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本田中國宣布史詩級調整。
本田中國宣布,為加速推動電動化事業,進一步強化在中國生產領域的戰略運營體制,Honda中國全資子公司本田技研科技(中國)有限公司(HMCT)將與本田生產技術(中國)有限公司(EGCH)合并,合并后HMCT存續,EGCH的主要業務將由本田技研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制造技術廣州分公司承接。
(相關資料圖)
資料顯示,HMCT成立于2013年11月,注冊資本4000萬元,主要負責Honda中國汽車事業的產品戰略規劃、生產戰略規劃、汽車研究開發,以及采購戰略規劃等業務。EGCH成立于2004年7月,注冊資本1400萬美元,主要從事生產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生產設備的設計、制造、裝配等業務,向Honda中國的各生產基地提供技術支持。
為了加速電動化進程,本田汽車還對中國本部人事進行調整,并公布新組織運營體制。
人事方面,現任Honda中國本部長井上勝史將于2023年4月1日卸任,就任本田執行役專務并出任電動事業開發本部長。資料顯示,井上勝史于1986年4月進入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2015年4月就任Honda Cars India Ltd.取締役社長,2016年4月就任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執行役員兼歐洲地區本部長兼Honda Motor Europe Ltd.取締役社長。四年后,井上勝史就任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常務執行役員兼中國本部長,兼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及本田技研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
左:五十嵐雅行? 右:井上勝史
井上勝史將于2023年4月卸任Honda中國本部長,該職位將由現本田常務執行役員兼亞洲·大洋洲地區本部長五十嵐雅行接替,同時兼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及本田技研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資料顯示,五十嵐雅行于1988年4月進入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于2012年4月?就任Honda Vietnam Co.,Ltd.社長,2018年4月就任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亞洲·大洋州本部長兼Asia Honda Motor Co.,Ltd.取締役社長,2022年4月就任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常務執行役員。
除此之外,本田還公布新組織運營體制,新設電動事業開發本部,并重編地域本部組織體制。為了強化電動事業,在成立事業開發本部的基礎上,本田新設電動事業開發本部。與此同時,本田將現行的六大區域總部進行合并,除了北美市場和中國市場外,包括日本、亞洲和大洋洲、南美洲和歐洲-非洲-中東四個地區將合并整合成一個區域。
本田對于電動化發展方面從產品、區域運營分部,再到公司運營戰略、高級管理層調整,是本田對電動化的進一步押注。
2021年4月,原本田研發部門主管三部敏宏出任首席執行官一職,八鄉隆弘卸任。高層重大變動往往意味著公司戰略重大變化。三部敏宏上任后,宣布到2050年公司將實現碳中和。按照規劃,純電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在全球市場銷售比例將在2030年達到40%、在2035年達到80%、在2040年達到100%。然而,對于本田而言,在純電路線落后行業的現實下,想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并不容易,再加上行業外部環境動蕩下,本田轉型電動化的步伐似乎邁得更加艱難。
三部敏宏
2021年10月,本田中國發布電動化戰略,推出全新純電品牌“e:N”和全新的智能高效純電架構“e:N Architecture”。本田中國在發布會上宣布,未來五年將在中國市場推出10款純電動車,并在2030年起在國內僅銷售純電和混動車型,不再投放新燃油車。
在發布會上,本田中國帶來兩款全新純電動車,一款是來自東風本田的e:NS1,一款是來自廣汽本田的e:NP1,兩款車型互為姊妹車型,定位小型純電SUV。其中,東風本田e:NS1于2022年4月26日正式上市,廣汽本田e:NP1于6月20日正式上市,兩款車型補貼后售價區間均為17.5-21.8萬元。
電動車不火,燃油車難賣,是本田的現狀。數據顯示,2022年本田在中國的終端汽車累計銷量為137.31萬輛,同比下滑12.07%。其中,廣汽本田累計銷量72.07萬輛,同比下滑6.19%;東風本田累計銷量65.24萬輛,同比下滑17.76%;當然,銷量下滑的原因肯定有疫情、零部件供應影響因素,但更多還是部分產品更新換代后競爭力減弱所致,雅閣全年銷量22.08萬輛,再次被凱美瑞反超,CR-V為21.39萬輛,而“神車”思域跌至15.08萬輛,皓影、繽智、XR-V維持在10萬輛級別。年內,本田在中國市場推出e:NP1和e:NS1兩款全新電動車,也未能給本田帶來積極的市場表現,前者全年銷量3608輛,后者為5180輛,兩款車型甚至不及CR-V PHEV(8894輛)。
換言之,本田需要講一個全新的“電氣化”故事。2022年6月,本田與索尼宣布正式合作,雙方各持股50%成立一家電動汽車公司,新品牌取名為“AFEELA”。按照規劃,AFEELA將在本田美國市場投產,計劃2025年底開始銷售,并于2026年春季在北美市場交付首批車輛。
本田與索尼的合作確實頗有一些抱團取暖之意。總的來說,雖然本田是全球知名汽車品牌,但更局限于傳統汽車發展,在智能化方面缺乏優勢,于是開始尋找新的電動化發力點,取長補短試圖彌補自身的智能化短板。
如何在電動化時代重新找到話語權,是本田、豐田、日產等日系品牌邁向電動化的一個重要目標。雖然本田有更多產業積累,但在智能化領域,顯然小米、百度的能力更強。進一步來看,面對百度、小米的智能化積累,以及蔚小理特斯拉構筑起來的銷量長城,本田電動化力量想要突破重圍,可能要面臨更多挑戰。
汽車人的平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