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近日,特斯拉在歐洲、北美以及亞洲大幅下調了其電動汽車的價格,給國內外競爭對手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對此,分析師表示,因特斯拉的單車利潤高于全球任何競爭對手,因此該公司正利用其優越的盈利能力作為發起全球價格戰的武器。
路透社對行業數據的分析顯示,在過去一年里,特斯拉的單車利潤遙遙領先于大多數主要競爭對手。2022年第三季度,特斯拉每輛車的毛利潤高達15,653美元,是大眾汽車公司的兩倍多,是豐田汽車公司的四倍,是福特汽車的五倍。
(資料圖)
各車企單車毛利潤和凈利潤對比;圖片來源:路透社
去年,半導體和其他材料的短缺導致汽車行業產量下降,所有車企都專注于利潤率更高的車型,特斯拉更是在此背景下大幅提高了其暢銷車型的價格。
如今,特斯拉卻突然扭轉方向,將其生產成本優勢用于降價,這對通用汽車等傳統汽車制造商一直奉行的“利潤高于銷量”的戰略構成了挑戰。
為了控制生產成本,特斯拉過去在新的制造技術上投入了大量資金,比如用大型鑄件取代小型金屬零件。同時,特斯拉將電池制造和供應鏈的其他部分納入公司內部,并將汽車設計標準化,以提高規模經濟。
不過,利用生產成本優勢為降價提供資金的舉措并不是特斯拉的首創。亨利·福特在20世紀初利用其創新量產系統大幅削減了其Model T車型的價格。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豐田利用其精益生產體系帶來的成本領先優勢,以底特律汽車制造商難以企及的價格提供特色產品。現在,豐田在特斯拉的壓力下重新啟動了該戰略。
雖說2022年美國和全球電動汽車需求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整體市場,這鼓勵了汽車制造商提高電動汽車價格,例如福特就在2022年將其電動F-150皮卡的價格提高了40%。但分析師警告稱,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產能可能很快就會超過需求。
行業預測專家Warren Browne表示,到2026年,北美電動汽車需求將達到每年約280萬輛,相比之下,北美電動汽車工廠將有能力組裝超過450萬輛汽車,整體產能利用率將略低于60%。
在中國市場,新能源補貼的結束正在加速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之爭。上海行業咨詢公司Automobility的Bill Russo表示,在中國,“特斯拉動用了‘核武器’,將實力較弱、利潤率較低的廠商擠出了市場”。
此前特斯拉漲價時,小鵬等電動車初創公司均有所受益。現在特斯拉大幅降價,小鵬等車企也跟上步伐,但在財務上的回旋余地并沒有特斯拉那么大。據路透社分析的數據顯示,小鵬汽車去年第三季度單車毛利為4,565美元,每輛車凈虧損11,735美元。
目前,特斯拉在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比亞迪尚未對特斯拉最新降價做出回應,不過,比亞迪每輛車5,456美元的毛利,使其在價格戰中比大眾、豐田或通用汽車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