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鎳、鈷持續緊張,新能源汽車生產壓力不斷上升。
3月21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華友鈷業和青山集團簽署兩份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為進一步鞏固國內電池價值鏈,加強在快速增長的電動出行領域的競爭力。
此次合作旨在實現成本優勢,確保原材料供應,實現透明、可持續的供應鏈,同時加強在包含前驅體、正極材料等全產業鏈的技術創新協同。
正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主要組成部分,決定了電池的能量密度,同時也占據了動力電池的大部分成本。此次合作將有助于實現大眾集團電池成本降低30%-50%的長期目標,同時通過技術協同不斷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等關鍵性能。
印度尼西亞擁有全球10%以上的紅土鎳礦儲量。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將與華友鈷業和青山集團,在印尼組建一個專注于鎳、鈷原料生產的上游合資公司。三方會將各自的優勢資源共同投入到電池原材料的生產中。預計在滿產后,該合資公司的原材料總產能可以滿足160GWh(吉瓦時)電池所需的鎳、鈷原材料供應。
同時,大眾汽車還計劃與華友鈷業在中國廣西成立下游合資公司,專門從事鎳、鈷硫酸鹽精煉、前驅體加工和正極材料生產,以支持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增長戰略。華友將利用其一體化生產工藝,助力大眾汽車進一步優化電池成本。
【記者】拱千舒
【作者】 拱千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