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圖,諧音“藍圖”,寓意美好的規劃和前景。但自2021年6月26日宣布獨立以來,東風旗下的新能源汽車高端品牌“嵐圖”,正經歷著三號人物上任18個月就被調離,銷量持續下滑,甚至曾宣布高調學習特斯拉、蔚來等的直營+體驗店模式,也正在朝著經銷商加盟模式的轉變趨勢。成立一年以來,嵐圖已經沒有“藍圖”?
作為東風汽車集團旗下的嵐圖,曾在2020年高調宣布進入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對手瞄準了特斯拉、蔚來、理想等品牌。但在經歷去年下半年銷量大幅度增長之后,似乎后勁乏力,今年一季度即遭遇滑鐵盧。
嵐圖體驗店(知料汽車拍攝)
在銷量上,今年前兩個月,嵐圖的環比跌幅連續維持50%以上,而公司的管理層也發生了變化。曾堅持“為用戶而活”的嵐圖,如今變成了唯銷量論。這家東風旗下的新能源品牌,或許已經站在了高端新能源汽車的十字路口,處境頗為尷尬。
“三號人物”18個月就被調離,
32年東風系的股肱之臣黯然離開
據知情人士向知料汽車爆料稱,今年3月底,曾在東風系任職長達十余年的嵐圖首席品牌官(CBO)雷新已經被調離,其職務由嵐圖CEO、CTO盧放暫時接管。
而雷新的這次離職,即便是在公司內部似乎都非常突然。知情人士爆料稱,“挺突然也挺意外的,前一天雷總開會并部署相關工作直至深夜,沒有異常”。
知料汽車發現,這是雷新上任嵐圖以來職務的再次變動,距離上一次僅僅相隔18個月左右。
嵐圖高管團隊成員:東風公司副總經理、嵐圖董事長尤崢(左三),嵐圖CEO兼CTO盧放(右二)、首席品牌官雷新(右一)、首席運營官蔣燾(左一)和首席財務官沈軍(左二)
2020年7月17日,嵐圖在武漢召開發布會,宣布發布“嵐圖”品牌,并進入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本次發布會上,嵐圖的高管團隊也首次對外界亮相。這一次雷新首次以嵐圖首席品牌官的身份出現。
知料汽車發現,不論是從此次發布會,還是隨后嵐圖的各項活動中,雷新都排在尤崢與盧放之后,堪稱嵐圖的“三號人物”。
這位對嵐圖如此重要的高管,是一位在東風系30余年經歷的老將。早在1990年,雷新就入職東風汽車公司,擔任工程師職務。此后,雷新先后在東風汽車、神龍汽車、東風英菲尼迪等公司擔任戰略規劃部部長、總經理、執行副總經理等職務。截至2022年3月,雷新在東風系已經工作長達32年之久,稱得上是見證了一家汽車制造企業的興衰進程。
根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自今年3月23日至4月2日,雷新已經先后從“嵐圖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等7家公司的負責人職務上退出。
之所以在行業內還未有廣泛報道,或許主要原因之一是,雷新目前與嵐圖還有著很多相關聯系。天眼查信息顯示,目前,雷新還擔任另外56家公司的重要職務,而這些公司均與嵐圖有關。
但不容忽視的是,如今雷新的突然調離,或許與嵐圖今年一季度銷量慘淡有著直接聯系。
連續兩月下跌50%以上,
年度目標只完成8%,
或是調整的主要原因
據知料汽車統計發現,今年前兩個月,嵐圖的銷量環比增幅分別為-53.36%和-52.35%。特別是2月份,當月銷量僅為740臺,這是其車型量產之后,倒數第二的成績,僅好于去年8月的首月的銷量。
嵐圖自去年8月銷量增長變化趨勢(知料汽車制圖)
直到今年3月,嵐圖的銷量才恢復至千輛以上,但這個成績也不能令人滿意。
來自中汽協的數據顯示,嵐圖在3月中大型SUV銷量中,僅位居第13位,不僅與理想、蔚來等有著明顯的差距,去年幾乎一直維持在前10名以內的成績,也失去了。
2022年,嵐圖喊出了“銷量4.6萬輛 產量4.8萬輛”的目標,這個銷量目標甚至比去年(1.3萬輛)的3倍還多,但截至今年一季度,嵐圖的首款車型嵐圖FREE的產銷分別為6044輛與3693輛,產銷方面的完成度僅為今年目標的12.59%和8.03%。
這與直接競爭對手蔚來ES6和理想ONE有著非常明顯的差距。今年一季度,蔚來ES6銷量為5064輛,理想ONE銷量更是達到了11034輛。嵐圖FREE一季度的銷量,還不及兩個直接對手3月單月的銷量成績。
可以說,嵐圖在國內競爭慘烈的中大型SUV市場,有著逐漸掉隊的跡象。這或許也是雷新作為分管市場品牌、銷售、創新生態及商品企劃的直接負責人,在一季度沒有實現預期目標,被調離的重要原因之一。
銷量上與對手差距越來越大,逼迫嵐圖對高管進行調離。這或許僅是嵐圖戰略調整上的一個導火索,背后或是這家東風旗下新能源品牌不斷掙扎的縮影。
直營變加盟,
“為用戶而活”是口號還是真創新?
據知料汽車獨家獲悉,目前嵐圖正在招募加盟商,試圖以加盟店的方式,來分攤自己龐大的營銷成本的同時,快速實現渠道的拓展。這似乎是伴隨著雷新的被調離,嵐圖在策略上的又一次重大調整。
嵐圖北京體驗店 (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凱德MALL,知料汽車拍攝)
“東風汽車不缺資金,缺的是頂層設計、戰略定力和領導人的決心,體制機制一直理不順,所以無論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東風汽車都做不起來”,此前媒體援引東風高層人士表示。
在人員動蕩和直營模式調整的背后,似乎是東風對于嵐圖在銷量持續下滑的尷尬局面下妥協,但這不免讓人產生懷疑:為“為用戶而活”的嵐圖,是空談口號還是真創新?
在成立之初,嵐圖宣稱“為用戶而活”,定位“為用戶提供零焦慮的高端智慧電動體驗”。
不過,無論是嵐圖的官方發布會,還是一年多來其在產品上的表現,似乎都缺乏創新,而是以跟風為主。
有媒體稱,在2020年7月的發布會上,嵐圖雖然宣稱將采取創新的商業模式和組織機制,致力于解決用戶對于電動車的六大焦慮,但商業模式和組織機制如何創新,如何解決用戶的焦慮,均沒有介紹。
而當理想、蔚來等國內造車新勢力均在向用戶展示自身領先的三電技術、無人駕駛實力時,嵐圖只有空喊“以用戶為中心”,以及用“造車新實力”去碰瓷“造車新勢力”這種口頭上和文字上的功夫。
在嵐圖的產品設計上,也缺乏對用戶的足夠誠意來打動。首款車嵐圖FREE其實與理想ONE有著非常類似的設計和定位,但嵐圖FREE不僅發布時間比對手晚了兩年多時間,在各項配置上也與其有著較為明顯的差距(比如理想ONE車身更大,純電續航上比嵐圖FREE多出48公里,且搭配電池也更高),而價格上兩款車卻幾乎相同(理想ONE起售價僅比嵐圖FREE貴一萬出頭)。
從定位到產品設計,嵐圖的銷量下滑并非偶然。背后體現了一家國企汽車巨頭在向汽車科技公司轉型上的笨重和思維僵化。這似乎還體現在嵐圖的高管風格上。
東風公司副總經理、嵐圖董事長尤崢
資料顯示,嵐圖的高管團隊,以及東風汽車分管嵐圖的副總經理尤崢,均有比較明顯的一汽集團或是國企的職業背景。
“從高管團隊看,第一是很傳統,沒有互聯網公司和科技公司的人才。第二,大多是后臺管理人員,沒有操盤手的經驗”,一位證券公司分析師表示,“(嵐圖)更像是一家表面上的科技公司”。
而經歷了多家東風系公司,且在市場、銷售和戰略是“多面手”的雷新,如今卻被調離,這似乎更讓人大跌眼鏡。“怎么感覺是真正做事的人成了背鍋俠”,一位知情人士向知料汽車感嘆。
目前,擺在嵐圖面前最大的難題是銷量如何提升,但為了銷量如果放棄了用戶和創新,這或許是“丟了西瓜撿到芝麻”的做法。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