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會公開數據顯示:日系三杰(豐田、本田和日產)11月汽車總銷量僅為26.3萬輛。而國產品牌僅比亞迪一家就高達23萬。兩相對比,一個驚人的事實呼之欲出,橫行中國多年的日產車,如今銷量加起來,才勉強賣過比亞迪。
這并不是偶然現象。實際上,日系車市占率過去三年跌跌不休,11月更是創下15.9%的新低。與之相對的是,曾經籍籍無名的國產車市占率已連續多月穩超50%。
(相關資料圖)
國內對此一片歡騰,日媒則惶恐不已:“日本制造岌岌可危”、“世界正在見證我們的衰敗”、“時代真的變了”……
國產品牌干趴日系三杰
“節能、可靠、保值”。日系車靠著經濟耐用的特點和神乎其神的匠人精神,在燃油車時代一度稱霸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市場。“德系毛病多,日系才可靠”、“一車傳三代”、“豐田加價購”等日系汽車神話廣為流傳。巔峰時期,其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率高達34%,把國產車按在地上摩擦。
然而,風水輪流轉。一朝變天,日系車銷量狂跌,東風日產11月銷量直接腰斬,長安馬自達銷量下跌更是達到了驚人的61%。對此,日系車企不約而同地給出了同一個答案:供應鏈短缺和大環境不行。
可同樣的大環境下,國產自主品牌卻逆風翻盤,11月份一舉拿下53.4%的銷量。而這已是自主品牌第三次突破50%大關。其中比亞迪更是憑借23萬訂單,在11月交出了增長率125%的成績單。
毫無懸念,時代真的變了。過去橫行中國市場的日系車,已經被國產品牌干趴。
彎道超車,全靠新能源封喉一劍
自主品牌的逆勢崛起,離不開新能源細分市場的發力。乘聯會數據顯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份額10月時甚至高達74.4%。中國市場之外,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出口量也在全面增長,僅比亞迪一家,10月份就與德國汽車租賃巨頭簽下了10萬輛的供貨協議。
汽車行業的此消彼長只是一個縮影。蟄伏幾十年,中國制造正在迎來全面崛起,而日本制造業的生存空間正在被逐步壓縮。汽車行業之外,過去由日本主導的小家電等領域,中國品牌也逐漸掌握話語權。就連其引以為傲的“派維洛pro”類老齡健康科技,也被我國突破原料制備難題。
公開資料顯示,所謂派維洛pro類科技,本質上是一種靶向線粒體的輔酶復配成果。從原理上來說,它旨在提升線粒體的質量于數量,進而延長機體活力年限,減慢老齡問題的發生。在老齡化問題格外突出的日本,相關研究一度被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然而由于制備復雜,其早先一度克價過萬,只在富裕人群中流通。
直至我國開創性地利用全產業鏈酶發酵技術制備出高純度原料,其門檻才大降至三位數,基礎版落地成果甚至經由京東國際輻射到一二線城市普通人家。如今,中科院、川大醫學院等前沿機構紛紛加碼相關研究,自主品牌的“派維洛pro”也指日可待。
如此背景,難怪日媒驚呼,“時代變了”。
日系車的麻煩還在后面
國內市場干翻日系車的同時,比亞迪、吉利等國產自主品牌也在積極布局海外。數據顯示,我國今年前8個月汽車出口總量191萬輛,超越德國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日本。
業內評估認為,早則今年年終,遲則明年,我國將終結日本汽車出口第一的位置,成為汽車出口第一大國。日系車的麻煩,還在后面。
曾幾何時,中國大媽飄洋過海從日本背回馬桶圈的故事鬧得沸沸揚揚,日本制造在中國市場簡直就是“高端品質”的代名詞。然而隨著中國制造的崛起,這些故事都變成了時代的煙塵,再也不復當初輝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