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周期間,比亞迪占據最高話題點,完成了里程碑式的銷量突破。而電動領域的巨頭特斯拉則因銷量不及預期而股價大跌。全球汽車行業大哥豐田則再次發聲懟電動車。燃油和電動之爭正在愈演愈烈。
比亞迪單月新能源車銷量突破20萬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事件概述
:10月3日晚,比亞迪公布其200,973輛的9月銷售成績,相較去年9月7.9萬輛的成績同比增長154.3%。
點評
:雖然是月度日常銷量數據,但對比亞迪和整個汽車行業來說都有里程碑意義。首先,這是比亞迪首次月銷量突破20萬輛。此外,鑒于其今年3月宣布停售燃油車,那么作為一家純粹的新能源車企,比亞迪已經成為了該細分市場里的全球老大。要知道,特斯拉一整個季度產銷也不過30萬輛規模。
但放在整個汽車行業的高度來看,比亞迪一年的產銷規模約為一百萬輛,與頭部豐田、大眾等公司千萬輛的級別仍有不小差距。
從這個角度而言,當前整個行業還遠未到“得新能源者得天下”的地步。同時,我們也不認為比亞迪的禁售燃油車戰略適用于其他傳統車企。各種技術路線仍需齊頭并進共發展。
特斯拉三季度交付量不及預期,股價大跌
事件概述
:10月3日,由于特斯拉三季度“成績單”不及預期,其美股股價大跌8.6%,創近四個月最大單日跌幅,單日市值蒸發710多億美元,約合5000億元人民幣。
數據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共生產新車36.59萬輛,其中Model 3與Model Y合計34.60萬輛,Model S和Model X總產量為1.99萬輛。同期,特斯拉共交付34.38萬輛新車,其中Model 3與Model Y為32.52萬輛,Model S和Model X為1.87萬輛。
分析師此前預期特斯拉第三季度交付量為35.79萬輛。而對于三季度交付量不及市場預期,特斯拉將原因歸咎于物流挑戰。
點評
:一邊是中國新能源車企強勢崛起,一邊是全球新能源標桿企業“翻車”。如果粗糙點判斷,可以解讀為:中國汽車行業正在通過新能源車實現“換道超車”。事實果真如此嗎?看看人們對比亞迪和特斯拉的態度就知道了。即便在中國國慶休假期間,比亞迪成績單都被各家媒體爭相報道,其中不乏“國貨之光”、“國貨崛起”的褒獎字眼。如今用被捧上神壇形容比亞迪也毫不過分。
而地球另一端,特斯拉CEO、同時也是全球首富的馬斯克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成為首富沒什么感覺,對特斯拉全球業務擴張,業績蒸蒸日上也沒什么感覺,這只是他的一個小產業。他表示,他的愿景不是什么能源革命,而是移民火星。
感覺到了嗎,比亞迪是“全村的希望”,而特斯拉只是“小產業”。兩者背后的工業底蘊和產業強度究竟水平如何,冷靜下來大家心中都有桿秤。而比亞迪當前正處于“走出中國,沖向全球”的起步關鍵階段,無腦吹的言論對其百害而無一利。那些科技公司被國人無限吹捧后遭封殺的場面還歷歷在目,“悶聲發大財”的祖訓不應該被拋之腦后。
豐田章男質疑加州禁燃目標
事件概述
:近日,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表示,美國加州在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計劃將相當困難。同時他還表示,美國到2030年實現電動汽車占一半銷量的目標也同樣艱難。
豐田章男
點評
:眾所周知,美國加州是全世界環保法規最嚴苛的地區,且沒有之一。在燃油車時代,該州的油耗法規就比其他地區門檻更高。如果連此地都無法順利完成能源切換,更不用提全球其他地區。
以中國為例,雖然有龍頭公司的強勢崛起,結合今年目前為止接近30%的新能源車滲透率,或許會給業界造成一種假象,即當下已經是電動時代了。但相關數據顯示,前7個月華南地區、華東地區新能源車滲透率為20%,剩下華中、華北、西南等地區的滲透率均不及20%。東北、西北的滲透率更是分別只有 4%、7%。
事實上,豐田章男的觀點也并不新穎,無非還是質疑續航、補能設施這兩大關鍵痛點。但這兩點至今沒有解決。雖然當前超充和動輒800公里的續航新車新技術時有發布,可是雷聲大,雨點小。在網上搜索一下“國慶節 充電”的關鍵詞,“特斯拉車主深圳出發,24小時未出廣東,電量耗盡只能叫拖車”的資訊就映入眼簾。
所以,國內車企在看豐田章男懟電動車時,不應該只看到豐田試圖推銷自己的混合動力車和氫燃料電池車的商業意圖,不要忘記真正擁抱能源革命的初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