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進入2022年以后,由于地區不穩定因素的存在,有許多跨國企業在先前的幾個月里陸續選擇退出俄羅斯市場,這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歐洲汽車品牌。與此同時,在這些企業撤出俄羅斯之后,它們所留下的工廠以及生產線就沒有了用武之地,成為了一堆廢品。
基于這一情況,12月20日俄羅斯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宣布了一項決定,該項決定中提到,許多外國汽車制造商在俄羅斯留下了生產線,建議將部分產能出售給中國品牌車企,讓這些企業在俄羅斯當地擴大產能。
這一舉措對于廣大中國車企來說,絕對算得上是難得一遇的大好機會。當下中國汽車工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在經歷了前些年的技術積累以及基礎設施鋪墊之后,近年來已有多家中國車企開始拓展海外業務,登陸了包括日韓、南美、歐洲等地區,在這個階段若是這部分車企能夠在海外建立相應的生產線,無疑能夠進一步深化自主汽車品牌的全球化戰略。
聊到這里,可能會有許多網友表示,現在那么多地區對俄實施了貿易封鎖,在俄羅斯建廠生產對于未來的全球化戰略能有幫助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之所以回答得如此肯定,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前不久俄羅斯當地汽車從業人員曾透露,俄羅斯今年的汽車年銷量將極有可能跌破100萬輛,當下俄羅斯的汽車年銷量下跌幅度已經超過了60%,最終所能達成的銷量可能不足十年前的四分之一,然而就是在這樣蕭條的背景之下,中國汽車品牌在俄羅斯當地的銷量卻呈現增長態勢。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22年前十個月中,有且僅有中國汽車品牌在俄羅斯市場的銷量實現正增長,包括奇瑞、吉利、哈弗、長安以及江淮在內的眾多中國汽車品牌進入了俄羅斯汽車市場銷量的前十名中。
當下俄羅斯消費者對于中國汽車產品的接受度以及認可度正在不斷提高,長此以往下去中國汽車品牌在俄羅斯地區的市場占有率也將持續上升,這也是全球化的一步。
除此之外,歐洲車企暫時性“廢棄”的這些汽車工廠以及生產線對于中國車企而言,完全算得上是可以“拎包入住”的“精裝房”,只要獲得了這些工廠的經營權就無需再耗費時間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上,能夠直接進廠開始生產,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自身的產能。同時再結合此前歐洲大牌以象征性“1歐元”出售給俄羅斯政府的情況來看,想必急于拋售的俄羅斯政府,應該是不會對中國企業獅子大開口的。
寫在最后
總而言之,俄羅斯有關部門提出的這一舉措,對于中國汽車企業來說絕對是一次“大利好”,不過考慮到當下自主品牌主攻新能源領域,而俄羅斯地區常年嚴寒,新能源車在俄羅斯地區是否適用仍舊是一個未知數。但不論如何,中國汽車企業若是能好好把握這次機會,并且針對當地情況制定對應的戰略,對于企業的未來發展一定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