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大多數新能源汽車廠商來說,剛剛過去的2022年都是碩果累累的一年。比亞迪交出了年銷186萬輛的成績單,造車新勢力中的蔚來、理想繼續鞏固優勢,吉利、廣汽等傳統汽車廠商也逐漸開始發力。與此同時,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已經超過36%,汽車行業全面向新能源轉型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然而,有人對此并不服氣。
近日,豐田汽車掌門人豐田章男再次公開炮轟電動汽車,聲稱電動汽車并不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唯一途徑,同時還表示,汽車行業全面電動化會降低車企的價值。事實上,早在2022年年底,豐田章男就在泰國表達過類似的觀點。豐田這個年銷1000萬輛汽車的超級巨頭,面對洶涌而至的新能源大潮,顯得有些無所適從。
豐田章男的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
(資料圖片)
在過去幾年,豐田章男一直在各種場合怒噴電動汽車。2021年12月份,豐田章男在日本國內公開對日本政府擬推出的燃油車禁售計劃表示反對,聲稱如果實行,日本汽車工業將會崩潰。然而隨后不久豐田章男就帶領豐田一口氣推出了15款電動汽車,似乎是“開竅了”。沒想到折騰一年后,豐田章男卻回到了起點,再度表達出對電動汽車的質疑。
豐田章男反對電動汽車普及,有這么幾個原因。首先,他擔心日本汽車工業會因此而崩潰。這種說法沒什么問題,并且已經得到了市場的驗證。2022年,日系三強豐田、本田、日產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幾乎毫無作為,最近兩個月銷量更是直線下滑,三家加在一起,勉強在銷量上與比亞迪打個平手。電動汽車繼續推行下去,日本汽車工業勢必會失去全球領導地位。但問題是,日本汽車工業崩潰,關中國、美國、歐洲什么事呢?
其次,豐田章男認為,一家大型汽車公司應該像豐田一樣,為用戶提供多種動力總成,只提供單一動力來源,會讓車企失去價值。這句話說對了一半,全面轉向新能源,的確會讓豐田這種點錯科技樹的車企降低價值,但對整個汽車行業來說,電動汽車卻是戰略高地。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近日有權威機構統計了全球汽車企業的市值,排名前三的車企中就有特斯拉和比亞迪兩家新能源車企,其中比亞迪在這段時間股價大幅下跌后市值仍有967億美元,超過了大眾、奔馳、寶馬、通用、現代等巨型車企。只有不賺錢的企業,沒有不賺錢的行業,豐田的價值有可能下降,但整個汽車行業不是豐田說了算。
豐田章男反對全面電動化,還有一個最常用的理由,那就是電動汽車也會帶來大量的污染。在豐田章男看來,純電動汽車的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污染,因為目前不少國家的電能供給主要是依靠煤炭和天然氣,所以電動汽車并不算是“新能源”。這種說法從表面上看也沒什么問題,但豐田章男犯了一個低級錯誤,那就是不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以中國為例,目前中國的發電量高居全球第一,其中有一半以上是由煤炭提供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同時還是全球風電、水電、光伏發電、核電的領導者,能源結構正在發生迅速變化,未來清潔能源的比例會大幅提升,這些能源都可以用于電動汽車。除此之外,傳統燃油車的整個行駛過程都在產生污染,這是不可改變的,而電動汽車的需要的電力卻是從電網中獲取,發電過程的確會產生污染,但這個污染被集中在了發電廠之內,這樣就可以采取各種降低污染的方法。從長遠來看,電動汽車造成的污染,遠遠低于燃油車。
辛苦折騰又回到起點,留給豐田的時間不多了
事實上,作為全球汽車工業的領袖之一,豐田章男不可能看不到全球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目前中國、美國、歐洲三大汽車重鎮集體推動電動汽車發展,以日本現在的體量,是沒有能力與全球趨勢相抗衡的。然而豐田章男依舊在各種場合怒噴電動汽車,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真的“急了”。
在新能源這個問題上,豐田面臨諸多困境。首先,豐田主推的氫能源汽車在全球進展緩慢,就連日本國內都很難普及,而豐田大力吹捧的混動汽車,在中國國內甚至不被歸入新能源汽車的范圍;其次,豐田在純電領域落后太多,與比亞迪等主流新能源廠商之間的差距大到不可追趕。
2021年年底,豐田章男一口氣推出15款電動汽車,但一年下來,真正上市的只有豐田bZ4X,而且這款車數次推出上市時間,上市后也幾乎無人問津。目前豐田關注度最高的純電動汽車是bZ3,然而這款車的關注度是來自于它搭載的比亞迪刀片電池和電機。這樣的窘境,讓豐田章男大為惱火。怒噴電動汽車,只是因為豐田得不到而已。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豐田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去走出困境。要想不被新能源大潮徹底淘汰,豐田應該像大眾一樣奮起直追,短時間內不計成本,推出一些全新的電動汽車系列,先取得一定的市場地位,然后逐漸減少在燃油車領域的投入,最終實現艱難的轉型。繼續否定電動汽車的合理性,只會讓豐田停滯不前。連在電動汽車領域全力以赴的大眾,現在也只是勉強進入了主流市場,留給豐田章男“倔強”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小結:新能源汽車的迅速興起,是全球汽車工業真正的百年變局。豐田一年銷量超過1000萬輛,看上去威猛無比,但在行業大勢面前根本算不了什么,否定電動汽車無異于螳臂當車。目前電動汽車的普及率還比較低,豐田并非沒有轉型機會,然而如果與主流趨勢背道而馳,等待豐田的或許就是當年諾基亞的命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