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寶沃汽車,現在已經是被大眾消費者所詬病的一個汽車品牌了。雖然現在被大眾消費者“罵”慘,但他開始卻有著高貴的血統,最終走向了末路,也是歷史的必然性。】
(相關資料圖)
撰文|蔡家倫、編輯|禾 子
寶沃,這個于1919年就被創立的百年汽車品牌,在國外經歷了一次慘痛的破產經歷,本想著依靠中國市場發展的浪潮,來一次咸魚翻身,但沒想到,有著空殼的寶沃,來到了中國,翻了一個身后,沒有華麗的轉變,反倒是像一個笑話,咸魚翻身后還是一條咸魚。到底是產品質量不過關還是品牌過渡包裝讓消費者失去信任,亦或者是在新能源汽車浪潮的顛簸下掉隊了?再或者是資本的力量導致最終的結果呢?
沒落貴族徹底倒落前的虛榮
說起寶沃,不得不說一下它的歷史,在品牌創立初期,德國寶沃擁有著轎車、巴士、跑車、消防車等較為全面類型的車輛。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寶沃汽車甚至一躍成為了德國排名前三的汽車制造公司。但好景不長,1961年因為資金問題,寶沃不得不宣布破產,相應的固定資產被寶馬和奔馳收購。只留下一個空殼品牌在53年后被北汽福田所購買。北汽福田也是大張旗鼓的進行了發展。甚至是在北京密云建造起了110萬平米的整車及發動機生產基地,其中還包括了新能源汽車的生產。之所以這么大費周章,是因為北汽福田在汽車這一塊兒一直不溫不火,也只是在MVP和皮卡市場有較小的影響。擁有了德國純血統的產品品牌,讓北汽福田看到了希望,所有的模式包括生產和銷售,都朝著德系車看齊。
2016年,北汽福田帶著德系人設卻不是德系內涵的寶沃殺進了中國市場,并一直以全方位德國血統進行著宣傳,甚至自我宣稱是與其他德系品牌,也就是奔馳、寶馬、奧迪,同等地位,共稱“BBBA”,這一噱頭剛進入市場,確實有著一定的效果。頭一個月銷量就達到了5556輛。短暫的繁榮在半年后出現了問題,由于技術問題,產品品質把控不好,售后服務又很乏力。消費者對寶沃汽車的投訴與日俱增。負面口碑直線上升,導致剛出來的第二款車型BX5受挫嚴重,首月銷量只有1593輛。
摔落神壇前的瘋狂
產品還沒經受起市場的考驗,面子卻做足了功夫。在廣告宣傳上“貴才是好,好才能貴”,想必大家當年都被驚訝過。但更讓人無語的是,這個好到底體現在哪里,消費者一直沒有弄明白。質疑聲在市場中愈演愈烈。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當下,沒多久消費者就嗅出了其中的味道。寶沃只是從德國買來了一個品牌,而生產技術、管理能力以及銷售售后都還是福田汽車自己的。這就讓消費者有了一絲被欺騙的感受。“德系品牌”“德系四強”“BBBA”這樣的廣告宣傳這時不僅沒有起到正面的作用,甚至讓人覺得這是一種諷刺一種戲謔。也成了消費者吐槽的地方。
其實,寶沃從第一次破產開始到2014年被北汽福田收購前的這一段時間里,中間有半個世紀多斷層期,可以說技術肯定落后了,與整體汽車行業早已脫軌。造車經驗早就已經過時,無法適應當下的市場,更別說滿足消費者了,再次被淘汰也是早晚的事。
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寶沃汽車銷售量的一路下滑,讓北汽福田慢慢感受到入不敷出。在寶沃汽車進入市場的三年里,累計銷量只有10多萬輛,虧損達到40多億。這時的北汽福田如果再不想辦法,早晚也會被拖垮。好在隨著國家對汽車市場的政策限制不斷放開,寶沃汽車有了新的下家。那就是長盛興業,其以不到40億的價格收購了寶沃67%的股份。說起長盛興業大家可能不熟悉,但說起神州優車以及陸正耀大家就不陌生了。
一經收購,陸正耀就對寶沃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試圖讓這個爛攤子成為“新零售”概念中的又一顆新星,就像當時其對瑞幸咖啡的操作一般。陸正耀的眼中,寶沃汽車只是其打造商業巨型閉環中的一個環節,以神州優車為核心,從造、買、租到金融服務,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鏈。這樣的想法是好的,但對于寶沃來說,卻是以“自產自銷”的形式走在了自殺的道路上一往直前不再回頭。
有了寶沃汽車的加持,神州優車運用自身的經營模式,迅速吸引了大量加盟商的進場,但由于渠道價格問題,導致了大量加盟商與神州優車矛盾愈演愈烈。再加上瑞幸事件的發生,陸正耀信用貶值,神州優車大受牽連,寶沃汽車也迎來了最終的命運。北汽福田為了減少損失,向法院申請了寶沃汽車相關資產的查封,并對寶沃相關股東進行了債務的追討。寶沃汽車再次走向了破產的末路。
點評
北汽福田在最開始收購寶沃汽車的時候,其對寶沃汽車的發展思路是沒有問題的。但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過硬汽車生產技術的時候,就大肆用一種貴族般的品牌理念去宣傳,無疑是一種自掘墳墓的做法。消費者經過近幾年的市場教育,對于品牌和品質的關系認知已經很清楚了。想用一種模糊的行為去挑戰消費者的智商,也是造成寶沃汽車最終走向末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后續發生的股份變更,營銷模式的轉變,都是加速寶沃走向衰敗的催化劑罷了。在如今汽車品牌林立、技術不斷發展以及消費理念提升的時代,不想讓產品失敗,就需要讓技術占優,讓消費者滿意。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