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提出以工業化思維發展預制菜工程,建立生態聯盟,打造預制菜“燈塔園區”。
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馮玉怡 記者高慧超 珠海報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荔枝鱸魚球、鱸魚松、金湯酸菜魚……在珠海斗門白蕉海鱸主題館內,一道道精烹細作、賣相喜人的預制菜吸引了考察團一行人紛紛拿出手機拍照。
7月3日-4日,由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珠海市人民政府指導,廣東省預制菜裝備產業發展聯合會主辦,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承辦的首屆預制菜裝備產業大會在珠海舉辦。由全國業界企業、協會及相關政府部門代表等組成的大會考察團,首站走進斗門預制菜產業園,探訪預制菜行業加工類企業、冷鏈運輸公司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與眾多產業園不同的是,斗門預制菜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內設有白蕉海鱸主題館,通過交互方式繪聲繪色地給客人講述了什么是“最有文化的魚”。產業園按三期規劃建設,本次走訪的一期項目占地面積285畝,項目總投資近20億元,聚集著各類水產品深加工廠房數十家,水產品日加工量超2100噸。
憑借這條海鱸魚,2022年,珠海獲“中國海鱸預制菜之都”,斗門區成功申報省級預制菜產業園,在“年魚經濟”的帶動下正式向預制菜“萬億藍海”發起號角。珠海提出以工業化思維發展預制菜工程,建立生態聯盟,打造預制菜“燈塔園區”。
在白蕉海鱸主題館內,珠海誠匯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勇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公司通過布局,目前年產能10萬噸,主要瞄準白蕉海鱸深加工產品的海外市場,未來有望進一步把白蕉海鱸“賣全球”。
此次調研走訪的另一家企業為生產冷鏈設備商,綠興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呂萌萌表示,生鮮食品在冷鏈物流中占比接近90%,冷鏈物流裝備為預制菜行業高速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支撐。目前,綠興冷鏈共有7座巨型冷庫,初步建立了精細化、數智化的冷庫管理系統,填補了斗門區沒有大型冷庫的空白,為產業園區內的預制菜加工企業提供了保障。
這只是珠海探索預制菜裝備技術突破升級的一個縮影。珠海市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目前珠海市納入統計的預制菜加工企業33家,預制菜主要為海鱸魚、羅非魚、黑魚、金鯧魚、肉類等加工產品,已初步形成以水產加工為特色的預制菜產業集群。
在走訪調研過程中,業界代表深入了解產業園企業設備技術的創新點,同時通過觀察也激發了企業的思考,完成了一場產業交流的“雙向奔赴”。
廣東鷹金錢海寶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鄒什生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園區產業鏈完備,入駐產業園的企業串聯起海產養殖、加工、生產以及冷鏈運輸的全過程。鄒什生觀察到,目前白蕉鱸魚以冷加工為主,他建議拓展海鱸魚縱深加工,如制作成常溫長保的預制菜產品,既可以長時間保存,又能更節約運輸成本。
鶴山市中泰農副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敬立對產業園區的配套設施同樣印象深刻,他認為珠海對預制菜企業的相關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大,特別是以5.0產業新空間賦能預制菜產業園,做到租金低、配套完善,通用廠房標準化程度高,而且還能滿足冷庫儲藏工廠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推動預制菜企業聚集。
得知此次預制菜裝備產業大會在珠海召開,杭州福柜科技有限公司供應鏈業務負責人沈振鵬特意從浙江趕來。沈振鵬介紹,杭州正在落地一批智能終端售貨柜,此前“智能新零售”主要以常規飲料水品為主,此行希望能深挖供應鏈引進預制菜品。
廣東澤豐園農產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澤豐園)董事長林波在走訪冷鏈公司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林波表示,澤豐園是一家以果干制品為主的傳統農業公司,希望通過這次大會能了解更多冷藏運輸業的新動態,為企業轉型提供有益思考。
“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規劃建設僅一年,就已吸引不少預制菜企業入駐,涵蓋加工、生產、冷鏈、運輸等產業鏈環節,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值得我們學習。”佛山市順德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譚逢顯在參觀產業園時表示,順德預制菜產業生態也初具規模,相信日后通過進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可打造更多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研發更多先進技術,前景無限。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