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廣州,總能讓人想起吃,食在廣州這種金字招牌,幾乎讓每個去過的人都流連忘返。
(資料圖)
而說到吃,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個說法,如果坐牢很久,從監獄里放出來,第一頓不能吃大魚大肉,因為腸胃受不了可能會樂極生悲。這說明,人類的適應性沒有想的那么強,比起蟑螂、老鼠還差得太遠。
這件事,也恰恰證明了古人所說的正確性,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窮小子不斷奮斗,能過上不錯的日子,但如果他已經奮斗成功,并持續幾年,這時候再讓他回去過窮日子,那結局就要看個人造化了。
2022年年末的廣州,其實就有點如此。今年是第二十屆,它已經連續多年越辦越好,規模越來越大,但卻在今年年末,露了怯。當全國熙熙攘攘的人群沖著收官車展而來的時候,幾個老廣媒體回了我一句“求其嘅車展。”
隨便,無所謂,幾乎成為了逛車展的全部主線。
連黃牛都不愿意來的國際車展,自然是無趣的車展
今年是第二十屆廣州車展,是我自2009年大學畢業從事汽車媒體之后的第14年廣州車展,而這,也是人最少的一次廣州車展。十幾年間,門口總有人會問,“媒體證賣不賣、車展門票賣不賣?”在2022年,也畫上了休止符,這也側面說明,廣州車展對于黃牛而言,“求其”,無利可圖。
向來會堵車的琶洲大橋,在12月30日的車展媒體日當天,非常暢通。據在廣州打車的5位網約車司機說,廣州的早晚高峰已經消失了近1個月,因為2023年的春節很早,已經有很多人返鄉準備過節。于是,路面暢通,也直接讓廣州車展的人流驟降,門口安檢員說,這也就是往年30%的人數,輕松的很。
當然,人流量下降是一個客觀環境,我們還要把目光拉回到廣州車展本身。此次車展的含金量,有著明顯不足。
有這樣一組數據,可以作為佐證:
2021年,新車發布量近140款;
2020年,新車發布量120余款;
2019年,新車發布量超100款;
而2022年的廣州車展,僅有20家余家,舉辦了新車發布會的相關活動。其中,首發的量產全新車型數量幾乎為0,幾乎所有的展臺上發布的新車,都是之前已經在網絡中完成上市發布消息的車型。之所以說是幾乎,還是因為有極少數的廠家帶來了新東西,比如集度的ROBO-02公布了外觀設計,廣汽豐田發布了最新的優化版THS混動系統以及智能計劃,魏牌帶來了用戶共創后的正式版魏80車型-藍山。
而除此之外,幾乎所有的車企,展臺上都是老面孔,哪吒展臺上的主角是哪吒S,發布會的內容是這款車要顛覆傳統燃油B級車;埃安發布了自己的GT車型,風阻極低、即便是單電機也有4.X秒的破百能力,讓熟悉汽車工程學的人都為它的操控深深捏了把汗;吉利的熊貓miniev,從消息走入現實,直接針對五菱宏光miniev;合創發布了概念MPV,會用上激光雷達;長城炮的山海炮發布了價格、廣汽三菱的皮卡發布了價格;一汽豐田發布了皇冠的新車。除此之外,每個展位上的發布會消息,都是被汽車圈從業者,汽車愛好者,能手拿把攥的熟悉事。
這世界如今很流行“第一性原理”,馬斯克靠它登上世界首富,很多成功的巨頭級企業均因此獲利。即亞里士多德說過的:“每個系統中存在一個最基本的命題,它不能被違背或刪除。”用普通人聽得懂的話就是“凡事總有原因”。其中,最基本的、最本質的原因就是“第一性原理”。
車展的本質是什么?是宣傳與成交,130余年之中,其二者的比重約為20%:80%,20%是要成為各大車企的傳聲筒,告訴消費者自己的新變化、未來目標是什么。而80%,則是重中之重的,把車賣出去,靠利潤去分攤車展所產生的成本,包括搭建費用、展臺模具費用、倉儲物流費用以及營銷費用。
而2022廣州車展,兩種任務的KPI,如果按照往年車展的邏輯來思考,無疑是很難完成的,但這也正常,畢竟剛剛放開,需要時間去恢復和調整,但就事論事,很難完成就是很難完成。
先是,所有人都準備不足。12月13日,廣州國際汽車展組委會宣布,為了促進經濟平穩運行,提振行業信心,刺激消費,加快推動復工復產,在提高服務質量、完善保障措施、細化多場景下應急方案的前提下,2022第二十屆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將恢復舉辦,舉辦時間為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8日。
按照文字邏輯來看,促進經濟、提振信心、刺激消費,三者的重要性依次傳遞。但對于各大車企而言,這屬于突發事件,需要給到快速決策與回應。首先,是廣東省本土車企將決定,是否要為本地車展助力,最終的局面是,廣汽集團的幾大品牌均選擇了“公布未來計劃為主,實質性消費者可感知內容為輔”的方案,比亞迪、小鵬也均選擇了參與,但并未舉辦任何發布會。幾大集團中,一汽集團旗下的豐田、紅旗均發布了新車與新計劃,但大眾無發聲;東風集團旗下,日產有著發聲,部分企業未參展;長安汽車旗下,馬自達帶來了之前已經發布的CX-50;上汽集團旗下,通用汽車有發聲,其余品牌基本無發聲。整體看下來,廣汽集團在廣州車展中的聲量最足。
當然,并不需要苛責之中的任何一家車企,對車展的重視程度不夠。這之中,有很多客觀規律,比如對于合資企業來說,歐洲車企每年在圣誕節前后會進入一個休整期,高管回歸、戰略制定等,要等假期結束后開啟,同時再夾雜著元旦假期、中國的春節假期等,每年的跨年之際,對各大車企來說都是一個蓄力再發力的過程。
而80%重要性的銷售,從第一天的場景來看,今年的廣州車展的數字預期不足。因為,往年最晚到中午11點時,已經會涌入大量的觀眾,詢價、看車、下訂,但今年截止中午,會場內人數依然寥寥。
而廣州車展的恢復舉辦,則頗有些“明年就是除夕,我突然打電話給你,要明天去你家過年,而且還要吃地道的家鄉菜”的意思。而這,如果從第一性原理的角度來看,也確實和之前十九屆的最核心奧義“承前啟后”不符。之前的每一年里,廣州車展都會是華南地區最大的汽車促銷展會,拉動整體的GDP表現,讓消費者買到更便宜的車,同時也是各大車企立Flag的時刻,宣布“明年要做什么、發什么車,大家敬請期待”,然后在北京/上海車展里完成履約。
前有成都,后有廣州,不如只剩北京、上海?
廣州的朋友在車展前后都在說,不如“發點促銷券比較好,大家喜歡買什么就買什么”;
廣州的出租司機都在說,從沒見過,車展第一天“如此暢通的新港東路”;
廣州車展里的媒體同行在說,不如“明年希望,只剩下北京或上海車展”。
大家所說的,其實并不是怪廣州車展,而是希望能夠經歷更美好的事物,比如一場優秀的國際車展,例如北京or上海那樣。
2022年,中國的國際車展舉辦頗為曲折,先是成都車展在舉辦幾天后,因為疫情爆發的原因按下暫停鍵,再有廣州車展,被按下暫停鍵,然后在所有人都以為將要像北京車展那樣被取消時,各大車企的預算都花的差不多時,再重新恢復。
人類總是要經歷調整期的,太快的行為,反應上難免慢半拍。對于參與廣州車展報道的你我來說,對于接下來要參與廣州車展的觀眾來說,所有人所期冀的只是一屆優秀的車展。
從國內的車展表現來看,這是一個普通人幾乎無感的話題,但又是各大城市所追求的目標。能夠承辦國際車展,拿到A級的資質,意味著當地的行政級別達到一個新高度,對于經濟的貢獻也能更上一個臺階。
在中國的四大A級車展中,每家展會的意義不同。北京/上海車展,隔一年交替舉辦一次,這是中國在全球舞臺上展示的大好機會,幾乎每家車企都會帶來全新車主、全新技術,讓世界認知自己的能力,并促進消費。廣州車展的意義,往年向來是承前啟后,同時作為華南地區最頂級的銷售展會,促進及帶動周邊地區的汽車消費。成都車展,是近幾年剛剛晉升A級的車展,它的意義相對上述3家要更單純一些,主要是拉動西南地區的汽車消費并帶動經濟,輔助作用是一些新車上市,主要以豪華車/合資車為主,這背后的原因是成都的消費力極強。
實際上,每年輿論都會討論一個話題,這一屆的廣州or成都車展含金量足不足,而今年,它不再是討論,而是實打實的到了該要尋求扭轉、突破的節點。
因為參與了成都車展,很多返程的媒體都被要求居家隔離7天,以至于提到成都二字,現在還讓不少人心有余悸;
而因為參與了今年的廣州車展,也該讓人好好掂量一下,明年該如何再發力的話題了。
寫在最后
2023年,廣州車展肯定還是會辦的,不出意外,日期還會是我們熟悉的11月。而那時的它,會面臨和今年成都一樣的局面,前瞻性的看,其含金量究竟如何,如何含金量能恢復到往年的光芒,肯定是會吸引無數人關注和參與的,但如若像今年一樣,它未來可延續多久將成為一個問題。
若是不能再度刷新所有人的觀感,那中國這片土地上,真的是只該存在北京、上海車展這2個A級車展了,畢竟人生很精彩且很短暫,總要把時間留到更有意義一些的事情身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