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圈有個細節不知道姐妹們發現沒有,在禮服方面,韓國紅毯往往都比較「無趣」。
【資料圖】
比如月初的MMA,一眼望去全是黑白灰,完全不如遍地高定、五顏六色的內娛紅毯熱鬧。
當天稍微能跳脫出來的也就只有somi了。
比如這件明晃晃寫滿「野心」倆字的Moschino黃金甲妙脆角禮服
可仔細一看,發現這件黃金甲禮服還是小s上個月穿過的款…
于是這個事情當時也上了波熱搜……
撞衫了自然也是要比一比的,很多路人網友表示,Somi明顯贏了
但也有很多網友反駁說,差了20歲還要比,年輕人不講武德?
△還有直言Somi是蹭的。
當然還有網友說,這啥造型啊,誰穿都那樣,Somi穿真不如其他造型好看(是的那天晚上她穿了7套…)
一姐覺得,穿這種大肩膀造型的女明星,都挺勇的。
因為這樣一個大尺寸的道具架身上的時候,可能會放大一些肩部的問題。
就比如,高低肩會更明顯顯得整個人都一邊倒了。
當然,女明星和模特們的高低肩只是為了凹造型,但在很多姐妹身上,高低肩成了「體態焦慮」。
今天,一姐就帶姐妹們一起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導致的高低肩,不幸中招高低肩的話,正確的做法到底是什么。
高低肩
你可能沒判斷對
高低肩這種體態問題其實并不少見。走在大街上,迎面10個人中可能會有一兩個人存在肉眼可見的高低肩問題。
在一姐之前的體態診所活動中,高低肩中招比例還要更大一些。
第一期里投稿的,10個姐妹有4個人都有肉眼可見的高低肩
如果沒有一姐幫忙看,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存在高低肩問題呢?
其實我們生活中的一些跡象已經在向我們暗示這種問題的存在了~
高低肩的跡象
①穿比較寬松的大領口衣服時,總是有一側香肩微露;
②內衣帶也是有一側老往下掉;
③背雙肩包時,也是總有一側書包帶老往下滑;
④拍證件照時,攝影師總是在說頭往這左/右邊扭點;
⑤甚至有時直接被不止一個人告知,自己肩膀高低不一樣…
無論中了以上哪一條跡象,都很可能存在高低肩問題。
當然,一姐這里還有更準確些的判斷方法可以幫我們做進一步判斷
高低肩判斷
1、站在鏡子前,閉上眼睛,原地踏步6次;
2、睜開眼睛,觀察兩側肩膀的肩峰(肩外側最高點)是否在同一水平線上。
好奇地自測之后,發現自己有高低肩的姐妹倒也不用過分緊張。
因為輕微、不太明顯的高低肩問題,其實是正常的。
因為人本來就有一個慣用手,慣用手一側的肩通常會比另一側肩膀要略低。
也就是說,對于一般的右撇子人士來說,你的高低肩都是右肩略低~(也有反例,不絕對)
如果你的左右肩高相差不過一指寬的距離,大可不必在意。
但如果左右的肩高差距比較明顯,超過一指寬,姐妹可能就要稍稍重視一下了~
因為這種情況下,你的高低肩可能從自然無害的情況,走向了惡化階段。
高低肩開始惡化,最常見的一個原因就是肩部肌群失衡,對應的高低肩問題也叫作「姿勢性高低肩」。
這種情況通常是由于一些問題習慣導致的,最典型的就比如單側背包~
為了不讓包掉下來,這一側的肩膀和胳膊就得往上抬(≈聳肩姿勢)。
這種狀態下,斜方肌上束和肩胛提肌被迫需要工作,時間長了,這兩部分肌肉就處于習慣性緊張狀態。
過勞的斜方肌也會腫起來,經常緊張的那一邊會明顯比另外一邊凸出一塊兒
△整體看來就是斜方肌大小不一樣,起止點也不一樣,這也是姿勢性高低肩典型特征之一。
當然,高低肩的惡化,不一定全都發生在肩部周圍,有時候還會出在脊柱上。
就比如脊柱側彎就是導致高低肩的另一常見原因。
△脊柱往右側彎,對應左側肩低。
排查脊柱側彎,最經典的方法就是「亞當試驗」
亞當試驗
1、保持膝蓋伸直,雙手自然下放緩慢去觸碰腳尖。
2、該過程讓家人從背后和前方分別錄個視頻。
3、觀察視頻中的自己在下彎過程中,背部左右兩側是否一直在一條水平線上。
4、如果有不等高的情況,觀察不等高的部位是出現在哪里,是胸椎段、胸腰結合段。
經過上述的這個脊柱側彎測試,大部分的脊柱側彎情況都能夠被篩出來,除了一種情況——腰椎側彎。
腰椎側彎通常和左右兩側腰方肌的肌力不平衡有關,一側緊張,一側力量弱,于是就把腰椎給扯彎了。
腰方肌一端附著在第1~4腰椎的橫突上,會帶給腰椎橫向的拉力。
而它的另一端附著的是髂嵴后部(四舍五入理解成骨盆),腰方肌緊張,帶給骨盆的力是向上的拉力。
由于左右兩側腰方肌的拉力不一樣,最后的結果就是腰方肌緊張一側的骨盆被拉著往上去了,也就是骨盆側傾。
骨盆側傾導致的最直接體態結果是長短腿。
畢竟骨盆往上走了,連帶著腿也往上提,于是這側的腿就顯得短了一截。
這里姐妹們再注意一下,腿短了一截,站到平地上,重心是不是就偏向短腿一側?
因此,短腿一側的肩也跟著往下走,最終也表現為高低肩。
整個身體看起來就是一個歪斜的樣子。
因此,骨盆側傾其實也是導致高低肩的重要原因。
不過這里姐妹們要注意一點的是,骨盆側傾和腰椎側彎不總是同時出現的。
沒有脊柱側彎,單純的骨盆側傾也會導致高低肩的出現。
那么,怎么判斷自己骨盆是否側傾呢?最直觀的方法就是比較左右兩側髂前上棘的高度
△髂前上棘位于肚臍下方4指寬處的水平線上,左右兩側最凸起的兩個小骨頭處。
找到位置后可以用口紅點一下,或是貼上彩色膠帶做標記。
然后自然站立到鏡子前,腳尖朝前,雙腳打開一拳寬的距離。
觀察鏡子中的左右髂前上棘是不是等高,如果等高,則正常,不等高就說明自己可能存在骨盆側傾的問題
當然,這個方法也稍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髂前上棘高度不一樣也有可能是骨盆扭轉導致。
姐妹們也可以參考一姐之前講長短腿時的干貨,看看自己有沒有骨盆扭轉長短腿
如果骨盆扭轉能排除,那么基本就能判斷是骨盆側傾。
在明確自己高低肩的原因后,我們就可以著手去解決這個問題咯~
怎么矯正高低肩?
根據高低肩的不同成因,一姐安排了對應的緩解方法。
肩部肌力不平衡型
肩部肌群失衡是高低肩所有的原因中處理起來相對最為簡單的,我們只需要處理較高一側的肩部肌群就行。
背手鞠個躬(放松斜方肌)
1、將按摩球固定于豎杠上,將準備筋膜放松一側的手臂背后;
2、用你的上斜方肌的激痛點頂住按摩球;
3、同時做頸部屈伸的動作進行按壓滾攆。
△按摩球也可以用網球替代~
腦袋一歪誰也不愛(拉伸斜方肌)
1、選擇簡易坐,保持腰背挺直,肩膀放松。
2、將右手放于頭部左側,讓右耳找右肩,左肩放松下沉。
3、每側保持8~10個呼吸。
細嗅腋下(拉伸肩胛提肌)
1、起始位肩膀放松,雙手下垂,目視前方。
2、手掌扶住后腦,將頭向左(右)側低,嘗試用下巴觸碰鎖骨窩的位置。
3、感受到對側耳后下側一條筋凸起,且附近有拉伸感,為最佳動作。
4、每側各10個為1組,共3組。
脊柱側彎和骨盆側傾型
脊柱側彎和骨盆側傾,一姐之前都已經出過詳細的干貨。這里姐妹們可以直接跳轉脊柱側彎? 骨盆側傾
這里姐妹們需要注意的是區分一下自己的情況。
如果經過上文的亞當測試和髂前上棘高度比較,發現自己只存在脊柱側彎而沒有骨盆側傾問題的姐妹,只需要解決脊柱側彎問題就行。
如果發現自己既有脊柱側彎也有骨盆側傾問題,那么就是先搞定骨盆側傾,后緩解脊柱側彎。
尤其脊柱側彎發生在腰椎部位的人,骨盆側傾大概率是腰椎側彎的主要原因,骨盆回到正位,腰椎的側傾問題自然也就沒了。
習慣改善
針對性的矯正訓練雖然會起作用,但如果平時的一些錯誤習慣還是繼續的話,訓練的作用會大打折扣。
很多姐妹都沒有意識到的是,有時候僅僅刻意的改變下自己的錯誤習慣,體態問題也能得到明顯改善。
就比如告別單肩背包的習慣,建議使用雙肩包~
坐站行時刻保持身體的中立位,坐姿的中立位可以通過拉伸坐姿去找感覺(拉伸坐姿)
站姿的中立位可以通過站波速球來找感覺(波速球)
另外,大多數人因為是右撇子,普遍是右肩相對較低,平時就可以有意識地多讓左手參與到日常活動中。
比如左手拿筷子、打羽毛球等,還可以順便開發下右腦~
今天關于高低肩的問題一姐就講到這啦,基本上所有的關于身體不對稱的底層體態問題一姐都已經剖析過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