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11月25日訊(編輯 邱思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和純視覺傳感器在性能、成本上優劣勢對比是自動駕駛傳感器領域的重要議題。今年,激光雷達似乎在國內乘用車市場成為了“主角”。
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搭載激光雷達7.42萬臺,而上年同期搭載量不到萬臺。其中,Livox、圖達通、禾賽科技三家的激光雷達前裝交付量(不含選裝)均超過2萬臺。
(資料圖片)
激光雷達前十個月的搭載量實現了同比高增長,因此,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維持了2022年全年前裝標配交付將超過12萬顆的預測。與此同時,對于明年的市場情況,該機構預計,2023年國內乘用車前裝標配激光雷達交付將沖刺40-50萬臺規模。
為何激光雷達搭載量增長迅猛?首先,從技術層面來看,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認為,激光雷達的上車加速,有助于車企應對視覺感知受制于提升空間趨小的難題,從而有效解決更多的長尾問題。
資料顯示,激光雷達具有測距遠、精度高、角度分辨率高、受環境光照影響小等特點,能夠顯著提升自動駕駛系統的可靠性。其探測范圍可達200-300m,遠高于毫米波雷達及純視覺攝像頭。
從應用場景來看,假設高速公路駕駛速度為100km/h,即28m/s。通常在100km/h時制動需要3-4秒左右,因此高速制動距離為100-150m。在此情況下,對于傳感器的探測距離要求在200-250m,因此,激光雷達200-300m的探測范圍可以滿足包括高速在內的多數場景下的駕駛需求。
此外,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也指出,綜合成本和收益,同樣的資金投入,視覺的提升空間在短期內要小于激光雷達等下一代傳感器。
具體來看,相較于行業發展早期,動輒幾萬的價格,目前激光雷達的成本也在逐漸下探。目前,國內多數廠商推出的很多產品價位都在千元級別,5000元至9000元不等,外加激光雷達遠測距、高精度等性能優勢,其綜合使用成本實際較低。
隨著激光雷達性價比優勢逐漸體現,從下游認可度來看,除了特斯拉堅持純視覺路線以外,目前國內新能源車企普遍將激光雷達視為整車的標配,外加大多數車企都在推進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的研發,由于高速場景下,激光雷達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今年激光雷達滲透率逐步攀升。
據國信證券最新研報統計,目前已經裝備或籌劃裝備激光雷達的車型超過20款,不同車型普遍搭載1-4顆激光雷達。
國信證券進一步指出,隨著國產自動駕駛新車型的陸續上市,激光雷達有望上車加速。據Yole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汽車與工業領域激光雷達市場規模為21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增至63億美元。其中,在汽車ADAS領域的應用將是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該領域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1年的0.38億美元增長至2027年的20億美元,成為激光雷達行業最大的應用領域。
國泰君安亦表示,2022年是激光雷達上車元年,自動駕駛加速滲透帶動激光雷達放量,行業確定性極高,2022年預計出貨量20-30萬臺,2023年預計出貨100萬臺。激光雷達將從0到1的突破階段走向從1到N的大規模量產上車階段。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