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風悅達起亞新能源汽車銷售(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成榮春(東風悅達起亞副總經理),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經營范圍含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汽車新車銷售。
需要解釋的是,自東風汽車集團退出后,今年2月,起亞與悅達宣布成立新合資公司,新公司名稱將在4月份公布,所以現在的名稱還是東風悅達起亞。
據悉,目前東風悅達企業的股權結構為:起亞50%、悅達汽車45.8%、悅達投資4.2%。考慮到今年乘用車企中外合資股比完全放開,據消息人士透露,作為外方的起亞有望將股比提升至一半以上,取得合資公司的主導權。
東風悅達起亞重組之后,把目標放在新能源汽車是很肯定的,成立一家新的新能源銷售公司也有利于單獨發展和管理。
不過是否能拯救東風悅達起亞目前的困境值得懷疑,隨著自主品牌產品的崛起和德日歐美合資車價格的下探,近些年來,韓系車在中國的日子并不好過。
長期以來,現代、起亞兩個品牌一直占據韓系車市場份額的95%以上。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六年間,韓系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分別為7.35%、4.63%、4.98%、4.7%、3.8%、2.4%,整體呈現下滑態勢。今年1月份,這個數字僅剩下1.7%。
單從東風悅達起亞來看,2021年的銷量僅15.8萬輛,已連續三年出現下滑,與2016年時65萬輛的銷量巔峰縮水了四分之三,現在東風悅達起亞掉隊已經很明顯。
低端、廉價已經成為韓系車的代名詞,至于“二進宮”的豪華品牌捷尼賽思在路上基本難以看見身影。
業內人士認為,對整個韓系品牌來說,短期內收縮戰線,找一個細分市場活下去,保留品牌是最重要的;中長期來看,需要在智能化和品牌塑造上做一點突破,性價比的路肯定走不通了。
不通則變,東風悅達起亞總經理柳昌昇最近表示,公司將在內部開啟新的變革,包括統一品牌形象、電動化戰略落地、組織架構調整和高品質產品引進等,盡快擺脫“性價比”標簽。
未來東風悅達起亞將盡快停產售價10萬元以下的車型,將未來發展主方向定為“向上”,為此,起亞將不會一味追求銷量目標。
而在電動化方面,今年3月初,起亞發布2030戰略規劃,立下四大核心業務目標,分別是:加快推進電動化,2030年實現純電動汽車年銷量120萬輛;全球汽車產品到2030年實現年銷量4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超過200萬輛;所有新車都將配備智能互聯系統和自動駕駛輔助技術;2030年成為全球個性化定制車型市場第一品牌。
中國市場方面,2022年則是起亞的電動化元年。
除了將引入HEV混動車型外,海外市場熱銷的純電車型EV6也將很快引入中國市場;至2027年,以EV6為起點,起亞每年都會在中國市場推出全新的電動車型,逐步構筑起6款電動車的全新EV矩陣。
韓系車的翻身之仗,道阻且長。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