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科技新知
在傳統車市“金九銀十”的消費旺季來臨之前,長城旗下主力車型哈弗,進行了一次品牌變革,官宣向新能源轉型。
哈弗作為燃油車時代的國產SUV王者,其新能源車型的發布也足夠引入注目。有華北區域經銷商表示,“現在單店每天有10-15組人來看哈弗H6 HEV,而更多的人有意向等著哈弗H6 PHEV車型?!?/p>
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期不少老哈弗車主因車漆出現鼓包、起泡、爆漆等問題在4S店拉起維權橫幅,央視《天天315》也點名曝光了此事。
一邊是新客戶對H6新能源的期待,另一邊是老車主的“討伐”,4S店里上演的“冰火兩重天”,似乎映射出當下哈弗品牌的處境:轉型沖擊美好未來的同時,也充滿坎坷。
老牌哈弗犯“低級錯誤”
很難想到,“濃眉大眼”的長城哈弗,竟然會因為車漆問題而被車主維權。
日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天315》曝光,多名哈弗赤兔車主反映新車剛買不久,車門內側多處漆面便出現褶皺鼓包現象。
對于車漆質量問題,4S店倒是沒有賴賬,承認是噴漆工藝出現問題,也愿意對車輛進行修復。長城汽車官方也發出“關于開展技術服務活動”的通知,其中指出,長城將對反饋的用戶進行主動邀約進站檢查維修,對有漆面問題的車輛,進行維保并給出漆面終身質保等。
然而對于這種處理方式,不少車主認為漆面問題導致車輛二手價值受損,廠家應該進行賠償。并且聯合發布了《哈弗赤兔車漆爆漆事件聲明》,提出了相應訴求。不過截至發稿,長城、哈弗等方面并未對此聲明做出回復。
其實不只是赤兔,哈弗旗下另一款車型——初戀,也存在相同問題。
據車質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哈弗初戀車型關于“漆面起泡開裂”的相關投訴已達300余條。此外,在哈弗初戀論壇、哈弗初戀車友圈,同樣有不少車主針對爆漆問題進行相關討論和質疑。
10年前,因為工藝不精的原因,確實有不少自主品牌的車漆出現一系列問題。但如今,車漆工藝早已成為整車制造中最簡單的工藝之一,所以有相關從業人員認為,“大量車主在剛提新車幾月就出現車漆鼓包褶皺等現象,大概率是產品質量問題?!?/p>
另外從車企處理方式來講,有法律界人士認為,既然是產品質量問題,廠家應該針對該產品問題進行相關調查,并將所導致產品問題的原因告知消費者,這也是消費者享有的知情權。
而對于產品問題,廠家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重新補漆,這只是一方面,但是補漆所帶來的價值損失,消費者所提出的補償同樣也在合理范圍內。
在「科技新知」看來,這極大可能是成本控制導致的結果。 只要成本預算允許,即便是五菱、寶駿等品牌下的低端車型,也能做到不讓車輛爆漆。反之,為了嚴格控制成本投入,才會出現哈弗的這個問題。
事實上,不管哪種原因,這種“低級錯誤”的出現,一定會對其品牌口碑造成不可逆的負面影響。再加上,近些年哈弗眾多車型的高頻停產,其用戶粘性已大不如此前。
據悉,從哈弗H1到H9一系列產品,除H6和H9還在售賣外,其他車型全部停產,H9最近也頻傳停產消息。
一位汽車營銷行業專家告訴「科技新知」,購買10萬元左右車型的消費者,對于品牌本身并不存在忠誠度,大家對比和選購產品的核心考量只有兩條:配置參數和產品質量,“對手的一次降價或者自己出現大面積質量問題,足以讓消費者改換門庭”。
如今進入轉型期的哈弗,意味著其已徹底走出舒適區。而在戰略上落后對手、品質再出現問題的情況下,哈弗想要重新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并不容易。
轉型萬事全,成功東風缺
但進入2022年以后,受到新能源市場帶來的沖擊,長居SUV銷量榜首的哈弗H6,被比亞迪宋碾壓式反超,就連售價遠高于H6的特斯拉Modol Y也后來居上。
增長乏力的哈弗顯然已經嗅到了危機,為改變局面也開啟新能源轉型,全系換裝DHT-HEV混動技術。
其實在長城汽車內部,混動、電動等新能源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魏牌、歐拉都早已得到市場上的驗證。
而哈弗自然也能夠依托集團的新能源自主供應鏈——檸檬混動DHT系統、蜂巢能源電池供應、毫末智行自動駕駛等,這都是哈弗快速轉型的底氣。
但萬事俱備,哈弗想要轉型成功的東風,恐怕已然錯過。
1、首先,哈弗丟掉了先發優勢。
世紀之初,長城汽車創始人魏建軍精準捕捉到了國內低價SUV市場的空白,開始將集團戰略重心由皮卡向SUV轉移。
2005年,長城推出了哈弗系列的第一款車型—哈弗CUV。憑借車體寬大、底盤結實,以及足夠便宜的價格(入門款不到10萬元),尤其是在國外品牌動輒幾十萬的售價對比下,競爭力直接拉滿。
其后幾年,哈弗系列的銷量穩步增長。2011年“神車”哈弗H6橫空出世,更是成為市場爆款,并一舉打破多項銷量記錄,幫助長城汽車牢牢坐穩了國內SUV市場老大的地位。
率先進入還未開拓的藍海市場,是哈弗能夠做大做強的原因之一。隨著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入局,國內SUV市場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哈弗銷量從2017年后開始出現下滑。
新能源市場的爆發更是加快了哈弗跌下“神壇”的速度。 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哈弗逐漸被比亞迪、特斯拉等新能源品牌趕超, 傳統燃油SUV車型銷量斷崖式下滑。
有業內人士表示,“因為市場還未得到驗證,哈弗品牌作為長城的主心骨,還需擔起業績重任,貿然轉型對于整個集團來說風險相對較大,但如果在其他同行將路跑通之后才進行轉型,勢必會丟掉先發優勢,并且在紅海中競爭的哈弗也很難重鑄此前榮光”。
雖然當下哈弗所在的10-20萬級別SUV市場,新能源還未完全開發,但比亞迪、天際、廣汽等眾多玩家早已發布多款新車,哈弗轉型需要面對的市場壓力,一定不像20年前那么簡單。
2、其次,哈弗的產品力大不如從前。
哈弗系列之所以在燃油車時代能夠長虹,除了率先打出品牌效應外,也少不了產品力的支撐。
彼時的消費者,購車思維相對簡單樸素,用前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的話來說就是,“不管什么車,買大不買小”。
哈弗的產品力就在于此,市場上做的大的品牌沒有哈弗便宜,比哈弗便宜的又沒哈弗車型大。當時,合資車里性價比相對較高的SUV本田CR-V,最低價差不多也要20萬塊錢,而同級別的哈弗H6只要10萬元左右。
但再看現在,8月哈弗新能源轉型的發布會上,核心內容其實可以用簡單一句話來概括:哈弗H6+檸檬混動DHT。
而拋開檸檬混動DHT技術是否是“全球最好的新能源技術”不談,拿銷量進行對比,7月魏牌銷量3034輛,如果只算新能源的話,只有2166輛;而同期理想ONE銷量為10422輛,賽力斯銷量也有7807輛,均遠超魏牌。
所以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搭載檸檬混動DHT的魏牌銷量慘淡,換成哈弗H6就能逆轉局面?
再來縱向對比燃油版哈弗:2021款第三代1.5T哈弗H6,官方最低指導價為9.89萬元,而不插電的哈弗H6 DHT混動,價格攀升到了14.98萬元,插電的哈弗H6 DHT-PHEV,更是達到了16.88-17.68萬元。
單論純燃油到HEV,整整貴出5萬塊錢,幾乎是半個哈弗H6燃油版的價格。
而這5萬元換來的則是,油耗的小幅下降以及動力的略微提升(哈弗H6 DHT混動版的油耗1.5T燃油版百公里油耗降了2升左右)。
所以基本可以認為,混動版哈弗H6就是燃油版哈弗H6的“省油版本”,價格更貴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問題在于,哈弗官宣2025年80%銷量將為新能源車型,意味著3年之內,便宜的哈弗H6燃油版將會大面積限售、停售,只能在市面上買到價格貴出50%以上的新能源版本。
原本10萬元以內就能拿下一輛SUV的哈弗用戶,能接受15萬左右的價格嗎?這對于哈弗的既有客戶群體來說,將會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3、最后一個難點是,長城如何平衡哈弗轉型對內部其他品牌造成的影響?
哈弗轉型后,長城內部多個品牌下的車型,不可避免存在市場定位上的交叉重疊,無形之中增加了相互之間的內耗博弈。
在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出對于哈弗搭載檸檬混動DHT會不會影響魏牌銷量這個問題。哈弗管理層人士只是笑了笑,不認為這會影響魏牌的銷量,但理由只是“我感覺”。
事實上,魏牌高開低走以及VV系列車型停產的原因,與哈弗不無關系。
因為哈弗F5從設計到4B15發動機的應用,都與VV5相當,哈弗F6與VV6有高度重合,發動機和變速箱相同,甚至智能配置的標準一度更高;而VV7的外觀與F7相似,三大件與H7相當。
在這種情況下價格更高的VV系列當然沒有什么競爭力可言。
現如今,檸檬混動等原本首發于魏牌的高新技術,也下放到了哈弗身上,這樣的產品規劃幾乎就是用來襯托哈弗的性價比。
所以業內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哈弗全系轉型新能源,最應該擔心的不是比亞迪,而是魏牌。”
一邊是老板將姓氏都堵上的魏牌,一邊是整個集團的基石系列哈弗,長城汽車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顯然不能僅靠“感覺”。
2014年,王鳳英提到過這么一段話:“企業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關鍵要看對手允許你做什么。按照這個理念,即使轎車是最主流的市場,但由于競爭慘烈,我們還是只能從競爭相對薄弱但是成長潛力巨大的SUV品類切入。”
找差異化、刻意規避競爭,應該是長城最擅長的打法,只是逃避可能有用,但不會總是有用。
2022年,各大車企在新能源賽道上高歌猛進,不少自主品牌已經摸索出了初見成效的轉型之路,而哈弗在慢人一步的發力之后,不得不從“先驅者”變成“后來人”,揚短避長與同行硬碰硬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