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正在加速“脫虛向實”,從概念到具體的交付數據。隨著新能源車的滲透率提升,傳統車企的全面轉型也會提上日程,屆時行業會直接變成一片紅海。
去年中旬,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經說過,這么多玩家進入新能源行業是一件好事,會慢慢把油車替代掉,但后面的競爭會異常的激烈,部分車企將會被淘汰。
4月3日,比亞迪股份在港交所公告稱,根據公司戰略發展需要,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
未來,公司將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言外之意是,比亞迪要all in電動車了。
那么,比亞迪的行為是否有些激進?還是說在電動車轉型中不留余地是為了更好地讓公司融入賽道?
我認為,當下比亞迪做出此項決定,不僅不會顯得激進,而且正當其時。
眾所周知,在油車的百年歷史里,我們一直滯后西方,且差距一直存在。電動車的發展讓我們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且當下全球新能源車領域當中,除了美國我們則是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不僅如此,我們還有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廠商——寧德時代。因此,未來五年全球新能源產業將會進入白熱化的階段,到時候競爭會非常激烈。
自2019年年末開始,特斯拉的上漲帶動了全球新能源產業鏈,而恰恰這幾年,我國跨界進入新能源的企業特別多,從最初李斌、李想、何小鵬到賈躍亭、董明珠、許家印、姚振華跨界,極速涌入的玩家讓行業的活躍度上升了好幾個臺階。
但很顯然,這些跨界進來的玩家有些低估了行業的門檻和難度,導致了進入行業之后一直不能量產,反而消耗了大量的資金,這種情況后續會得到一定的改善,因為全球新能源行業都在快速的消化估值,淘汰落后的車企。
近期,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近幾年新能源行業比較熱鬧,出現“一窩蜂上了”,然后無序競爭,新能源的整車,特別是乘用車,將會出現一次災難性的產能過剩。
他的話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實際上,近五年我國涌現了大量的新能源車企,除了當下比較有名的蔚來、理想、小鵬之外,還有哪吒、威馬、零跑等緊隨其后,不僅如此,恒大汽車也在量產的途中,而小米造車也在加快步伐。而傳統賽道,廣汽、比亞迪、長城、北汽也都在加速轉型,實際上新能源車領域的競爭已經到了“戰國時代”。
蔚來汽車的李斌曾說過,當下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還不是特別高,造車新勢力還遠遠沒有到競爭的地步。但是,我認為當下的新能源賽道玩家已經過剩,已經呈現出了競爭格局,未來隨著比亞迪等車企全面轉型,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將會白熱化。
實際上,除了國內車企的競爭,未來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國外傳統車企的轉型也會加速。對比福特、通用、戴姆勒、大眾、豐田等車企,我們一些造車新勢力的優勢則并不明顯。因此,比亞迪全面轉型加速行業的競爭也算是一步好棋。
綜合而言,全面轉型對于比亞迪來說,絕對的利大于弊。因為比亞迪不僅有自己的動力電池廠,而且刀片電池的性能也比較優越,最為重要的是它還是一家比較大的代工企業,就連小米造車也會找比亞迪做代工,因此當下全面轉型也能將比亞迪的優勢發揮到最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