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今日視點:北京“小故宮”差點淪為菜地,大修5年,萬眾期待重開

    2022-08-08 15:43:33 來源:騰訊網

    無人問津的皇家古寺

    終于重獲新生

    圖 \ 《博物館之城》


    (資料圖)

    閉館大修5年,北京萬壽寺終于要在今年10月重新開放了。

    很多人可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其實,這座有著400多年歷史的古剎,自建成來一直是皇家御用寺院,被稱為京西的“小故宮”。

    當年的皇室有多愛萬壽寺呢?乾隆曾3次在這里為母親祝壽。慈禧更是對它情有獨鐘,僅4年間就來了50多次。

    建國后,這里成為了北京藝術博物館的所在地,藏有10萬件珍貴文物。

    圖 \ 北京藝術博物館

    不過,如果有人在修繕前慕名到訪過萬壽寺,多半要失望地感嘆一句:“就這?”

    因為年久失修,前幾年的萬壽寺早已破敗不堪。屋頂雜草叢生,地磚坑坑洼洼,有一部分甚至淪為了垃圾堆積成山的大雜院。

    漸漸地,“小故宮”再也無人光顧,連住在附近的居民都說,印象中“這里什么都沒有”。

    圖 \ 北京藝術博物館

    2017年,萬壽寺下定決心閉館,迎來了126年來的首次大修,上一次還是在光緒年間。

    剛開工的時候,每尊佛像都掃出了足足4簸箕“萬年吉祥土”,可想而知整個工程會有多浩大。

    最近,修繕工程進入了收尾階段。不出意外的話,還有不到2個月,我們就能重新與它相見。

    01

    貼金和3D打印修復佛像

    意外挖出新的珍寶

    萬壽寺位于西三環邊,緊鄰大運河,占地3萬多平方米,分東、中、西三路。

    中路共七進院落,分布著寺里最重要的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寶殿等。西路以前是皇家行宮。東路則是僧人們的住所。

    這次大修,寺內80%的古建筑都重獲新生,還發掘出不少驚喜。

    圖 \ 北京藝術博物館

    首先是萬壽寺的“門面”——山門。

    作為寺廟入口,這里以前是亂哄哄的售票室和值班室。如今拆除后,頭頂原本被遮擋的壁畫完整地顯露了出來,壁畫破損的地方也被修復如新。

    大家第一次發現,這竟是一件絕美藝術品。藍天彩云間,72只金線描畫的紅色蝙蝠穿梭其中。

    這是古人的諧音梗,象征著洪福齊天的美好寓意。

    進門后的第一進院是天王殿,旁邊臨時搭起了一座簡易的小棚子,用來修復一件清代的6米長織金經幡。

    絲織品和陶瓷器不同,如果修補時顏色稍有差異,就會像打了補丁,顯得非常突兀難看。因此,工作人員研制出12種植物染料,包括青核桃皮的棕褐色、槐樹花蕾的黃色等,并細細與清宮內務府的資料進行了比對,確保染出和古代一樣的顏色。

    再往里走,來到第二進院的大雄寶殿。這里的22尊佛像也已經完成了除塵、加固、修補裂縫等一系列工作。

    修理組剛來的時候,佛像的金身和袈裟幾乎完全是黑色的。因為過去刷的是銅粉,時間一長氧化嚴重,還有經年累月積攢下的一層厚厚的泥垢,需要用特殊溶液清理,然后重新貼金。

    圖 \ 《博物館之城》

    貼金所使用的金箔,和故宮18年大修時一樣,都是特意從業內天花板南京金箔廠定制的庫金,含金量高達98%,是皇家寺院才有的待遇沒錯了。

    而佛像上一些細小的裂紋,并沒有完全修補,只是簡單做了加固,來保留斑駁古樸的歷史感。

    圖 \ 《博物館之城》

    這次大修還用到了新科技。比如每尊佛像身邊本應有“六拏具”,即大鵬、鯨魚等6種動物,但萬壽寺的佛像缺失了這部分內容。專家團隊就用3D打印技術進行了1:1復制。

    最有趣的是,修寺的過程也是不斷尋寶的過程。

    許多穿越百年、見證歷史的珍貴文物,都是在這次大修中重見天日的。

    圖 \ 《博物館之城》

    佛像的縫隙中,工作人員發現了康熙朝的古錢幣、民國步兵操典留下的子彈。

    蓮花寶座的積土中,還掃出一個小布袋,里面裝著燒斷了一截的黃紙,上面寫著一手清秀的小楷。

    一開始,清掃的人并不知道這是什么。但古代能用黃紙的,必定是皇室。僅憑這一點,大家就能判斷出它的分量了,立刻交給了館內研究。

    原來,這是康熙母親仁憲皇太后入葬清東陵后在萬壽寺舉辦法事活動的祭文,為康熙第五子恒親王所寫。祭文本應被火化,但不知道為什么沒有燒全,就保留了下來。

    圖 \ 《博物館之城》

    還有三進院落的一棵古樹附近,也出土了新的寶貝。

    修繕工程開始后,工人們在這里修消防井、鋪設消防管道,突然挖到了一塊大石頭。

    因為預感到這塊石頭有些來歷,大家更加小心謹慎,7個多小時才挖出一個角。等石頭露出了全貌,才發現這竟是一塊保存完好的明代丹陛石,放在宮殿門前的臺階中間,象征帝王身份。

    圖 \ 《博物館之城》

    丹陛石巨大得像一張“單人床床墊”,上面刻有精美的圖案紋飾,而且因為一直藏在地下,沒有被砸毀、風化,很是難得。

    等萬壽寺開放后,這些文物都將面向公眾展出,讓我們有機會大飽眼福。

    02

    太后慶壽專屬場地

    還曾作為戰俘營

    在北京故宮、天壇等一眾歷史建筑中,萬壽寺顯得并不起眼,但它其實有著輝煌的過去。

    它始建于唐朝,原名聚瑟寺,在明代改為了萬壽寺,主要用來收藏經卷。

    明朝萬歷皇帝還曾經將有“鐘王”之稱的永樂大鐘移到萬壽寺,作為鎮寺之寶,足見萬壽寺的地位。

    永樂大鐘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青銅鐘,但后來又被搬去了覺生寺(今大鐘寺)。

    圖 \ 北京藝術博物館

    到了清代,順治、康熙、乾隆都對寺廟進行過一定的修葺。直到現在,山門上方還有順治二年御賜的石匾“敕建護國萬壽寺”。

    乾隆更是憑一己之力,把萬壽寺打造成了一個太后生日party專屬場地,曾3次在寺中為母親慶生。

    每到祝壽這天,文武百官齊聚萬壽寺,讓它成為京郊地區當之無愧的首剎。

    圖 \ 北京藝術博物館

    光緒年間,寺廟意外失火,被毀了個七零八落。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因為無人理會,這里成為了一片菜園子。

    直到光緒二十年,為了給慈禧太后慶祝六十壽辰,重修萬壽寺為行宮,它才恢復了曾經的風光。

    寺院出門不到10米就是大運河,慈禧每次走水路去頤和園,一定會路過這里,就要下船到廟里歇歇腳。有時拈香禮佛,有時在西院的行宮吃些茶點。

    “京西小故宮”的名號,就是這樣來的。

    圖 \ 北京藝術博物館 攝影 \ 曹宏安

    清王朝覆滅后,萬壽寺的命運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沉浮。

    一戰期間,北洋政府對德宣戰,萬壽寺變成了收容德國在華軍事人員的戰俘營。

    1919年西苑俘虜收容所里的下士照片與今天萬壽寺的對比。圖\ 北京藝術博物館

    1934年,萬壽寺的前部被改造為一所學校,收留東北淪陷后流亡的學生。

    此后,它又是勞工廠、又是大雜院……越來越破敗。

    到1990年代,王小波在小說《萬壽寺》中曾有過這樣的描述:“這座寺院已經徹底破舊了。房檐下的檁條百孔千瘡,成了雨燕筑巢的地方。”

    “院子里有幾棵白皮松,還有幾棵老得不成樣子的柏樹……門前的泥地里混雜著磚石,掘地三尺也未必能挖干凈。”

    圖 \ 北京藝術博物館

    這樣一個見證了歷史的重要地標,曾有著皇家古剎的威嚴,與故宮齊名,中間有一段時間卻因年久失修被遮蔽了光彩,實在令人心痛。

    好在經過5年漫長而艱難的大修,我們終于能看到它的新生。

    03

    開班教授修家具和刺繡

    讓文化真正活起來

    新修成的萬壽寺,不僅環境煥然一新,還將開放第一批5個展覽。

    自1985年以來,這里就是北京藝術博物館的所在地,藏有許多明清時期的藝術品,但之前因為館舍條件有限,其實并沒有多少機會展出。

    因此,大家都非常期待重修后的這些展覽。

    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萬壽閣的“吉物詠壽展”。

    所謂萬壽寺,自然有著源遠流長的壽文化,而萬壽閣又是明清皇室為長壽祈福的重要場所,因此,萬壽閣一樓將展出70多件與“壽”有關的文物。

    比如明代的犀角雕八仙慶壽紋杯,慈禧所書的“頤壽”字軸,還有首次公開的乾隆御筆《歲朝圖》等。看得出古人真是很努力在追求健康長壽了!

    圖 \ 北京藝術博物館 攝影 \ 曹宏安

    萬壽閣二樓則被打造成了學者書屋,向公眾開放專家學者捐贈的藏書。在博物館平臺預約后,就能進去閱讀。

    館長介紹,書上還有不少老專家寫下的批語,看了會很有收獲。

    萬壽閣的后院將作為書畫館,展出古代帝王、皇室成員閑暇時搞的文藝創作。

    因為紙制品比較脆弱,展覽每3個月就會更換一次主題,讓文物有機會休眠一段時間。

    圖 \ 北京藝術博物館

    而曾經是大雜院的東路方丈院,修繕后變成了“家具館”,48件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家具將在這里首次亮相,包括一件精美的清朝皇室雕花穿衣鏡。

    為此,萬壽寺還專門請來兩位老師傅,在展覽開始前,將這些古家具一一修復。

    以后,這里會變成一間木作教室和一間榫卯教室,老師傅們則會留下來授課。

    下次去北京玩時,可以報名到萬壽寺學習修家具,近距離接觸傳說中的黃花梨、紫檀等木材,想想就覺得太有趣了!

    如果你對織繡更感興趣,寺院里還新開了一間錦繡坊,教授刺繡、紡織、染色等技藝。

    全新的萬壽寺,不僅“修舊如舊”,還原了鼎盛時期皇家古剎的風采,更讓這段遙遠的歷史真正活了起來,讓我們能夠走近它、與它互動。

    這座“小故宮”,未來也許會和故宮一樣,成為新的文化IP。

    文、編輯/strawberry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部分信息來自《博物館之城》、文匯報、新京報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世界觀速訊丨法國國寶級甜品店退出上海,我的快樂又少了

    下一篇:每日快訊!這是幾個人的飯量?看完這個你就明白了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亚洲国产综合AV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第一区| 亚洲AV电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网址|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亚洲女同成人AⅤ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亚洲AV日韩AV一区二区三曲|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丫|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天堂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亚洲黄片手机免费观看| 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观看亚洲|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观看|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成人满18免费网站|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国产成人亚洲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亚洲黄色在线电影|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苍井空| 亚洲av无码成人影院一区| 亚洲成a人无码av波多野按摩| 在线观看亚洲天天一三视|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