟發展動能,成為柳州新的經濟增長引擎,仍需要時間來驗證。
作者為《鹽財經》記者|寇大庸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