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能汽車出品
今年國內動力電池企業面臨情況畫風急轉,從去年價格一路狂飆,到今年因為產能過剩,寧王帶頭降價,其他企業為了市場份額紛紛讓利,甚至到了為生存而戰的地步。但國外企業的情況完全不同。
【資料圖】
我們按2022年不同的數據口徑,篩選出十家動力電池企業來看今后市場的發展,也對這些企業在過往幾年的情況做一些系統性的總結。這個盤點系列,我們從沒有特別大爭議的海外電池企業開始講起。
◎LG:在大眾MEB上激進的降本策略并沒有特別大的回報,目前單獨上市以后聚焦于美國和歐洲兩地的市場,最主要還是跟美國市場更緊密一些。
◎SK on:圍繞現代起亞、福特兩大客戶,在美國建設產能基地,也在開拓不同的客戶。
◎松下:豐田的電動汽車步調慢了以后,只有All in 4680跟隨特斯拉北美的需求。
◎SDI:差異化的高性能的動力電池策略。
▲圖1.不同統計口徑下的動力電池企業
不同的技術路線,讓企業有了不同的發展速度,對于動力電池企業來說,圍繞上游的資源價格約束,下游的汽車產品需求,怎么去上量并且滿足規?;男枨?,是競爭的關鍵。
▲圖2.不同的技術路徑
今天是盤點的第一篇:LG能源(LGES)。
Part 1
LG的2022年回顧
●財務情況
2022年全年營業收入25.6萬億韓元(人民幣1334.58億元),同比增長43%,是LGES的歷史最高銷售額,積極響應電動汽車、儲能等市場需求,產品線的電池出貨量均實現增長。營業利潤同比增長58%,1.2萬億韓元(折合人民幣62.56億元),全年凈利潤為8,00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41.71億元),凈利潤率3%。
▲圖3.LG能源的主要運營情況
●出貨量情況和主要客戶
LG 能源主要分兩條產品線,軟包的主要客戶為通用汽車、現代汽車集團、雷諾汽車、福特汽車、大眾汽車、保時捷和沃爾沃等幾家主要汽車制造商供應電池。
圓柱產品線目前是21700,主要在中國供給特斯拉的長續航版本,下一步的開發方向主要是4680系列的產品。具體的安裝量拆解,還在比對幾個數據庫,等合適的時候做一個版本出來。
Part 2
LG的產能布局和發展方向
●技術開發方向
軟包的熱失控防護問題一直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高鎳方向的熱失控防護,是將來電動汽車安全的核心考慮。目前LG在這個領域能做到25-120分鐘,圍繞磷酸鐵鋰的方案,相對來說更容易實現,整個起火的概率也更低一些。
▲圖4.熱失控TP的設計
軟包的成組效率問題,也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的問題,LG的兩種方案,一個是Module to Pack,一個是軟包的CTP設計。
▲圖5.軟包成組效率的管理
●產能布局
LG在2022年底全球電池及儲能產能共計200GWh,從三個區域和不同應用方向去擴充產能,2020年300GWh,2025年能實現520GWh的產能布局。
▲圖6.2023年的產能布局
▲圖7.LG的2025年全球產能布局
◎北美:通用合資的俄亥俄州工廠投產,田納西州工廠將進入運行階段。?
◎歐洲:波蘭軟包產能建設,產能有望擴大到90GWh。?
◎亞洲:是圓柱和軟包產能建設,產能有望達到155GWh。?
從目前時間點來看,會進一步擴產,規劃資本支出將增加50%+,美國這邊的增量和需求是非常確定的,這也使得汽車企業和電池企業一起在往美國投資建廠。
▲圖8.LG在美國投資的力度很大
特別是在美國需要投資產業鏈上段,實現電池產業鏈的獨立,這個是投資比較大的部分。
▲圖9.LG上游的布局
小結:從整體來看,LG基本是脫離中國市場在發展,在中國建立的生產基地,除了在之前供應特斯拉方面有所建樹以外,沒有特別大的收獲,能發展成這樣也是非常不錯的結果了。目前LG可能成為國內外電池博弈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美國這邊建設力度很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