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眾造車新勢力趕在新年炫出自己過去一年的成績時,威馬汽車這家曾經很紅的企業卻被各種麻煩事纏身,其官方微信甚至已經一個多月未更新了。在面對各種對自己不利的消息時,也未在公開渠道做出任何回應。
(資料圖片)
近期有人探訪威馬溫州工廠,從工廠員工處得到的消息是該工廠自今年四、五月份開始就已經沒有新訂單了,后續生產處于停滯狀態,在職員工因為沒有績效,每月只能拿到1700元底薪勉強生存。工廠內一片蕭條,停車場內零星停放的車上還被運輸公司貼上追債的通告。
上海一處較大的威馬用戶中心也已經貼上了放假通告,自2023年1月1日起放假,復工時間未知,門店展廳內空無一車。
除了這些實地可見的荒涼之外,在市場銷量方面、法律糾紛方面,威馬也都有非常不利的消息。
根據終端銷量統計,威馬汽車自2018年首輛車交付以來,截止到11月底累計銷量為10.8萬輛。
2022年全年威馬的月銷量都在3000輛左右徘徊,銷量最高的5月份賣了5516輛車,其中有近3000輛都是用于出租租賃市場,并且月銷量自8月份開始明顯下滑,到11月份僅有1070輛的銷售數據。
而近期部分終端門店開始關閉,無疑會加劇銷量下挫。
不僅是銷量不佳,威馬的車型售價也在逐年下降。根據威馬披露的2019-2021年整車銷量和總營收計算,這三年每臺車平均單價分別為14萬元、12萬元和11萬元,降幅十分明顯,這也從側面說明威馬汽車定價能力在逐漸減弱。
法律糾紛上更是麻煩不斷。
2022年12月27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已對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威馬的知識產權糾紛做出一審判決,威馬需賠償吉利人民幣700萬元,同時要停用EX5車型上的5個汽車零部件圖紙。法院審理后認定,這5個圖紙相關信息均屬于吉利。
當初吉利對威馬汽車旗下四家子公司提起的知識產權訴訟,賠款總金額為人民幣21億元,是迄今為止國內最高的知識產權糾紛索賠金額。不過知識產權糾紛訴訟周期很長,且舉證困難,此次法院判決的或許只涉及到了部分知識產權糾紛,后續是否還會有其他判決猶未可知。
除了賠償之外,法院要求威馬汽車停止使用用于威馬EX5車型上的5個汽車零部件圖紙,包括前穩定桿總成、后橋總成安裝支架、前懸左下擺臂、前穩定桿左趁套、后橋總成,均為汽車底盤零部件。
雖然威馬方面回應,“?目前威馬方已反駁上訴,該判決未生效。停用的那5張汽車零部件圖紙對我們也沒啥大影響。”?換幾個零部件的確對生產沒多大影響,但這樣的結果對威馬品牌信譽的影響則是不可估量的。
另外,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上海)有限公司還被多家企業申請財產保全,請求法院查封、凍結威馬公司共計約價值1.3億元財產。法院認為該申請符合法律規定,裁定執行。
這對威馬汽車而言可謂是雪上加霜。
在遭遇困境之后,威馬也展開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對內給員工降薪,對外向資本市場伸手。2022年6月1日,威馬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書,不過在2022年12月1日,威馬汽車在港股遞交的招股書已經處于失效狀態,且并未更新。
除了資金壓力之外,威馬作為一家整車企業,目前在售的車型并沒有一款真正走量的,其產品規劃也不明晰。在新車公告方面,2022年全年僅在4月份和7月份分別申報了威馬W6和威馬EX5的新車型。
在多重內憂外患之下,威馬真的危險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