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涂彥平
編輯/ 張?? 南
(資料圖)
設計/ 趙昊然
2022年接近尾聲,回顧汽車行業一年來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整個行業電動化、智能化的革新已經挺進深水區。
造車新勢力自進入汽車行業的那一天就摩拳擦掌,試圖改變行業的運行規則。它們憑借先發優勢,以大躍進的姿態攻城略地,掌握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導權。
相比之下,傳統車企似乎稍遜一籌。它們在行業轉型中更加謹慎,一步一個腳印,尤其是合資車企的“大象轉身”不疾不徐,一度給外界留下了轉型遲緩的印象。
不過,這一格局在今年有了明顯的變化:電動、智能已經不再是造車新勢力的專屬標簽,合資車企經過運籌帷幄,排兵布陣,已經加快轉型節奏,體系優勢漸顯,聲量也日漸增強。
作為當前汽車市場的兩股力量,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注定彼此纏斗,又互相砥礪。二者如同龜兔賽跑,究竟誰能笑到最后?
生產制造的重要性被低估
為了將產品快速推向市場,不少造車新勢力選擇了代工模式來進行產品的生產制造。
在早期,代工模式的確幫了大忙,與制造經驗成熟的傳統車企進行量產合作,為造車新勢力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間。但代工模式并不能一勞永逸。
這也是為什么不少此前走代工模式的造車新勢力后來又舍棄了代工模式。小鵬汽車在與海馬汽車簽訂的代工協議到期之前,就開始籌備建立自己的工廠。還有零跑汽車,最初借助長江汽車的工廠生產,后來同樣自建了工廠。
自游家寄希望于代工模式,不料合作工廠的資質出現問題,導致首款產品遲遲不能交付,最終造車夢只能遺憾止步。出現這種尷尬情況也是因為品牌一開始并沒有把生產制造作為核心問題來對待。
這里并非指代工模式就不可行,比如麥格納就是典型的代工企業,但它代工的基本均是高溢價能力的品牌或車型。
因為汽車工業的本質是制造業,如果制造能力不過關或者這種能力沒有掌握在自己手里,終究是行之不遠的。如今,造車新勢力入局多時,制造體系依舊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很多造車新勢力逐漸意識到生產制造的重要性被嚴重低估,制造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日積月累。
大規模量產制造,特別是在制造體系的打造上,造車新勢力不妨向傳統汽車企業取經。
上汽通用汽車武漢奧特能超級工廠
今年12月,上汽通用汽車第二座Ultium奧特能超級工廠在其武漢基地正式投產,距去年10月上海浦東金橋奧特能超級工廠落成僅僅過去14個月。新工廠的投產將進一步完善上汽通用汽車新能源核心部件的本土制造體系實力。
依托通用汽車與上汽集團的優勢資源,上汽通用汽車目前已擁有從研發、設計、工程、制造到供應鏈的新能源全鏈路完整體系能力。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能力,在電動化轉型中,上汽通用汽車不是走得最快的,卻走得穩健,走得從容。
第二座奧特能超級工廠
上汽通用汽車計劃到2025年,在電動化、智能網聯化新技術領域的投入超過700億元,武漢奧特能超級工廠正是其中的重點投資項目之一。
武漢奧特能超級工廠采用與通用汽車北美一致的、全球領先的工藝,具備高精度加工與裝配工藝、高標準的品控管理以及高柔性的共線生產能力,專門負責生產奧特能平臺電池和電驅。
武漢奧特能超級工廠電池車間模組上線采用全球領先的裝配工藝
以電池車間為例,模組上線工位融合機器人、3D點云視覺、力控感知技術
于一體,安裝精度達0.2mm;模組擰緊工位使用六軸全自動一次性擰緊的裝配技術,相比同類工藝效率提升50%;電池包的涂膠、合蓋、擰緊工藝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機器人來自動完成,安裝工藝測量精度小于0.1mm。
電池車間的整包電測工藝可模擬電池包在整車上的真實運行工況進行電性能測試,包含15個測試步驟和3000條測點內容,確保電池包的高品質和性能的一致性。在電測過程中運用紅外熱成像設備來實時監測電池包溫度,能夠準確識別發熱異常有質量缺陷的電池包。
得益于奧特能平臺業內首創的可無線通訊的電池管理技術,武漢奧特能電池車間是繼上海奧特能超級工廠之后第二個在產線上采用無線通訊技術的車間,在電測預檢環節可避免傳統電池測試接頭插拔帶來的零件損傷,大幅提升裝配質量和產線效率。
電池車間還采用了行業最嚴苛的電池包密封測試標準,從零部件開始,就運用高精度氣密儀對電池來料、過程及總成進行100%氣密性檢測,且結果可全生命周期追溯。
武漢奧特能超級工廠定子和轉子安裝工位采用行業首創的自適應浮動導向設計
電驅車間首創模塊化、柔性化的壓裝單元,8臺柔性壓裝單元設備即可實現54個零件的高精度自動壓裝,未來可逐步實現2大系列、22種電驅子型號的共線生產。
再加上電池車間具備柔性生產8模組和10模組不同電池包的能力,武漢奧特能超級工廠可滿足上汽通用汽車未來多款奧特能平臺純電車型三電系統的生產需求。
武漢工廠投產之日,上汽通用汽車武漢分公司也迎來成立十周年。作為上汽通用汽車最年輕的制造基地,武漢分公司成立十年來累計生產整車超391萬輛,發動機近552萬臺。
憑借深厚的制造經驗以及全球工藝標準,武漢奧特能超級工廠投產將加速奧特能平臺三電系統的生產,是上汽通用汽車電動化轉型升級又一重要落子,為企業的電動化轉型按下加速鍵。
轉型標桿
伴隨著武漢奧特能超級工廠的投產,上汽通用汽車武漢基地生產的首款奧特能平臺車型——別克品牌大五座智能純電SUV Electra E5的試裝車也駛下生產線。這是上汽通用汽車推出的第二款奧特能量產車型。
武漢基地首款奧特能平臺車型——別克大五座智能純電SUV Electra E5試裝車下線
別克Electra E5采用新一代別克純電產品設計語言,擁有兼具豪華、時尚與運動的設計風格和出色的空間表現,并搭載全新一代VCS智能座艙和全新一代Super Cruise超級輔助駕駛系統等前沿科技。
別克Electra E5將會在明年一季度上市,上半年實現交付。在奧特能平臺的加持之下,它將吹響別克品牌發力主流電動車市場的號角。
凱迪拉克純電IQ空間
國內首款奧特能平臺車型——豪華純電中大型SUV凱迪拉克LYRIQ銳歌的后驅長續航車型從10月中下旬已經陸續大規模交付,四驅性能版車型也將于年底開始交付。
去年3月至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新能源試驗大樓、廣德電池安全試驗室、上海奧特能超級工廠以及武漢奧特能超級工廠相繼落成投產,上汽通用汽車已構筑起完整覆蓋從研發、試驗到生產的新能源技術工程和制造能力。
在上汽通用汽車新能源全鏈路完整體系的加持下,奧特能平臺車型正在加快在中國市場的落地。
未來5年,上汽通用汽車將推出10款以上國產奧特能平臺車型,覆蓋旗下三大品牌以及多個品類和細分市場。其中,2023年就有4款奧特能平臺車型與消費者見面。
上汽通用汽車已經成為新合資時代的傳統車企轉型標桿。隨著上汽通用汽車等合資大廠精心研發、可靠驗證和由高品質制造實力背書的產品流向市場,消費者面臨的選擇將更加多樣。
造車新勢力從產品到營銷都工于設計,的確花了不少心思。不過,不管變出多少花樣,產品的安全與可靠性始終是核心競爭力。更多產品同臺競技,最終受益的將是廣大消費者。
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的較量還在繼續。大象轉身之后,好戲才正式開場。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
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說明
違規轉載必究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