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前些天看見買手店棟梁落成文章的推送,弄得我的心都癢癢了。棟梁算得上是目前國內最早的買手店了。從2009年30平米的小店開到了現在三城6個空間,真的不容易。
(資料圖)
其實我也很想開一家買手店,按照我平時的簡約風格來裝修,里面再裝滿自己喜歡的衣服。那每天到店里不光是為了上班,簡直就是去逛自己的衣帽間。
后來我也認真想過這事兒,假如我真開了家買手店,到底會在店里放哪些衣服。這個就比較有意思了,我不喜歡沒有思想沒有靈魂地去堆積所謂的商品,而是會精挑細選。你可能會從店里的一件服裝里,就能感受到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如果一定要我選,
那我會放上這些很愛的牌子:
UMA WANG
一個在世界時尚圈里也發著光的優秀中國設計師。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這個名字,但我說起《邪不壓正》里的戲服,你們也許還有點印象。沒錯,是Uma Wang參與設計的。
創始人Uma在我的印象里總是一頭黑色長發,穿著簡約素雅的衣服。她的設計風格非常突出個性,你可以從她平時的穿著里就能感受到:飽和度低的配色,寬大沉穩的剪裁,非常具有東方禪意的莊重和內斂。
我非常喜歡他們家在服裝上對面料和裁剪的執著。羊絨真絲和棉麻材質的運用,不規律的印花、簡約不刻意復雜的剪裁,讓衣服充滿著層次感又不會顯得凌亂。
衣服本就是為了襯托穿衣人的氣質,穿上他們家的衣服,我站在那里不說話,氣場都在慢慢往外溢。如果是在我的買手店,我會開放很大一個空間作為專區去陳列Uma Wang品牌。
Jil Sander
這是一個經常出現在我的好物分享里的牌子,我對他們家衣服的印象就是簡約高級,線條流暢,面料舒服。把極簡風格刻進品牌DNA,穿上它既能彰顯我的個性,又不會喧賓奪主,只會給人帶來美的視覺體驗。
不管時尚潮流怎么輪轉變化,Jil Sander的設計風格永遠不會隨波追流讓我失望。上乘的面料加上利落的線條剪裁,衣服的質感立馬就凸顯出來了。讓你感覺很有設計在里面又非常日常。
我平時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外都喜歡穿它,已經成為了我日常生活里最百搭的單品。看起來普普通通,一邊一角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不光是衣服,我也很愛穿Jil Sander的鞋子,腳感舒服,設計簡單。不知道搭什么鞋,我都拿它來對付。
The Row
The Row這個牌子的歷史并沒有很長,但憑借著那種極致克制的簡約,“偷”走了很多人的心。和Jil Sander不相上下的舒適慵懶,這種隨意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品牌的主色調一般是黑、白、灰,不管是誰都能駕馭得來。偶爾用一些亮色作為點綴,可以打破常規純色帶來的單調沉悶感。有時候朋友問我怎么穿搭更好看,我通常都會說去The Row的秀場看看吧,隨便抓起兩件衣服,都能穿出你想要的自由舒適,而不只是臃腫的堆疊。
今年的秀場look,我已經悄悄記下了看中的幾件外套。他們家的衣服你只有穿在身上才能感受到用料的真心。外觀雖然低調,質感絕對不輸別家的奢華。
Loewe
這個大家就很熟悉了,什么包包、香氛我沒少往家里買。我喜歡他們家針織衫包括外套帶來的寬松感,不管是純色還是帶著經典的logo圖案,不會讓人垮里夸氣,反而有著非常輕松隨意的閑適。
Loewe家的服裝設計,不光是保留了以往匠人的精神,還會對工藝技術以及設計上進行創新。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奢侈品牌,很容易被說成過于傳統,所以他們一直在找傳統和現代之間的平衡點。前衛的設計加上復雜精細的手工制作,也就成就了現在的Loewe。
就拿近期熱度上頭的2023年春夏系列來說,都被花花草草、電子屏設計所刷屏,細細感受設計中把自然融進線條、色彩和輪廓之中,生動不失層次感。我恨的只是沒有在現場,不過要是在我的買手店里展露那么一角,估計也能吸引到足夠的目光。
Celine
我喜歡的自然是老一輩的Celine,獨特的極簡美學也是別人所學不來的。2008年-2017年在設計師Phoebe Philo手下的Celine,讓性冷淡極簡風在時尚圈里翻起了大浪。
很多像我這樣的極簡主義者,真的很難再去找到什么替代。那時候的衣服設計到現在來看依然是出色的。也許你不用懂太多,單看2013年秋的設計,衣服的輪廓、整體結構,包括細節上的處理都是非常精妙的。
眼睛不會說話,也不會騙人。視覺上的信息接受,讓人直觀感受到了這個牌子用簡單大氣的服裝在詮釋,作為獨立自主的人,在物質充沛的生活下的隨意灑脫和傲嬌坦然。非常享受這個牌子給我的感覺,所以在我心中的買手店更是少不了old Celine的存在。
除了剛才提到的幾個,在我的腦子里想要裝進店里的品牌已經多到數不清了。未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會擁有一家買手店,至少現在的第一步是讓我喜歡的牌子或多或少都進入我的衣帽間。剩下的就是去小小期待一下吧,萬一夢想成真了呢?
*以上圖片來自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刪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