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陣子第一時間更新了Chanel 23早春系列的包袋(想復習的
點這里
(相關資料圖)
)文章底下有一條留言顯得過分真實 ▼
就我個人來說,相比往年,今年買包包的熱情和數量都大大降低,到目前為止買的新包屈指可數。不是因為不喜歡包包了,而是經濟環境如此,包包買回來很多時候也沒有好心情去背,加上身邊小姐妹也少了很多像以前那樣討論新包的積極性,所以我自然跟著“消極”。
當然了,包治百病,若有合適的那是值得第一時間沖的。但既然買了,那就要把越來越難賺的錢花在刀刃上。本來買包情緒就不高漲了,不能花錢買“后悔”。
那么今天就來聊聊,在經濟萎靡時期怎么買包、買什么包更為“保險”。
所謂的季節款就是品牌除去經典款或者典藏款之外會推出的某類季節限定款包袋,這類包包通常過季就會買不到了。聽起來似乎很限量,但除非價格、實用度都不錯,否則買回來只能呆在包柜里。但巧就巧在,季節款的價格大多數都高,比如Chanel最受的歡迎的早春系列之一就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頭盔包和老虎機包無疑是本季風最大的兩只“必買”,我們撇開其他只關注價格,官網對它倆的售價都明確標注著“價格店詢”。明白人都知道這四個字只會出現在高售價產品上,而通常在Chanel需要“店詢”的包包要么接近六位數、要么六位數以上。不僅如此,還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買到,這類包本身量少,普通用戶想買到必須花大心思。
如果在能買到的情況下,又有多少人愿意為六位數甚至更高的價格買單呢?況且懂行之人一眼便能喊出它們出自品牌哪一年的哪一個系列?而過高的辨識度也正是季節款包袋的另一個“暇疵”。畢竟除了真正的老錢之外,極少數人愿意用過季產品。
大家應該也還記得兩年前Chanel高級手工坊系列中一只售價高達16萬的鳥籠包,幾個月前Blackpink拍MV還被Jennie拿出來“晃”了一圈?▼
MV一出當時就有不少網友質疑:身為全球代言人怎么還用過了季的產品?
類似這么典型的包款還有下面這些,容易讓人快速就辨認出推出年份和季節。我自己也有購買過其中的個別款,現在再看多少都有點過氣的意思,所以也早已被我打入了冷宮。
當然,季節款也不是完全不能買,想要使用頻率高一些,過時率低一些的話那就盡量挑選經典款當季的衍生款,例如 ▼
因為疫情的爆發,人們開始懷念過去、懷念時尚爆發的千禧年,因此辣妹風和y2k風開始回潮,Paris Hilton式的著裝和用包喜好不斷被受捧。在包袋方面今年份的炸子雞一定有Balenciaga Le Cagole的一席之地。
但它在年初和年中刮過一陣大風之后,進入秋冬季以來卻鮮少有它們的蹤跡。如果從包包自身情況來分析的話,是因為這類包想要背出跟風格匹配的效果那只能在夏季依靠辣妹式的穿搭來實現,秋冬季厚重的衣物很難展現出包包的優勢。
而從大環境分析的話原因也顯而易見,潮流風向標逐漸轉向了低調極簡的old money。目前無法預測old money會流行多久,但辣妹風和y2k風明顯呈現出了衰退的趨勢。
潮流的更迭會讓相應風格的包袋流行度也隨之受影響,幾乎買回來就只能用一季。很多人可能也會考慮到放到二級市場出售,但如果不是全新那出手注定只能打骨折(下圖出售的小號官方售價為19900元)▼
因此我建議,xx流行風款包包等錢沒處花再考慮吧。
如果就是對流行風格包袋癡迷的話,那盡量選購在近幾年反復回潮的style,比如三年流行了兩輪的復古風。這類型的包袋有Gucci Jackie 1961和LV Loop等等:
不買高價潮牌款這點很好理解。潮牌具有很強的風格定義,設計師根據自身喜好和個人風格來設計品牌單品,而這種“個性”恰恰很容易依靠某個細節或者標志性的logo讓人產生沖動消費。
關注時尚的朋友也一定會發現,在社媒潮牌單品也是最容易引起跟風購買的品類。所以不管你是不是潮牌愛好者,都會因為從眾心理看到一堆人在推薦而跟風,其中包袋也不例外。
箭頭包是地表潮牌off white的當家包款之一,今年因為主理人Virgil Abloh的去世而推出了一只紀念款,上面印著他的名字,所以在各平臺也享受了一定的曝光度。雖然也屬于經典款式,但你愿意用奢侈品價格去購買它嗎?第二問,這樣一只個性十足的包袋買回去你能夠用在什么場合?
看吧,知名潮牌除了價位高,還有一個天然弊端:把包袋的使用場合卡得死死的。幾乎只能私下跟小姐妹逛街或者出行的時候使用,一旦出現特殊或者正式場合,它們便會熄火。這樣的潮牌包款還有Maison Margiela ▼
(注:£為英鎊)
如果實在鐘情于某個潮牌想要一起擁有旗下包包的話怎么辦呢?那就考慮轉手貶值率低的品牌。比如二級市場只會溢價、永不跌價的克羅心。
這兩年賣到連SA都懷疑人生的雞塊包就是高保值率典型代表,由于專柜買難度極高(預定的話起碼要等半年以上),所以大部分女生都會選擇找其他渠道溢價購買。
它的小號在國內專柜的售價是26000元左右,再看看知名二手平臺的價格,就沒有低于3萬的,即便是已使用過的閑置也都如此。徹頭徹尾的入股不虧款。
克羅心的包袋幾乎每一款都集合了“一包難求”以及“求到靠高價”的特點,所以對于這類潮奢的話是可閉眼入的。就克羅心來說的話,當前的“理財產品”款有下面這些,全都是只能溢高價才能買到:
聊完了前三類包包再回到一個很老套的問題,我們買包包究竟為了什么呢?毫無疑問,多數答案一定是:愉悅自己。尤其是在當下大環境那么差的時候。如果一開始自己并不看好、甚至完全沒有好感度,僅是憑借跟風或者因為某款包被炒火而買的話那即便擁有了或許也只能滿足短暫的虛榮心,用個幾次熱情就會消退了。
此處我舉一個身邊小姐妹的例子。今年有段時間Dior的黑色啞光Lady Dior很火,就是下面這只 ▼
它跟經典款相比有著肉眼可見的與眾不同,又酷又特別。可問題就在于我這位小姐妹一開始就對Lady Dior這個包型不感冒,買下這只黑色啞光純屬出于它在社媒的突然爆火。所以在她拍過兩次照之后便以低于購入價1萬的價格轉賣給了古著店。
她的例子絕非個例,順手搜一搜,不管是國內還是外網,因沖動跟風買回來就后悔的情況比比皆是,其中還不乏超級名媛:
這些最終還是印證了那句大俗語:千金難買心頭好。如果不喜歡,就別硬買。買回來后悔付出的不僅是金錢方面的代價,還有“不想繼續用它”的苦惱以及想要轉手而不斷被壓價的麻煩。畢竟除了我們所知道的那幾只保值王之外,其他都有可能面臨對折甚至更低的砍價。
因此,不管是不是季節款、流行風格款或者高價潮牌款,購入的前提都要基于是不是自己喜歡和想要的。只有這樣包包才能發揮出真正的實際使用價值,這也才是當下購買大件物品的內核。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