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靈感繆斯、或是創作者,女性在藝術等創意產業中一直擔任著重要角色。不同時代的女性形象,甚至能成為一段段歷史中人文精神起承轉合的關鍵標志。這也使時尚產業對女性議題的創作和討論,一直熱衷于從龐大的藝術體系中汲取靈感。在女性議題大爆發的時代背景下,面對全球范圍數不盡的藝術瑰寶,時尚產業似乎取之不竭。
但著眼當下,作為從藝術領域和女性群體獲益最多的時尚產業,如何真正利用好藝術的養分,持續為當代女性帶來從形象到審美、從獨立精神到自我價值等多維度的影響,而不僅僅作為一種傳播策略或參照作用?這將會是時尚產業需要思考的長期課題。
基于此,2001 年誕生于意大利米蘭的奢侈品牌 GIADA,1 月 8 日在北京舉辦的首場 GIADA 學苑,就在當下這個女性議題大爆發的時代,帶來了一種解答方式。在接受 WWD 采訪時 GIADA 大中華區副總經理何知非說道:“GIADA 學苑標志著品牌發展進入了繼產品、文化建設之后的第三階段,大家因為 GIADA 聚到了一起,但在 GIADA 學苑,品牌在某種程度上消失了,更多女性在這里可以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從但丁、彼特拉克、喬萬尼等文學巨匠,到家喻戶曉的文藝復興三杰,不論是文學或藝術領域,意大利一直在世界擁有著舉足輕重的話語權。其中從神權到人權的人文主義精神轉變,女性意識的覺醒,更對傳統社會規范、性別平等議題,帶來關鍵性的變革。
2001 年誕生于意大利的奢侈品牌 GIADA,自創立之初一直與意大利文化藝術緊密連接,并以極簡、現代、優雅的時裝作為載體,呈現具有獨立精神和自我價值的女性形象。1 月 8 日,GIADA 以“看過世界更懂美”為主題舉辦的首場 GIADA 學苑,便是以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與自由主義為內核,邀請 6 位在藝術、建筑、攝影等領域取得非凡成就的女性代表,通過從文藝復興貫穿至 21 世紀的 GIADA Talks 環節,在不同歷史片段和藝術形式中呈現女性力量的多元復雜性,為更大范圍當代女性帶來啟示和影響;并通過人文肖像攝影和體驗工坊活動,進一步體現本次 GIADA 學苑為女性打開一扇窗的“One More”理念。
GIADA 學苑
在 1 月 8 日上午首先拉開帷幕的 GIADA Talks 環節,擔任主持的《三聯生活周刊》主編助理、三聯中讀執行總編輯賈冬婷說道:“文藝復興的一大核心是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在人性的復蘇中,女性也不甘只作為沉默的階層,在堪稱文藝復興宣言的《十日談》影響下,女性意識開始覺醒。”
作為 GIADA Talks 首位分享嘉賓,藝術史學者、作家張宇凌,以意大利文藝復興后期威尼斯畫派代表畫家提香·韋切利奧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為切入點,就“男性凝視”和“女性凝視”的社會性別意識演變,展開了有關審美權利平等的探討。張宇凌說道:“這幅畫展現了女性美麗豐腴的身體和姿態,滿足了男性觀眾的觀看感受,因此提到男性凝視時,這幅畫總被提及。不能說提香在創作這幅作品時,沒有滿足男性凝視的企圖。”
藝術史學者、作家張宇凌
這幅《烏爾比諾的維納斯》被稱為歷史中回應男性凝視的代表作,并在此后啟發了無數后人,包括馬奈的《奧林匹亞》等,“當我們在凝視畫中女性時,她也在回看。”分享更多反映男性凝視的作品時,張宇凌也提到在越來越多藝術作品中,女性也在表達她們的反抗力量,“就像大家所熟知的《奧林匹亞》,她有力量,她冷漠、拒絕,她不再是一個迎合的表現。”
通過不同歷史時期繪畫作品中有關男性和女性審美權利的均衡,也讓在場所有嘉賓進一步意識到,藝術不僅是美的呈現,更代表了性別審美平等的社會轉變下,女性意識的覺醒和女性力量的崛起,張宇凌說道:“當兩種審美的交流、兩種凝視的是均衡的時候,‘被看’就代表著被關注、被審美,才能成為一件互相給予動力、愉快有趣的事。”
STUDIO QI 建筑事務所創始人、主持建筑師戚山山,則通過職業成長經歷展開了一場“用建筑打開感知力”的女性議題。作為女性建筑師,戚山山提到自己也曾經遇到一些被社會定義的性別困境,比如很多人在介紹自己的時候,會添加上“美女建筑師”、“哈佛美女建筑師”等限定詞。但戚山山認為:“我們有足夠自信與男性同臺較量,同時我們也珍愛‘女性’特有的質感,我們的身體、身份能為我們帶來很多能量。我從小學習舞蹈、鋼琴、參加女子壘球隊,這些都觸發我對身體、空間的感知力。”
STUDIO QI 建筑事務所創始人、主持建筑師戚山山
除了對弗朗切斯科 波洛米尼的圣卡羅教堂等偉大建筑作品的感知,戚山山也提到作為一個女性觀者的感知能力,比如每次看到南迦巴峰等“此生無憾”的奇觀時,她都能感受到強大的自然和無限的能量。但她發現,身邊很多長期生活在城市的人,旅行對于他們來說不是拍照、就是匆忙趕往下一處,面對千年一遇的奇觀,越來越多人在默默選擇視而不見。“我意識到,真正在看風景、與神山壯景對話的沒有幾個人。或者說人們已經普遍失去一種看得見的能力”,戚山山在 GIADA Talks 環節說道。
因此從松贊來古山居、安之若宿 山等作品,作為建筑師的戚山山一直希望能通過自己對身體、空間的感知力,幫助更多人在建筑和空間中獲得“看得見”的能力。而這也與本次 GIADA 學苑“看過世界更懂美”的主題不謀而合。
此外在 GIADA Talks 環節,藝術家、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姜杰,制片人、壹心娛樂合伙創始人陳潔,以及攝影師、藝術家馮昱,分別就不同歷史片段的藝術作品呈現出不同的女性精神面貌,并透過她們在雕塑、電影、攝影等不同領域的職業經歷和生活經驗,向在場嘉賓分享著當代女性力量的多元復雜性,為更廣闊的女性群體帶來啟發。
藝術家、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姜杰
作為最后一位分享嘉賓,中國時裝及生活方式意見領袖曉雪,在 GIADA Talks 中以“一件衣服:優雅的藝術 Art to Art”為主題,回憶了在事業與家庭等成長過程中,那些有著深切接觸的時裝,所記錄的自己在不同人生階段的故事和體悟。她認為這些具有深刻意義的衣服擔當著“第一張名片”、“生活的紀錄片”等等重要的角色。
6 種不同的女性精神面貌,6 種職業生涯和成長經歷投射出多元復雜的女性力量。通過 1 月 8 日 GIADA 學苑的一系列分享和互動,既是一次體現品牌實力、呈現品牌形象的全新嘗試,更能作為“在品牌發展第三階段”向時尚產業釋放出的一個信號 —— 奢侈品的附加價值,不再局限于圍繞品牌歷史、傳統價值而展開的一系列內容營銷,那些長期為品牌帶來靈感創意的繪畫、雕塑、建筑等等文化藝術本身,也可以通過專業學者和創意工作者的知識輸出,呈現為更加直觀的公開課程,給予更廣大女性精神營養,某種程度上使奢侈品牌成為文化藝術平臺。
基于此,作為受益者的當代女性,在這樣一個新世界中獲得知識輸入和精神力量的同時,也順勢成為品牌更具象、更具當代性的載體,不失為一次女性美育和品牌經營的雙贏之舉。那些來自文化投資、時尚藝術等不同行業的 GIADA 女性,就成為了一組最具代表性的群像,她們樂于從藝術與文化知識中獲取更高的生活品質、審美智識。在活動當日 GIADA Workshops 體驗工坊和 GIADA Portraits 人文肖像等環節,除了拍攝和體驗本身,她們也熱衷于談論與之相關的生活狀態和人生經歷。
攝影師、藝術家馮昱人文肖像
未來,GIADA 學苑還將作為一年一度的品牌活動,進一步形成線上線下持續推廣計劃,在青島、杭州、廣州、成都、西安、上海等中國十余個城市,繼續深挖 GIADA Workshops 主題,每月在不同城市舉辦有關藝術、美學的社群體驗活動。讓 GIADA 學苑的影響力滲透到各個區域,形成一個標識性品牌 IP。GIADA 大中華區副總經理何知非向 WWD 透露道:“未來 GIADA 會在不同城市長期做很多小型的 Workshops,針對某一個具體的話題深入探索。除了 GIADA 的意大利文化基因,比如在杭州或成都,我們也會結合當地的城市文化特色。”
作為在中國舉辦的首場 GIADA 學苑,既在藝術與時尚之間找到了一種全新的融合方式,也在女性議題大爆發的時代,通過聚焦藝術和美學展開一系列知識分享和體驗工坊,為當代女性在事業與家庭以外打開一個新世界。這也是 GIADA 從時裝本身到文化藝術項目中,一直堅持的核心理念“Art to Art”,并在無數個知性、內斂,以溫柔內核駕馭生活、具有獨立思想和自由靈魂的 GIADA Lady 身上得到呈現。
2021 秋冬系列 Andi Coat
就如最具 GIADA 品牌美學標識的 Andi Coat 和 Timeless Coat,便是對意大利米蘭這樣一座充滿藝術氛圍和創造力的城市面貌的呈現,其中 Andi Coat 就誕生于意大利米蘭 Sant’Andrea 的 GIADA 創意中心,并由此得名。Andi 作為女性名稱,在古希臘文中有著勇敢、韌性、氣概等美好寓意,GIADA 創意總監 Gabriele Colangelo 認為 Andi Coat 體現了 GIADA 的兩個 DNA 元素:簡約和優雅,“流暢的結構,以不同面料多元演繹,在每個季節,每個場合都能給予 GIADA 女性以溫柔力量。”
在最近幾季新系列中,Gabriele Colangelo 也在堅持著 GIADA 的意大利基因、以及 GIADA Lady 的生活美學,通過經典大衣、套裝等更豐富的品類,為品牌美學增添更加明快流動的色彩,以及西裝和褲裝等更加干練靈活的組合形式,體現當代語境下更加多元復雜的女性特質。
GIADA 2022 春夏系列
2021 年 3 月 1 日,GIADA 在位于蒙特拿破侖大街 15 號的 GIADA House 中發布的 2021 秋冬系列,特地邀請了攝影師 —— 被譽為“攝影界的拉斐爾”的 Paolo Roversi 合作拍攝。肅穆柔和的經典廓形與硬朗的細節結構,紡織物的原始色彩與象征獨立自由的明亮色彩,輔以攝影藝術展的形式在 GIADA House 展出。在賦予時裝光影質感的同時,強化了“Art to Art”的品牌理念。
同樣的藝術呈現形式,也包括 2021 春夏系列以“Explore GIADA House”為主題,由意大利空間設計大師 Giuseppe Silvestrin 操刀設計的全新展覽形式;或多次在意大利布雷拉圖書館舉辦的時裝秀。
GIADA 在意大利布雷拉圖書館
舉辦 2022 春夏時裝秀
在時裝、時裝秀,以及首場 GIADA 學苑以外,GIADA 作為時裝品牌的藝術成就和投入,也能從創立以來長期堅持的文化藝術合作項目,并將品牌業務拓展至更廣闊的藝術設計和生活方式領域的經營策略得到體現,包括全球首家集高端餐飲與奢侈品零售為一體的品牌空間 GIADA Garden、聯合意大利家具品牌推出的生活方式系列“GIADA by Giorgetti”、以及全球旗艦店 GIADA House 中的藝術概念空間等。
GIADA 大中華區副總經理何知非在采訪中也向 WWD 這樣介紹道 GIADA House:“在米蘭拿破侖大道 15 號的 GIADA House 中,有一半面積的展覽區域是不做零售的。展覽會根據每一季的主題而更換。我們會把每一季的主題公布給米蘭當地的藝術和設計院校,年輕的藝術家們會根據每一季的主題進行創作,經過選拔的作品會在 GIADA House 一層的展區進行展覽。”此外何知非也向 WWD 透露,品牌正在醞釀即將與美術館展開的合作,未來將向更多年輕的中國女性藝術家提供支持。
去年 6 月 7 日,品牌也曾在 GIADA Garden 中揭幕了與歐洲極簡主義建筑之父 Claudio Silvestrin 的合作限時展,同時在中國大飯店舉辦了“Art to Art”系列影片第一部“The Becoming of a Virtuoso:Claudio Silvestrin”首映禮;在 GIADA House 開幕之際,GIADA 也曾與米蘭布雷拉國家圖書館聯合舉辦 Tribute to Music 音樂會,回溯意大利古典文化藝術。
GIADA 在王府中環舉辦
“Art to Art 鏡生象外”主題藝術展覽
自 2017 年起,每年時裝秀結束,GIADA 都會對布雷拉國家圖書館進行捐贈,致力于這座歷史殿堂的修繕、及人類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2018 年 9 月,為慶祝 GIADA 大中華區旗艦店在北京王府中環的正式落成,在王府中環蛇形美術館重現 2019 春夏時裝秀同時,也推出了與品牌理念一脈相承的“Art to Art 鏡生象外”主題藝術展覽,以影像創作的手法表現品牌從匠心工藝到傳播內容中“Art to Art”的核心理念。
從 2001 年品牌成立到 2005 年進入中國市場;從 Andi Coat 到 Timeless Coat;從 GIADA House 中的音樂會到“Art to Art”系列影片首映禮;從米蘭布雷拉國家博物館到蛇形美術館…… GIADA 正在以一脈相承的文化藝術策略,為越來越多女性帶來啟發和影響,呈現出更加多元復雜的當代女性精神面貌。
GIADA 學苑體驗課程
而剛剛在北京落下帷幕的首場 GIADA 學苑,也將成為品牌“Art to Art”核心理念的全新起點,隨著在中國更多城市鋪陳開來,或許正如 GIADA 大中華區副總經理何知非所說,在某種程度上品牌消失了,越來越多女性在 GIADA 學苑看過世界后更懂美后,運用來自 GIADA 的能量鑄造一個嶄新的女性世界。WWD
內容策劃華意明天時尚內容中心
采訪、撰文yalta
圖片來源GIADA 品牌官方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