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作為上汽大眾旗下定位比大眾品牌更低一些的斯柯達,本來在國內市場上憑借更高的性價比來獲得一席之地,但是最近斯柯達全球CEO的一番可能退出國內市場的言論,還是引發了市場的軒然大波。畢竟和JEEP、鈴木、菲亞特等品牌不同,斯柯達是曾經一度被視為“神車”的大眾的子品牌,江湖地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資料圖片)
撰文|張大川、編輯|禾 子
近日,斯柯達CEO克勞斯·澤爾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的汽車市場競爭太激烈了。未來,斯柯達可以在中國只做銷售,而將生產安排在越南或者印度。當然,目前尚未做出任何決定。
2007年6月6日,上汽大眾斯柯達將Octavia引進國內市場。到2012年時,斯柯達在中國市場全年銷量已經達到23.5萬輛,占全球銷量達到四分之一。而隨著后期斯柯達向國內持續導入多款SUV新車型,其2018年在國內的銷量達到了34萬輛。但從2019年開始,斯柯達在國內的銷量呈現斷崖式下跌,今年前10月累計銷量只有3萬多輛。雖然這個銷量成績受到包括疫情和缺芯在內諸多外部條件的影響,但是在一線自主品牌全面崛起以及新能源汽車浪潮之下,斯柯達疲態盡顯。
進口車形式返銷中國行得通嗎?
采用進口車模式對于斯柯達來說,基本已經意味著放棄在國內市場的耕耘。進口車,無論是從體量,還是從交付和響應速度來看,都和國產汽車沒有辦法相提并論。如果不是擁有非常高的品牌號召力和市場口碑的話,進口汽車很難在國內市場存活下來。對于斯柯達這樣的品牌來說,在國內相同車型替代率非常高的情況下,國內消費者沒有必要承擔更高的關稅并等待更長的時間去購買一款進口車型。所以斯柯達所說的,未來在國內保持進口車銷售的模式,在國內大概率行不通。
將整車制造全部遷往印度,無疑意味著斯柯達的發展重心將向印度轉移。但是在印度市場上,斯克達面臨的局面并不會比現在的中國好多少。
誠然,印度汽車市場的確處在一個快速上升的通道上,但是印度市場上本來就已經集結了大量日韓品牌,尤其是像鈴木和豐田,已經經營印度很長時間。在品牌號召力上本來就不占優的斯柯達,要想在印度市場上站穩腳跟,還是得打價格戰,通過性價比來吸引更多的客戶出資購買。
還有一點不容忽視的因素是,在中國市場上,斯柯達之前能夠取得比較好的銷售成績,更多還是因為大眾品牌的背書。如今斯柯達整體銷量的下滑,和大眾品牌在燃油車市場表現差強人意密切相關。而如果到了印度市場,大眾品牌的口碑不會像在國內那么高高在上。一旦沒有了大眾品牌的背書,斯柯達還能否賣得好,本身就需要打上一個不小的問號。至于印度,無論是從市場規模,還是從汽車工業產業鏈來說,比印度都還有不小的差距,前景可能會更加黯淡。
斯柯達下一步怎么辦?
斯柯達要解決自己在國內銷量低迷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局限在投放幾款產品就能夠獲得改觀的情況。說到底,斯柯達需要在國內對自己的體系能力進行重塑。
對于斯柯達來說,其在國內的盛衰興亡都是和大眾品牌息息相關。一句“懂大眾的人都買了斯柯達”支撐了斯柯達在2019年前在國內的快速發展。作為上汽大眾布局的對于大眾品牌的補充,斯柯達幫助上汽大眾進一步拉低了入門門檻,提升了產品性價比。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斯柯達現在陷入困境,和大眾多少也有關系。畢竟大眾在國內智能電動車時代不復當年之勇,且大眾品牌入門級車型的降價,都對斯柯達品牌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按照現在斯柯達在國內的銷量,其在國內生產大概率處于一個虧損的境地。而如果不在國內生產,短時機內可以避免虧損持續,但是長遠來看,必然意味著斯柯達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影響力進一步下滑。但是要重整斯柯達在國內的聲勢,就意味著其股東層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從產品到渠道甚至整個公司內部體系流程進行重構。而且斯柯達還會面臨一個比較尷尬的選擇是,投入大量的資金,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夠立竿見影取得效果。但是如果不投入,那就肯定沒有翻盤的可能。
而和斯柯達中國競爭資源的,則是斯柯達雄心勃勃的全球范圍內的電動車計劃。到2026年,斯柯達將推出3款純電動車型,分別為小型轎車、緊湊型SUV和7座家用SUV。到2030年,為了應對歐洲的禁售燃油車的政策,斯柯達電動車將占總銷量的70%以上。為此,斯柯達將在未來5年投資56億歐元用于電動出行以及7億歐元用于數字化領域。同時,我們也必須考慮到。作為德國大眾集團的一個子品牌,斯柯達自身在資源的分配權力上相對有限。斯柯達的所有投資都必須符合大眾集團的策略。斯柯達如果想要加大在國內的投入,必然意味著其在其他領域的投資受到一定的影響。
進口車市場注定只是小富即安
其實不僅斯柯達,之前的Stellantis掌門人在確定了JEEP品牌未來在國內通過進口車形式銷售之后,甚至希望將標致和雪鐵龍兩個品牌在國內也采取輕資產模式進行銷售的言論同樣在國內也引發了軒然大波。
在自主品牌產品力不斷增強,且不少外資品牌在新能源汽車步伐緩慢的當下,國內的很多外資品牌也的確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要想重新恢復活力,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對于產品線、渠道進行重新調整。但對于傳統車企來說,現在缺緊缺的就是資源。無論是三電系統,還是智能網聯,對于傳統車企來說都需要從頭再來。
相比于斯柯達,其實JEEP牧馬人在國內作為進口車,反倒是收益可觀。因為國內的硬派越野SUV市場相對來說比較小眾,因此沒有太多的整車企業在這個細分市場投入資源來研發新車。而且硬派越野SUV對于整車企業的整車集成的要求更高,對于主機廠來說,在沒有足夠的技術積累的情況下,貿然進入這個細分市場并不是一件劃算的事情。但未來,隨著坦克、仰望等越來越多主打硬派越野的自主品牌進入到這個細分市場,相信JEEP到時候會重新思考要不要回歸中國市場。
點評
斯柯達不幸在中國市場“被卷”讓我們看到,斯柯達的今天,其實會是很多二線外資車企品牌的明天。告別高速增長的中國汽車市場,不僅會有不少弱勢的自主品牌被淘汰,外資車企一樣。選擇對自己最好的利益最大化的模式不可厚非,但是如果貿然放棄中國市場,將來想要再回來的時候要付出的成本和代價就會大很多。中國畢竟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對于外資車企品牌來說,如果在國內市場都沒有辦法憑借產品力來打贏中國自主品牌車企,隨著未來更多的中國車企走出去,全球汽車舞臺也將沒有自己的容身之地了。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