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今年1-8月,我國累計出口汽車191萬輛,同比增長47.5%,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在1-8月實現了出口34萬輛的突破,同比增長97.4%,成為出海增長新動能。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企銷量前三名分別為比亞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這三家車企在上半年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總和為143.86萬輛,而位列第一的比亞迪1-6月份累計銷量更是超過了64萬輛,同比增長314.9%。
就在9月28日,比亞迪召開了新能源乘用車歐洲線上發布會,面向歐洲市場推出三款車型,包括漢、唐及元PLUS。曾幾何時,歐洲燃油車占據國內乘用車市場半壁江山,早在小編出生的1984年,上海汽車集團在與德國大眾談判后,合作出資成立了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不久后赫赫有名的桑塔納轎車就被引進中國市場,風靡中國汽車市場超過20年,而現如今,已經內卷習慣了的中國品牌新能源乘用車企也走出國門,打開歐洲市場。
過去幾十余年,比亞迪在穩步發展國內汽車市場的同時,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加速實現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全球化生產與銷售。從1998年開始,比亞迪先后在荷蘭、挪威、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泰國、柬埔寨等國家出口乘用電動車。去年,在電動車普及率最高的國家挪威,比亞迪推出的唐EV得到當地消費者認可,因為在挪威,電動車不僅免收或降低過路費,政府還免征車輛購置稅、交通保險費和增值稅,再加上日常使用成本低的優勢,挪威已經成為電動汽車在汽車總量中的占比居世界第一位的國家。
在歐洲召開的新能源乘用車線上發布會中,比亞迪推出漢、唐、元PLUS三款車型,這三款車型都是國內市場炙手可熱的比亞迪王朝家族新能源車型,此次將于10月在法國巴黎車展亮相,并開啟歐洲多國交付,包括挪威、丹麥、瑞典、荷蘭、比利時、德國等國家,同時在年底前進一步開拓法國、英國市場。值得注意的是,元PLUS德國預售價格為3.8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6.5萬元),漢和唐德國預售價格為7.2萬歐元(約合人民幣50.2萬元),相較于國內的售價(元PLUS13.78萬元起售價、漢21.48萬元起售價、唐20.58萬元起售價)可以說直接翻倍,但可惜的是在歐洲本土品牌中能打的真的屈指可數,畢竟在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轉變方面,歐洲長期以來顯得過于“穩健”和“審慎”。
歐洲作為傳統汽車的發源地,也是比亞迪進入國際市場的第一站。自1998年12月比亞迪歐洲分公司在荷蘭鹿特丹市成立以來,經過二十余年的耕耘和發展,比亞迪在歐洲已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品牌成長為一個引人注目的新能源車行業佼佼者,業務已從電池擴展到太陽能、儲能、新能源車各領域,運營足跡遍及歐洲20多個國家、100多個城市。
那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能夠走出國門,收購歐洲市場的原因在哪里?說到底還是全產業鏈優勢和技術實力得到了消費者的充分認可。比亞迪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導者,其自身搭載的酸鐵鋰刀片電池,安全性、續航等方面都領先同級;另外e平臺3.0、DM-i超級混動等行業領先技術、CTB技術等領先技術,滿足了消費者對動力、能耗、續航及品質的需求,這些都為其高速崛起奠定了基礎。
當歐盟宣布2035年汽車行業將徹底放棄內燃機時,事實上多數歐洲車企是表示反對的。昔日世界工業革命的搖籃,面對新一輪汽車行業科技革命時,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當然這也給了我們國內車企一個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
比亞迪的發展也離不開這些年的潛心研究,強大的技術支撐是比亞迪全球化戰略布局的最大底氣,DM-i、刀片電池早已成為頂尖的核心技術和強大產品。正逐步加速海外布局的比亞迪,正在引領者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在全球市場上獲得更多話語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