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上海淘寶造物節開始,今年已經是第八屆了。每次的造物節都是一場興趣圈層的聚會,也是大眾認識新“物種”的一個窗口,而每年的造物節也都會掀起一波新的消費浪潮,在新消編程客棧費的發展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今年的造物節又有一些不一樣,不同于此前,跟其他幾乎所有大型活動一樣,造物節往往只存在于某個數千、甚至上萬平米的封閉場景里,相對來說有一定參與門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淘寶在展覽的基礎上加上了巡展、多地聯展。不僅從固定場地走了出來,同時也從過去的一個城市,到今年的十城聯動。甚至進一步降低門檻,從往年特定人群的網絡購票演變為今年的免門票,成為各舉辦城市的一道創意景點、文旅新名片。
當造物節從固定的展館走出,從某個城市走向全國更多城市的聯動,實際上就意味著更多地走向了社會公眾,對互聯網之外的社會生活進行更深度的改造和鏈接,這本身也是淘寶一直在做的事情。
01
創造力流動下的商品力
流動起來的造物節,讓創新的商品力也更加具有流動性。
80后女匠人王丹青,2014年來到杭州創立“王的手創”工作室,并開出淘寶店。店鋪主打原創刺繡產品,堅持復興傳統js手藝。
對于王丹青來說,一開始做這個店鋪的原因僅僅只是一個手工愛好者的興趣嘗試。主要是在閑暇之余,創作一些小玩意,拍商品圖,然后再上傳到淘寶。不過令她驚喜是,很快第一批制作出來的小手工就賣掉了。
彼時,王丹青意識到在淘寶電商的網絡放大效應下,很小的個人喜好也可以在全國找到更多的同好。與此同時,伴隨著訂單量的上升,品牌成立初期,主要由王丹青一個人設計、刺繡、趕制訂單的主理人模式開始面臨產能壓力。
對于手工生意來說,最難的就是從小眾愛好產生大眾需求的供應鏈問題。經過思考,2015年團隊重回貴州黔東南州深處的大山,召集繡娘展開“崗前培訓”。
隨著訂單增加,如今,從最開始的二十幾位苗族繡娘,到散落在全國各地的1390多位繡娘,數量眾多的民間高手成為其源源不斷的“產品和技術合伙人”,通過網線與針線的纏繞,使古老技藝和都市時尚生活的商品力悄然成形。
作為淘寶造物的最“驚艷”編程賣家,今年在王丹青的店鋪上架著百余件刺繡產品,包括擺件、背包、香囊、胸針、帽子等,店鋪粉絲超86萬,月訂單約2萬單,年銷售編程額超千萬。小圈層商品力在淘寶平臺的流動性,進一步驅動創新從一個人擴散為一群人,形成創意商業的良性循環。
不僅是古老創意產業鏈的流動性,在另一個“造物者”故事中,則是保護瀕危物種,最終通過人工馴養,實現頂級食材在國際貿易中的流動。
20年代末,魚子醬產業發展非常興盛,隨著人們大量捕撈野生鱘魚,造成鱘魚瀕臨滅絕,針對這一狀況,世界各國紛紛出臺了野生鱘魚禁捕撈令。人工鱘魚養殖就成為迫切需要填補的市場空白。
海洋科研出身的王斌,非常熱愛鱘魚這個有著一億四千萬年歷史的古老物種。1998年,在接到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鱘魚養殖保護的項目后,王斌帶領剛大學畢業的夏永濤和韓磊,三人組成一支科研小隊,專門研究鱘鰉魚的全人工繁育養殖技術。
經過不斷的努力,2002年此項技術終于得到了突破。此前,選種、育苗、環境、養殖周期等因素導致魚子醬“物以稀為貴”的主要原因。但是伴隨著人工養殖技術的突破,魚子醬就從養殖編程客棧問題變成了產地問題。
長久以來,魚子醬的原始產地和故鄉都在歐洲。產自于中國的魚子醬想要獲得市場地位,首先要打破國外魚子醬在高端市場的壟斷地位。
得益于優質的品質,在一場全球盲測的招標會上,“卡露伽”魚子醬竟然打敗了俄羅斯、法國和伊朗等地出產的20多種產品,名列第一。今天,來自中國浙江千島湖出品的魚子醬,不僅產量世界第一,品質更是冠絕全球。
中國生產的優質魚子醬,不僅要供應到外國人的餐桌,更要讓國人享受到國貨的美味。本著這樣的初心,2015年,王斌在淘寶開了“卡露伽旗艦店”,根據取自不同年齡鱘魚的魚子醬,產品價格覆蓋高端到平民消費,從最初的150萬規模,到如今翻了十倍以上。
不管是從小眾手工產品出發王丹青,還是從瀕危物種保護出發的王斌,二者都在力求小眾愛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融合,讓小眾創意流動起來,涌現的商品力進一步反哺支持小眾圈層的可持續發展。
簡單來說造物節造的是新趨勢,造物節造的是新體驗,造物節造的是新夢想。原本是圈層小眾愛好的事物,借助淘寶,一下子有了廣闊的商業可能。
02
包容萬象的“濕地”生態
最近幾年,內容化成為電商領域的新時髦。直播、短視頻等內容產品形態重塑了電商形象。全行業的獲客與復購都因此受益得到了提升。
效率至上的商業氛圍下,如何使更多一開始沒那么多強調效率的熱愛迸發,如何才能更好的激發創造力,淘寶的答案是:包容。
在淘寶造物節現場,很多奇思妙想的店家得到展現。比如為了研制出心中完美零食不惜胖了二十多斤的孫思達,他正展示著獨家研發的人間“油”物辣條。周杰倫都找他改裝電腦的大神刑凱,在今年淘寶造物節現場組裝價值百萬的科幻風主機。
許多像孫思達、刑凱一樣的年輕店家們,正在源源不斷展現著他們的創意和實力,為大眾帶來一個越來越年輕的淘寶,不斷拓寬著10001種生活方式的探索邊界。
多位知名“老”手藝人也參加了今年造物節,如“寧航蠟染”工坊帶頭人寧曼麗和濰坊風箏非遺傳承人郭洪利,他們與觀眾互動教學的同時,也實力“帶貨”屬于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
不少小眾領域愛好者和非遺傳承人,都選擇淘寶作為創新創業的首選平臺。一股年輕人“入淘創業”的風潮在眾多圈層刮起。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里,淘寶天貓凈增了近120萬商家,同比增長超10%,增量及增幅均增加一倍多。
在這其中,年輕人成為創業中堅力量,在淘寶平臺,90后商家數超過80后,00后商家數接近100萬,18-30歲商家數超過300萬,作為“Z世代”年輕人的寶藏社區,閑魚興趣職業人數已達8萬。
不僅是造物節,在熟悉淘寶的消費者眼中,包容的淘寶也正在帶來更多不一樣的消費供給。為了讓更多年輕主理人、原創力量被看見,在更早的3月份,淘寶聯合杭州市政府共同舉辦了第一屆新勢力青年時裝周。
淘寶基于自身的數字能力,聚焦當下中國青年的時髦穿搭,形成了上千種服飾風格,包括新華服、戶外機能、復古運動、搖滾辣妹、老錢風、高校甜心、時裝解構、度假風、松弛感通勤等。
年貨節期間,在淘寶搜索“春節”,跳出來的內容千姿百態:憨態可掬的財神爺手辦,“說”著諧音梗的桌面植物,造型復古又時尚的兔子。這背后是數以百萬計的年輕的淘寶創業者的奇思妙想,通過淘寶展示新一代對“年味”的再詮釋。
顯然和過去相比,今天的淘寶更在意豐富性,更具有包容性:尊重每一個行業,每一種愛好,關注世間美好。只要符合規定,沒有一個有夢想的人會被拒絕。一張身份證,就可以開店;一個的產品,就可以上架。
作為年輕人商業最開始的地方,確信無疑的一點是,淘寶的包容性正在演變成為一個“濕地”生態,各種千奇百怪的中小微商家在這里繁衍棲息。
03
激活每一種商業細胞
從一個想法到一次嘗試,包容性使淘寶成為不少年輕人邁出生意的第一步;從小眾圈層到消費新潮,豐富性使淘寶成為中國最多元的消費場,更多的商業邊界在淘寶不斷被擴寬。
如果不斷涌現的商業擴容力是淘寶濕地生態商業活力的表現,那么以用戶為本的變革創新發展理念,就是形成其獨特商業濕地的內在氣候。
在組織變革上,去年淘寶、天貓事業群整合為3個中心。BC融合后,業內普遍認為,這代表淘寶和天貓商家很可能會互通運營方法論、規則、流量與工具,在內部實現效率更大化。變革后,圍繞內部資源的全新重塑也在同步進行。
貨的方面,推出打通1688優質供貨商的淘系商家精選貨源服務,幫助更多的區域產業帶商家實現曝光;人的方面,上線順手買一件與跨店順手買一件等工具,進一步讓優質中小商家實現跨圈層的人群互動。
驅動組織變革的核心,是長期不變的“以用戶為中心”發展理念,用戶在變,市場在變,淘寶顯然需要更多的變化來滿足不同的用戶需求。
淘寶數據顯示,過去兩年,淘寶天貓新增了2100多個實物商品葉子類目,并從中產生了超過100條過億新賽道;淘寶日均在線新品達1.8億個。至今,淘寶依然在不斷變化,推出和改進各種服務中小商家、提升消費者體驗的舉措。
20年前,誕生于杭州西湖濕地生態的一個創業想法,如今也正在成為更多年輕人的生意濕地,不斷滋養每一種商業想法。角色互換背后是長期聚焦中小商家生態的淘寶,對于更多小生意的深刻理解。
不同于過去的電商市場面對的是“信息不對稱、供給不充分、價格不透明”的市場,做的是渠道生意。如今,隨著商家能力的進步,中小商家的競爭力增長,早已不是渠道紅利下的低水平競爭,而是創造力的商品力競爭。
一個很普通的商家和上游工廠,在商品的微創新方面,也遠遠強于20年前的整體水平。同時當電商成為一種常態化的用戶購買習慣,用戶也越來越不滿足于大眾化的標品,而是各種圈層的用戶,不斷的提出個性化的需求。
經過20年發展,平臺功能也早已從商品渠道進化為生態型商圈。平臺千千萬萬的中小微商家讓淘寶變得與眾不同,它們成就了“萬能的淘寶”和獨特的生態型商圈,支撐起了全品類供給和多元長尾市場。
同樣的,在充分競爭的電商市場依然保持絕對實力的淘寶,也正在成為年輕人創新創業第一站的保障和長期經營的商業主陣地。
一個可以預見的趨勢是:當越來越多中小微商家涌進淘寶創業,平臺能夠增加差異化的商品力,不斷滿足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最終形成淘寶濕地生態的正循環:商家越多,越優質,越有活力,就越能催生平臺煥發生機、釋放新勢能。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