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叔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豪華品牌的的日子不溫不火,豪車市場甚至在今年還實現了1.3%的同比微增。只不過BBA卻沒感受到多少溫暖,在今年上半年都有著20%左右的跌幅,橫豎挨了一刀。
看起來第一梯隊沒分到蛋糕,第二梯隊再怎么也能小小崛起一把吧?凱迪拉克表示:別說是一點點溫暖了,簡直是遭遇嚴冬了。
為何被喻為“美帝良心”的凱迪拉克走入銷量下滑?單單是這一家的困境還是豪車集團的普遍現象?讓我們來走進凱迪拉克。
凱迪拉克銷量現狀
CT4、CT5、CT6 三款轎車,XT4、XT5、XT6 三款SUV,以及今年剛上市的純電SUV——LYRIQ銳歌,構成了凱迪拉克在華的產品線。
對比去年和今年的銷售數據,除了CT5略微增長外,其余車型全面下滑,前三季度累計只賣出14萬輛,同比下滑22.2%,本來近5年在華銷量穩定在20萬輛以上,但今年能不能達到這個及格線,還是未知數。
有人認為可能是疫情、缺芯影響,或者是售價高昂導致的銷量不理想嗎?但大環境整體回暖和“跳水王”的美譽讓這些猜測顯得缺乏可信度。
我們拒絕從結果去推原因,從源頭看起。
是誰搶走了高端市場的蛋糕?
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市場的整體表現低迷。乘聯會的數據,1-5月同比均為下降,跌幅在10.5%-35.5%,總跌幅為12.8%。直到6月份國內汽車市場才得以回升止住頹勢。
前文說到傳統豪華品牌三強BBA的銷量卻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跌。奔馳銷量同比下滑了19.4%;寶馬下滑幅度是18.9%。奧迪同比跌幅最大,達24.2%。而凱迪拉克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30.58%。
所有豪車都面臨的同一個困境,曾經的市場占比被逐漸蠶食。而“捕獵者”就是異軍突起的新能源車型。
新能源車雖然也受上半年的冷空氣影響,但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今年上半年產銷量分別為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均增長20%,市場占有率達21.6%。
其中最熱銷車型,不外乎特斯拉Model Y、Model 3、比亞迪漢、宋,以及造車新勢力們,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貴”。它們的定價均在20萬以上,價位與豪華品牌的熱銷轎車重疊但又略低一點。
在新能源車搶占市場的同時,大部分豪華車企措手不及,推出了一些油改電車型反響平平。凱迪拉克學聰明了一點,拿出了純電平臺和傾力打造的LYRIQ銳歌,截止到2022年10月份,LYRIQ銳歌累計銷量為62輛。“一炮而紅”并不適合傳統豪華品牌,轉型之路道阻且長。短時間內燃油車的銷量更為重要。
豪華品牌除了貴還有什么優點?
買車買什么?第一買質量。凱迪拉克的質量如何?這要從車主反饋來看,以熱銷車型CT5為例。在第三方投訴網站車質網上,CT5自2020年上市以來,已經有725起質量問題投訴,以及200起服務問題投訴。投訴較多的主要有發動機異響、抖動,變速箱異響、頓挫,車身共振、異響等問題。
當然這是汽車常見的一些問題,各個車都逃脫不了的命運。但有一件事顯得不太尋常。以“凱迪拉克4S店維修使用副廠件”為關鍵詞在百度上搜索,能跳出60多萬個結果,更不必說在車質網等第三方投訴網站的存在率有多高。在代表著品牌形象的4S店,出現了以次充好的現象,品牌形象大受傷害。
買車買什么?第二買品牌。豪華品牌最大的賣點是什么?貴!只有它有普通人永遠高不可攀的價格才能讓購買者的虛榮心得到滿足。要不然就單單出行這一個用途,10萬塊錢就能滿足。那么愿意花四十萬買車的人,為啥愿意多掏三十萬塊錢?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的戰略已經損害了一部分生命力,加上美系品牌的號召力衰退,銷量下滑成必然。
小結:
未來的洋品牌的結局基本都會和凱迪拉克相當,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的新高端汽車品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