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會給我們五光十色的生活,所以我們的生命、我們的年齡、我們的創作力可以一直往上走,為表演藝術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好的角色觸發創作激情,奚美娟在壓力中迸發出柔軟的力量,在光影中所向披靡。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圓滿”是每個人畢生追尋的歸處,但有凹陷、有凸起、有褶皺的不規則形狀才是人生存在的本真路徑,待到它慢慢充盈,用歲月歷練和回憶牽絆填滿這一流轉在生命長河的度量皿,最終盛下皺紋、盛下裙擺、盛下時間。
(相關資料圖)
1991年,36歲的奚美娟憑借電影處女作《假女真情》斬獲金雞獎最佳女主獎,而后她繼續在舞臺和影視領域深耕,從名不見經傳的生面孔成為家喻戶曉的表演藝術家。今年,67歲的她憑借《媽媽!》中馮濟真一角再度捧起金雞獎最佳女主獎杯,通過兩個“女兒”角色之間的呼應,感嘆在銀幕里走過的半生。“頒獎禮那晚,我遇到當年和我一起榮獲金雞獎最佳主角獎的李雪健老師,我忽然意識到,原來已經過去三十一年了。”對奚美娟而言,演戲已然成為一項貫穿生命始終的事業,在幾乎拿遍了話劇、電影、電視所有大獎后,不同分量的獎項都成為了她演員生涯中的珍貴注腳。
初見奚美娟,她裹著樸素的棉衣、戴著帽子,神情清淡卻又不失端莊。到了拍攝時她不緊不慢地坐到攝影師的鏡頭前,言笑晏晏,溫情而又堅定的眼神亦能讓人感受到如同她電影里相似的情緒,在平靜的表情下蘊含豐富的情感張力和閱歷。當陽光穿過窗欞,照在她身上,不由得將大家帶回電影中去。
兩座金雞獎最佳女主獎杯承載著奚美娟作為職業演員的磨礪與成長,串聯起她數十載演員生涯中每一個片段,或是濃墨重彩,或如潺潺流水,都在這個稍顯單薄的軀體上綻放出強盛的生命力。金雞獎二度封后,我們有幸邀請到奚美娟與我們一同分享獲獎的喜悅,言說演員不論年齡,那顆主動觀察世間的純粹的赤子之心。濃縮不同時態與時空的“女兒”身份,共同串聯愛。透過她的講述,感受柔軟的力量。
少有電影會以中年女性為主體創作,
加上馮濟真角色的復雜,
《媽媽!》對我而言
都是難得的機會與挑戰。
電影里,
馮濟真時而清醒,
時而糊涂,
最后與母親見面不相識。
她像一株慢慢萎縮的植物,
葉子不斷凋零,
最后一片不知何時才落下。
演了十五年話劇
讓我對舞臺有種
發自內心的迷戀與歸屬感,
過程中我一邊摸索演技,
一邊學會將與觀眾的交流互動
逐漸融進表演中,
享受即時性的反饋,
感知生命的流淌。
馮濟真觸發著我的創作激情,
同時也帶來了角色厚重
及未知的壓力。
直到開拍前最后一刻,
我依然帶著一顆想要“跑路”的心,
好在楊荔納導演和制片人尹露
從始至終堅定不移的選擇和相信,
讓我覺得緣分總是冥冥中注定的。
▲向左滑動解鎖奚美娟更多優雅時刻▲
有經驗的演員出演
與本人反差極大的角色
并不困難,
最難的是將相似角色演出區分度。
個性見于細枝末節,
改變不了潮水的方向,
但可以向喜歡的方向游去。
不懼怕角色有重復,
我要做的只是繼續演好這類角色。
我總認為演員的成長都需要
扮演一次離你很遙遠的人物,
階段的創作瓶頸需要
一部能顛覆過往的好劇本才能突破,
這就是我不懈尋找
下一個顛覆性角色的理由。
壓力往往能撬開創作的閥門。
做演員是個“螺旋上升”的過程,
從“見山是山”的新奇,
到“見山不是山”的提升,
最后回歸“見山還是山”的游刃有余。
熱愛的力量讓現在的我
依然期待充滿新意的、
顛覆性的角色,
冬天總會結束,
我也期待著
快速走進下一個打動我的角色。
▲向左滑動解鎖奚美娟更多優雅時刻▲
監制:WishGui
藝術指導&攝影:周碩瑛
編輯&造型:陳趣奇
發型:祥子
化妝:Agazzi佳琪
美術:v
制片:Echol
器材:維民
修圖:楊媛
場地:Bloomstudio
選角:Olivia
沖掃:傅慶龍
時裝助理:吸盤
新媒體監制:李慧
新媒體編輯:李婧
新媒體設計:OPEN
新媒體實習編輯:文佳靜
上一篇:張梁,一個戶外探險者的奇跡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