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威馬汽車官網顯示,目前北京地區共有13家展廳開業,但均未顯示聯系方式,威馬官方電話也一直無人接聽。界面新聞從網絡渠道查到其中9家展廳的電話,但均無法與展廳取得聯系。
(相關資料圖)
據媒體實探發現,位于五方橋的威馬用戶中心已人去樓空,這家用戶中心是威馬在國內第一家展廳,也是北京地區最大的經銷商展廳之一,該門店是為數不多可以向消費者提供銷售、試駕、交付與售后等全套服務的威馬展廳。據了解,這家門店在2019年巔峰時期曾月銷千輛,有著很高的客戶保有量,但隨著業績逐年下滑,經銷商逐漸無法支撐租金開銷,最終迫于無奈搬家。不過,由于該用戶中心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客戶保有量,因此還會繼續堅持,但由于原來的展廳租金過高,直接與剛搬來新址的別克4S店合并。據了解,原展廳面積有1100平米,年租金僅為200萬元左右,在業內屬于較低水平。
周邊商戶稱,該展廳在一個月前搬走,與經銷商旗下另一家別克展廳合并,合并后威馬僅在展廳后方設置一塊標識,并在售后車間獲得了一小塊區域用于車輛維修,其它再無威馬品牌的相關痕跡。威馬工作人員表示,由于沒有展位與庫存停放空間,配套零件也遲遲無法下單,目前銷售與維修工作均已暫停,只能做一些簡單的檢查與保養。
曾在北京某威馬經銷商工作的銷售人員透露,由于近一年來銷量慘淡,該經銷商難以承受巨大的經營壓力,最終選擇在去年末停止所有威馬相關業務,虧本處理掉庫存積壓后徹底退出銷售網絡。據介紹,在清理完庫存不再接受新訂單后不久,公司也停止了威馬汽車的售后服務。
經過走訪與多方核實,威馬官網顯示的北京13家展廳中僅有該店仍處營業狀態。除了北京地區外,上海、成都等城市的威馬銷售門店也基本處于閉店狀態。媒體根據公開信息致電威馬在成都的經銷商,該經銷商銷售人員表示,“我們已經不賣威馬了,感覺它像是處于倒閉邊緣……”
威馬,已成為“危馬”!近三個月來,威馬在市場上變得十分活躍,但基本為負面消息。2022年11月,威馬董事長沈暉發布內部信明確降薪舉措,與此同時上海總部被曝裁員,近半門店被迫關閉。2022年12月,威馬聯合創始人杜立剛被傳離職,與吉利控股官司一審敗訴,溫州工廠整車生產已經停止,公司及旗下公司財產被凍結……
目前,在生產、銷售、售后服務這三大主要運營環節,威馬都面臨著巨大危機。生產方面,溫州工廠被曝由于沒有訂單已處于停產狀態,在職員工因為沒有績效,每月只能拿到1700元底薪勉強生存。銷售方面,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出現大面積閉店現狀,因為并沒有消費者愿意購買威馬車型,導致經銷商面臨雙重困境,越來越多的經銷商選擇退網,轉而經營其它汽車品牌。
即便工廠生產已經停止,終端門店悉數關閉,但威馬還是毅然決定漲價。1月16日,威馬針對W6、EX5-Z、E.5等多款在售車型進行價格調整,綜合補貼后售價將上漲15000元—25000元不等。據了解,此次調整共涉及10款車型版本,其中有3款漲價1.5萬元,1款漲價2.0萬元,剩下的6款車型漲價2.5萬元。
不降價的威馬本就賣不出去,還漲價銷售,這不是自尋死路嗎?據上險數顯示,2022年威馬汽車全年銷量3.46萬輛,同比下滑2.83%,其中銷量最高的是一款名為威馬E.5的車型,全年銷量2.03萬輛,同比增長328.96%。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款主打出行市場的車型,也就是網約車,實際上個人用戶購買很少,而另外兩款車型銷量則少得可憐。換句話說,威馬本來在C端市場銷量就很低迷,如今售價又大漲2.5萬元,又會有多少人買單?
其實,當下的威馬已經開始“擺爛”。根據威馬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2019~2021年威馬分別凈虧損41.45億元、50.84億元、82.06億元,總虧損近174.35億元。這3年間,威馬汽車銷量分別是1.69萬輛、2.25萬輛、4.42萬輛。也就是說,以2021年為例,威馬平均每賣出一輛車就要虧18.5萬左右。
綜上所述,其實當下的威馬已經病入膏肓,漲價完全就是“死馬當活馬醫”。簡單來說,其一直以來都是虧本賣車,而其銷量還是有很大部分來自B端市場,用戶對于購買威馬車型需要斟酌再斟酌,而如今威馬裁員降薪、工廠停產、高管離職、公司及子公司財產被陸續凍結,用戶又怎會購買這樣一家企業的產品。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虧本賣車,不如漲價提高利潤率。只可惜,威馬的算盤,可能并不會那么好打了……
“活下去,像牲口一樣的活下去。”1月12日,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將《芙蓉鎮》中這一片段上傳至微博。
汽車人的平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