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藝珍產子的新聞,大家都有看到吧?
11月27日,41歲的孫藝珍生下了她和玄彬的第一個孩子,取名“小番茄”,紀念兩個人在定情之作《愛的迫降》中一起種下的番茄樹。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現在這棵番茄樹終于結下了自己的果子。
該說不說,這一對從結緣,戀愛,結婚都是我們一步步嗑過來的。
可能真的是全民cp?韓媒連生產時玄彬有沒有陪產都要管一嘴。
據韓媒稱:孫藝珍生產時,玄彬正在拍攝新電影《哈爾濱》,所以沒有陪在妻子身邊。
對此,玄彬速速反駁:謝邀,人在韓國,就在身邊。并且稱“妻子和孩子都是天上掉下來的福氣,我一定會以一顆善良的心態對待”。
韓媒,你真的不是想看他們再秀一波?
雖說不少網民覺得媒體是吃飽了撐的吧,連人家陪不陪產都要管。
但也有人覺得,這真的不是小事。連陪產都做不到,又怎么能承擔起照顧妻子和孩子的責任呢?
況且27號生產,玄彬26號回國,也真的不算早吧?
韓國網民還擔心新電影剛剛開始拍攝,大部分取景都遠在國外,2023年3月才能殺青。
那...孫藝珍的月子,哺乳期,可能真的要自己一個人度過了?
要知道,產后可以說是女性最脆弱的時刻之一,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
天后阿黛爾曾經就深受產后抑郁的困擾,甚至在接受《名利場》采訪時透露“我覺得我做出了一生中最糟糕的決定(生孩子)”。
不僅這些要面對公眾的名人承擔著巨大的產后壓力,產后抑郁在我們的身邊也屢見不鮮。
輕則煩悶、焦慮,并在陪伴中走向自愈。
重則失去生命,毀掉一個剛擁有寶寶的幸福家庭。
產后抑郁這個詞越來越多的進入我們視野,大家也開始逐漸重視這個問題。但仍有一些新手媽媽不僅無法自渡,還要承受家人的誤解...
>>>
易燃易爆炸,不是你的錯
產后抑郁其實是個系統性的問題,很多人往往只在意了它的表象,而忽略了真正的內在原因。
莫名其妙想哭,無緣無故發怒,對孩子過度關心、或者漠不關心,可能很多人覺得這些只是新手媽媽心理的不適應。
還有一些人出現了奇怪的軀體反應,像頭疼、胸悶,甚至腸道應激。
這其實都是產后抑郁已經悄悄纏上你的表現,它的原因也不僅僅是心理壓力這么簡單。
1、激素原因
在妊娠分娩的過程中,體內內分泌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產后24小時內,體內激素水平的急劇變化是產后抑郁癥發生的生物學基礎。
有些人可能覺得,經濟優越、父母幫助、丈夫還多加關愛,怎么可能還產后抑郁呢?
但產后抑郁其實是不可控的,激素才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孕期胎盤類固醇(也就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逐漸上升,并且臨產前達到最高值,那時你的心情在激素的影響下,會不由自主的愉快。
產后,它們的分泌卻會急劇減少。換句話說就是這種毫無緩沖的激素變化,才是導致產后抑郁的元兇。
2、心理原因
產后抑郁癥,作為臨床的精神科疾病,心理原因也是離不了的。
產后抑郁與一般抑郁共性在于,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與一個人幾十年的生活印記息息相關。
不安的成長環境,親子關系,都可能為產后抑郁埋下陰影。
而且與正常情況相比,意外懷孕的抑郁率足足增加了一倍。
心理上有沒有做好當母親的準備,也是產后抑郁的重要因素。
《意外妊娠對孕早期抑郁的影響》
孕產是一項極其復雜的過程,除了意外懷孕,高危妊娠、早晚產、產后檢查異常及缺乏經驗等同樣值得關注,這些都能增加女性產后抑郁的發生率。
《2014~2019年國內產后抑郁研究現狀》
同樣因為如此,二胎的產后抑郁率要比頭胎小得多。
但好在產后抑郁也沒有那么極端恐怖,我們看到的往往是重度案例。
據專業統計,80%以上的產后抑郁為輕癥,積極的家人陪伴或心理治療就能緩解,甚至可以隨著時間自愈。
但重癥就必須要積極治療了。
我們判斷產后抑郁的嚴重程度,通常采用的是愛丁堡妊娠后抑郁量表。
它的判斷標準為得1分為產后抑郁癥患者,
如果有需要童鞋,可以搜索引擎搜一下就有。
>>>
產后抑郁只在產后嗎?
有些人覺得“產后抑郁”指的不就是生產完之后,但其實并不。
研究表示,孕早期抑郁患病率約為20%~35%,受困擾孕婦的比例更大,
因此不僅需要在產后關注產婦情緒,妊娠期間也需要。
《孕早期和孕中期抑郁狀況及影響因素》
不僅新手媽媽,新手爸爸也會得產后抑郁。
據報道,新手爸爸產后的發生率為4%~25.5%,國際范圍內約為1.2%~11.9%,大約每10個奶爸就有一個是抑郁的!
男性產后抑郁甚至也不僅是心理因素。
在孩子的孕育期間,爸爸體內的激素水平也會發生變化。
比較顯著的是:新爸爸血液中睪丸激素水平會降低,而睪丸激素水平低與男性的抑郁癥狀直接相關。
《睪酮對男性抑郁癥患者情緒及認知癥狀影響的對照研究》
而且,爸爸和母親或者孩子的關系越緊密,他的抑郁率就越高。
so,有時候你快樂了,你的老公也許就要抑郁了...(更多時候是你倆一起不快樂)
>>>
如何應對產后抑郁?
話說回來,產后抑郁究竟應該怎么應對呢?
答案是:不僅需要自渡,家人的陪伴也是重中之重。
家人們安慰新手媽媽最好的方式是陪伴,而不是過度關心或者批判,尤其是不要母職綁架。
“為母則剛”“母愛天性”這些詞沉重的壓在每個母親身上。
半夜喂奶是必須的嗎?少量的睡眠是必須的嗎?孩子哭了一定要媽媽去看嗎?
成為母親后,一定要付出和犧牲嗎?
其實都不一定。孩子不是自己一個人的產物,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平等的承擔著照顧新生命的責任。
愛自己也很重要,特別重要。
不得不提一句,很多人覺得母乳喂養是導致產后抑郁的重要原因,但其實完全不是。
有詳細研究指出:人工喂養者和混合喂養者產后抑郁的檢出率2倍于母乳喂養者。(和大人想象中完全相反)
《2014~2019年國內產后抑郁研究現狀》
因為母乳喂養對培養母嬰感情、保持新生兒健康等有重要作用,從而降低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率。
但大人還是要說一句個人觀點:母親愛咋樣喂咋樣喂,母乳、奶粉都是沒有問題的。
有時候不是xx更好就要怎么樣,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不就重新陷入母職綁架了嗎?
另外,如果真的陷入嚴重的抑郁情緒,吃藥,看心理醫生都是必須的。
目前大多數產后抑郁首選心理治療,如果中度或重度,就需要藥物或者物理療法聯合治療了。
抗抑郁藥物、補充雌激素、顱微電流刺激療法都是抗產后抑郁的一線療法。
產后抑郁,不僅僅是母親單方面的問題,也不只是家庭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成為母親的選擇》中說到:
“我們的社會非常積極地將每一位身心健康的女性推向母親身份,卻也坐視這些女性落入母親特有的孤寂無力之中。
而原先態度十分積極的社會大眾,則不會為此承擔責任?!?/p>
我們應該將產后抑郁當作社會問題來重視處理。
關注孕產期間新媽媽新爸爸的心理健康,重視孕產教育,才能讓每個女性和男性更從容的成為母親和父親。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