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蔚小理”銷量在10萬輛關口僅差“臨門一腳”,現在,三家車企又先后交出了一份營收“成績單”。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蔚來營收為361.36億元,同比增長122.3%;小鵬汽車營收為209.88億元,同比增259.1%;理想汽車營收為270.10億元,同比增長185.6%。
盡管“蔚小理”位列第一梯隊,但三家的營收表現又差異較大,盈利情況迥異。那么,互聯網造車燒錢燒了這么久,誰最有可能在盈利上“回正”?
誰是“互聯網公司”?
2021年,交付量最多的是小鵬汽車,全年共計交付了98155輛,離年銷10萬輛差了“臨門一腳”;蔚來交付新車91429輛,同比增長109.1%;理想交付新車90491輛,同比增長177.4%。
交付量最多,并不代表營收最高。數據顯示,2021年,蔚來總營收361.4億元,同比增長122.3%;理想總營收270.1億元,同比增長185.6%;小鵬總營收為209.9億元,同比增長卻達259.1%。
其中,蔚來得益于更高的單車售價,汽車銷售收入達到331.7億元,同比增加118.5%,平均每輛車的售價為36.3萬元。
理想以“大單品戰略”取勝,創下了單一車型的交付量最高。理想ONE憑借“一己之力”,以9.04萬輛交付量和261.3億元車輛銷售收入,令單車銷售額達到28.9萬元。
相比之下,小鵬則是以量取勝。小鵬的車輛銷售收入200.4億元,平均每輛車的售價為20.4萬元。
目前,小鵬汽車在售三款車型中,只有小鵬P7的平均售價達到20萬元以上,而小鵬G3系列、小鵬P5的平均售價都在20萬元內。
三大車企都以互聯網造車新勢力自居,但最有可能具備互聯網基因的還是蔚來,其總營收與車輛收入之間有一個30億元的其他收入,而這一項小鵬汽車最低,僅為9億元。
誰能率先盈利轉正
根據財報,在利潤方面,理想凈虧損為3.2億元,同比增長為112%;蔚來凈虧損40.2億元,同比收窄24%;小鵬則以48.6億元凈虧損排名第一,同比增長78%。
換算下來,小鵬每賣一輛車,虧損在4.95萬元;蔚來每賣一輛車,虧損約為4.4萬元;理想每賣一輛車,虧損約為3536元。
當然,這樣測算也不準確,畢竟一些研發投入是算了未來的賬,但未來研發方面的投入恐怕未必會少吧?
整體上看,堅持大單品戰略的理想,因為更好地堅持成本控制,而且虧損最少,有望在今年實現年凈利潤轉正。
蔚來也相對有一個明確的時間點,其創始人李斌近期在財報電話會上則表示,希望能夠在2024年實現盈利。
而小鵬汽車則更像是汽車界的“小米”,始終面臨著高端化難題。最近,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將根據整個市場情況調整主力價格區間,目前并沒有考慮產品往15萬元以下做,也沒有考慮往更高端的方向做。總之,盈利“轉正”,小鵬汽車可能排在最后。
“蔚小理”的攻防戰
2022年,“蔚小理”又有哪些新打法?
延續了去年走勢,小鵬汽車依舊保持著交付量上的領先優勢;理想汽車今明兩年計劃推出豪華增程式SUV以及兩款純電動SUV,通過擴大品類爭奪一席之地;蔚來則繼續在高端市場“穩扎穩打”。
不過,局勢總是在不斷變化。汽車廠商已經感受到了缺芯蔓延、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壓力,這些也給今年車市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
誰在“裸泳”?立馬見分曉。率先對價格進行調整的是小鵬汽車。今年以來,小鵬汽車對在售車型價格進行調整,補貼前售價的上調幅度為10100—20000元不等,涉及小鵬P7、P5、G3i三款車型。
這意味著,原本相對“售價親民”的小鵬汽車,進一步感受到利潤上的壓力。
“電池價格上漲是非常厲害的,有一些廠商我們現在已經在溝通,漲價比例超出我們的想象。”在最近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期間,何小鵬如是說。
數據顯示,在2021年第四季度,小鵬汽車的汽車毛利率為10.9%,比2021年第三季度的13.6%下降2.7%。
同樣,理想也宣布,4月1日起,理想ONE的售價將由33.8萬元上調至34.98萬元,但漲幅低于小鵬汽車。
相比之下,蔚來則按兵不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宣布要調價。得益于旗下車型相對較高的售價,蔚來去年第四季度的汽車毛利率基本保持在20%左右。
愛點評
值得一提的是,一場殘酷的“軍備競賽”將在2022年繼續上演。首先,蔚來汽車今年將交付售價為32.8萬元起的ET5車型,該車是蔚來品牌下價格最低的產品。這將向下擠壓理想的產品。當然,理想也計劃于2022年交付L9車型,這款車型是理想“向上”的突圍之作,預售價在45萬—50萬元區間。同時,小鵬汽車今年也將迎來首款中大型SUV小鵬G9,預計該車售價將超過35萬元。
“硝煙”過后,三大新勢力的盈利時間恐怕又要集體延后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