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沒有人能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正在年輕”,朝氣蓬勃的工業化進程總是伴隨著年輕人的審美風向發展。尤其是在頂著大宗消費光環并夾雜著些許面子成分的汽車領域,80/90后主宰汽車消費市場的當下,“年輕化”更是必修課。
不過面對這個“永恒的話題“,并不是每家汽車都能夠掌握通關的竅門。其中的失敗者很多,雖然他們在竭盡全力地表達自己了解年輕人,但最終給年輕人的感受卻是“他們好油膩”。當然,成功者總是有的,例如上汽大眾。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上汽大眾的90后用戶占比達到32%,遠遠領先于行業平均占比27%。其中,ID.家族更是聚焦年輕群體的先頭部隊,80 后 和90 后用戶超過 50%。干貨十足的數據足以證明一點:上汽大眾苦心經營的產品定位和營銷新內涵,成功打動了年輕人的心。
以年輕為著力點,上汽大眾和年輕人“玩瘋了”
與很多企業“東一榔頭 西一棒槌”頻繁追逐年輕人關注熱點的企業不同,上汽大眾的年輕化轉型擁有嚴格的制度和復雜的體系,很多成功轉型的產品傳播和車型迭代都是在這套體系下形成的。
例如新帕薩特和朗逸的"雙前臉"外觀戰略,新途觀家族的智能化煥新,全新途昂換裝MQB EVO數字智能架構的決策,都是結合車型本身特質并剖析年輕用戶需求之后的成功之作。
而這樣的縝密營銷思路,在完全聚焦新賽道的ID.家族發展歷程中,效果更加出眾。面對日新月異的新能源汽車市場,ID.家族制定了相當明確的戰術策略,首要任務就是與年輕人玩在一起,打造“他們”喜歡的ID.。
究竟如何來執行呢?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投其所好,這就需要思考80/90后共同的特點是什么,并且根據這個特點進行“針對性打擊”。
在ID.4 X發布會上,上汽大眾就做出了這種敢為人先的事情。新車與任天堂經典IP寶可夢聯名,為用戶獻上了一場回憶殺。期間,上汽大眾還邀請神仙姐姐劉亦菲作為ID.4 X代言人、牽手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聯名齊天大圣打造"神仙"組合。一通猛如虎的操作帶給80/90的,是滿滿的熟悉感和溫情,更是他們發自內心喜愛的東西。試問這樣的營銷創新組合,有哪個80后與90后能夠把持得住?
為了讓營銷戰略的“打擊面”更廣,上汽大眾ID.也沒有忘記結合當代年輕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點定制“專屬方案”。比如ID.4 X攜手王者榮耀職業聯賽,打造“痛車”文化,就是洞察年輕人對二次元文化熱衷,并深入研究后做出的決定。
總而言之一句話,全情投入新能源賽道的ID.家族,其實也早就將“年輕用戶究竟需要什么”這個問題研究透徹了。
全盤“面對面”,與年輕人搭起“友誼橋梁”
縱然,精準的產品定位,豐富的營銷手段都會在品牌誕生之初形成強大的吸引力。不過若是做長遠計,像新勢力一樣源源不斷圈粉年輕用戶,深度的用戶運營必不可少。
深知這一重要性的上汽大眾,同樣早早把功課做在了前頭。即便ID.家族亮相的時間不足一年,但是圍繞這一車型系列的新零售業態已經全面鋪開,比新勢力更用心的“線上+線下”直連用戶模式正在圈粉更多年輕用戶。
有官方數據統計,大眾ID.家族的代理商數已達757家,基本實現了全國一、二、三線城市全覆蓋。在線上,上汽大眾以上汽大眾超級APP為媒介,也同步實現用戶與廠家的全程直連。依據這一模式,上汽大眾ID.搭建的全新渠道消除了傳統模式的諸多弊端。
首先帶來的好處是售價全透明,免去了傳統4S店焦灼的議價環節;代理商更專注于邀約試駕、車型介紹等線下業務,助推客戶服務體驗升級。分工明確且極具真誠的服務網絡,讓追求高效率的年輕人挑不出毛病。
其次,得益于上汽大眾超級APP,上汽大眾更是將“寵粉技能”發揮到了極致。在冬奧會掀起冰雪熱潮的當下,上汽大眾ID.家族果斷察覺到年輕用戶需求,為崇禮滑雪季提供接駁用車;“雙十一”期間,上汽大眾攜眾多車圈大V直播“帶貨”,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以及看了就心動的“福利大放送”,為每一名年輕用戶帶來沒有套路的真誠。而這種真誠,最終化作圈粉年輕人的動力。
從產品定義到營銷發力,從渠道創新到用戶運營,上汽大眾ID.家族完全走出了一條比新勢力更純粹、更務實的路徑,由此也不難理解,為什么80/90后用戶如此信任并對上汽大眾青睞有加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