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則普通的股權拍賣卻臨時被叫停,ST曙光9789.50萬股在拍賣當天被強制關停,這也引起了汽車圈以及股民們的關注,因為這筆交易中,ST曙光所售賣的股權實際持有人為華泰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隨即ST曙光發布了一則公告,表示股權拍賣被停止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張秀根先生失蹤,但實際控制人失蹤并不會讓股權拍賣被強制關停,背后必然存在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
(相關資料圖)
果然,幾天后,有媒體曝出消息,華泰汽車以及ST曙光集團實際控制人張秀根因為“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罪”被拘留,ST曙光見事情瞞不住了,也站出來承認了股權拍賣被叫停就是因為張秀根被拘留,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消失在汽車圈多年的華泰汽車開始被更多人關注,這時候人們才發現,華泰汽車才是真正的“恒大”玩法,而張秀根更是比賈躍亭還要賈躍亭。
中國SUV鼻祖——華泰也曾輝煌
對于很多年輕的朋友來說,華泰汽車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甚至比力帆、裕隆之流更為冷門,實際上華泰汽車名義上一直在造車,哪怕一臺銷量都沒有。但在多年前,華泰曾經也是國產汽車的驕傲,巔峰時期擁有多款銷量、口碑都非常不錯的車型,甚至一度被稱作“中國SUV鼻祖”。
改革開放初期,很多富豪都出身于房地產行業,張秀根也不例外。本身能說會道再加上較為機敏的腦袋以及毒辣的投資眼光很快讓其收獲了第一桶金,1983年,張秀根以包工頭的身份籠絡了六個人的小團隊,承接正兒八經的鄉鎮項目,此后用了八年時間,張秀根把團隊擴大到了230人,167萬元的固定資產和40萬的流動資金,在當時萬元戶都是讓人仰望的存在,張秀根擁有的財富足以讓其在其他行業大展身手。
經過多年的觀察,張秀根看上了當時正蓬勃發展的汽車行業。2000年,張秀根正式從一汽集團手里收購了山東榮成汽車廠,成立華泰汽車,那時候中國汽車行業各品牌或合資品牌接連成立,華泰雖然不是最早一批自主品牌,但也稱得上國產汽車的領路人之一。
2003年,在那個比亞迪、奇瑞、吉利都還在起步階段的時候,華泰拿下了現代的SUV車型特拉卡并引進國內,該車其實就是韓國版的三菱帕杰羅二代,英俊硬朗的外觀與現代優秀的口碑,那一年華泰特拉卡賣出了1.5萬臺,同時特拉卡還被選為中國維和部隊專用車,遠赴蘇丹、利比亞等地執行任務,華泰一炮而紅。
之后,華泰趁熱打鐵,找韓國現代拿下了華泰圣達菲,該車直接成了“CCTV年度SUV車型”,也正是因為華泰汽車特拉卡與圣達菲的成功,再加上最早生產出第一輛國產SUV,當時的華泰被大家贊譽為“國產SUV鼻祖”,可隨著華泰與現代的分手,這個稱呼也逐漸變成了笑柄。
華泰銷量猛跌 張根秀卻越發富有
很快,現代就把精力全部放在了與北京合資的公司中,華泰成為了被拋棄的對象,被現代拋棄之后的華泰依靠此前積累的好口碑還是快活了幾年。2010年現代與華泰正式分手,可華泰總體銷量并未受到太多影響,甚至還推出了新車華泰B11與華泰寶利格,前者赤裸裸山寨賓利,而后者更是與保時捷卡宴如出一轍,這也體現了華泰汽車沒有現代支撐之后薄弱的車型開發能力,只能如現在的眾泰一般模仿造車,可這種沒有競爭力的產品遲早被市場拋棄。
華泰汽車在2017迎來最高峰,當年銷量達到了13.2萬輛,此后就一瀉千里,據當時華泰的城市經理回憶,撤掉現代車標后,當時華泰寶利格和新圣達菲都是第一年賣得好,后來銷量越來越差。華泰最終陷入了新車型沒人買,經典車型生命周期結束的窘境。
2018年,華泰汽車原定計劃銷量為20萬輛,最終年銷量不升反降,僅為公司計劃銷售量的60.4%。當年,華泰汽車的虧損額達16億,至年末,公司的負債總額已達375.66億。
2019年,華泰汽車處境更為難堪,被爆出“三大生產基地”停產,隨后又被爆出拖欠員工的工資無法給付,部分經銷商甚至有時候一個月只賣三四輛,還被曝出銷量造假,上報的數據,中汽協拒絕采納。
2021年,公司申請了2次破產重整,公司法人被5次列入失信人被執行名單,華泰汽車已經處在隕落的邊緣。
可與華泰搖搖欲墜不同,其實際控制人張秀根卻風生水起,2019年8月,張秀根入選《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2020年5月12日,張宏亮/張秀根(父子)以139.9億元財富位列《2020新財富500富人榜》第213位,這又是怎么回事?
表面造車 心里想的都是生意
要說把房地產與造車最先“有機”結合的品牌絕不是恒大,張秀根依靠華泰汽車的底子,在房地產行業拿到了很多紅利。僅僅在鄂爾多斯一地,華泰汽車通過談判拿到了6000多畝土地、10億貸款以及2處煤礦,付出的條件僅僅是“未來在鄂爾多斯投資150億元,之后實現年產100萬臺發動機、100萬臺變速器、100萬輛整車,完成工業產值2250億元以及等額汽車零部件產值,為政府創造2萬人就業”的空頭支票,很明顯,張秀根跟他的華泰并不能完成。
之后鄂爾多斯一紙訴狀將張秀根告上法庭,但張秀根并不會因為對方是政府就束手就擒,反而認為其工廠所在的6000畝土地,十幾年間升值了8倍,當年自己獲取土地的成本約6000萬元,所以現在政府必須支付近5億元的補償,法院駁回了訴求。在鄂爾多斯政府多次上訴以及提交材料的情況下,最終還是拿回了自己的地,不過這已經是今年九月份的事情了,從借地到還地,雙方拉鋸了近十年時間,在此期間張秀根多次玩失蹤、拒配合,可以說手段相比賈躍亭也不逞多讓。
除鄂爾多斯之外,這些年張秀根利用華泰造車的名義,在山東、云南、內蒙古、湖南等地方低價囤積了大量土地,且這些土地都沒怎么被開發。張秀根的目的,就是利用這些囤積的土地質押給銀行,從而換取大量現金,僅在2012年到2014年,其就累計獲得政府補助6.2億,另外通過變賣資產(主要為土地),在2015年獲得征地補償1.67億,2019年賣地更是囊括了2.6億元的現金收益,這些錢也并沒有拿來拯救華泰,反而落進了張秀根父子的口袋。
除了利用造車圈地之外,張秀根利用上市公司抵押還債的操作也算是獨創了。在華泰汽車暴雷之后,各方壓力接踵而至,張秀根此前的光鮮亮麗的形象立馬崩塌,而張秀根很快想到了利用更大的上市公司解決債務問題。
2017年,華泰汽車花了31億購入了曙光股份,成為擁有絕對話語權的大股東,但對于本就身處債務困境的華泰汽車來說,這筆錢幾乎掏空了家底。張秀根自然不是看重曙光集團的潛力,而是要利用曙光集團上市公司的身份,華泰汽車剛拿到過戶的曙光汽車的股權就急不可耐地質押給了銀行,到了2018年底,所持曙光汽車的所有股份全部質押給了錦州銀行,張秀根父子收購曙光的目的也暴露無遺。
張秀根為曙光集團帶來了災難,也為曙光集團其他股東們帶來損失,因此包括第二大股東中能投在內的眾多中小股東要求改組董事會,但遭到華泰拒絕,隨后華泰就與眾位中小股東之間不斷產生摩擦,大股東和中小股東的“矛盾”已經公開化,而且難以調和,最終對簿公堂,或許隨著這次張秀根被拘留,內斗事件也能落下帷幕了。
縱觀華泰汽車一步一步變成現在這樣,張秀根父子肯定要負主要責任,把造車當成圈地工具,甚至收購上市公司也被當成釋放債務手段,張秀根實在是“跨界達人”,更令人諷刺的是,隨著張秀根失蹤以及被拘留消息坐實,為ST曙光的投資者帶來了真正的曙光,從上月開始ST曙光股價連續上漲,累計漲幅達到了25.2%,期間拉出了19個漲停,讓同行羨慕,也可見股民們對張秀根的厭惡,或許失去張秀根控制的華泰汽車與曙光集團正在迎來新生。
上一篇:中國車企,去搶地盤了
下一篇:終于!恒大汽車交付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