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納爾多”是做什么的你可能還得想想,但我要說“大白兔”,那或許根本無需經過大腦就知道它是誰。
縱使過了十年二十年,這位家喻戶曉的童年愛豆依舊是如今喜慶時刻的座上賓。印象中的它更是用小時候存錢罐的零花錢就能輕松擁有,買回來跟小伙伴一人分享一塊,快樂瞬間放大好幾倍。
(資料圖片)
可就是這么一個人人都能消費得起的零嘴換了一種方式被包裝過后現如今身價飆升,終于也變成了我買不起的樣子。
從包包logo可能大家都看出來了,這個讓城鎮來的“大白兔”一夜之間變成了國際化“White Rabbit”的正是Coach。
一般來說,大部分時裝品牌都喜歡用跨界聯名來展現自己不設限的多種可能性。但通常都會根據實際來考量聯名對象,比方是跟自己實力相當的品牌,這樣能達到強強聯合的效果。但Coach卻走起了“偏鋒”,挖出了最接地氣、甚至是走在平行時空的品牌進行粗暴聯名,這看起來既草率又不走心。社媒對這一聯名也是討論熱烈:
暫且不去預估這一聯名系列賣得會怎么樣,但從大眾的反應來看,大家對此不但沒有反感,反而還給予了一定的包容度。
所以,這么多人究竟是在給大白兔面子還是沖著Coach買單?
探究其背后的邏輯,我想或許極少人會花上大幾千只是單純為了喚醒童年回憶,更多的應該還是出于Coach這個品牌自身具備的東西。跟此次的聯名系列一樣,Coach自打被國人認準以來身上便沒離兩個字——草率(加引號的那種)。
定價向來都是圍繞著高奢和輕奢品牌受關注的點之一,沒有人愿意忍受品牌一年連漲三次甚至更頻繁的調價策略。即便是一些知名的潮牌現如今也是在調價的道路上不復返,所以每次調完價,大家都會有一個“早買早享受”的共識。但對于Coach來說情況就有些不一樣了,它的包包穩定地處于“隨時買隨時享受”的狀態,因為品牌向來保持著不漲價的“草率”態度。
要論品牌當前最具爆款潛質的包包那非23春夏系列的超大Tabby莫屬,它高度還原了這只包在上世紀70年的最初樣貌。整體非常復古和美式,做舊的皮質又給人足夠的沉靜感。然而這些都抵不過知情人士透露的它四位數的售價。
四位數不算什么,但這么多年都沒做改變那就值得一說了。熟悉時尚圈的朋友應該知道,一些設計師品牌這幾年跟著市場沒少進行調價。而在Coach固定的四位數售價一直就是常態,還是舉Tabby的例子,幾年前它剛復刻那會的價格大概是4300元左右,再看看現在的售價:
這么多年過去了,Coach還是那個Coach。
如此“擺爛”的定價舉措在物欲低迷以及對奢侈品購買預算縮減的時期,真的很能擊中人心,這點從Tabby近一兩年在社媒的火熱程度就能直觀看出:
Tabby的各個材質和尺寸這些年幾乎都維持在合理的價格范圍內,人們都喜歡用“性價比”來評判物品的價值,所以在沒有了價格約束之后,Coach包包的實用性能就得以凸顯了。
跟Tabby一樣具有標志性元素的包包還有Bandit。它比Tabby來得更加精練一些,包身線條很流暢,短手柄的設計也很符合當前的時尚審美。
同樣的包型和設計如果在知名潮牌那價格起碼萬元起步,但Coach依舊給足了我們購買理由,經典包型小幾千買起來不心疼,用起來也不必過分小心翼翼。
此外,它的twins包型Studio也有相同優勢:
不隨意漲價的品牌現下真的不多見了,即便是被公認為“買包盡頭”的瓏驤基礎款餃子包也都悄咪咪從三位數漲到了四位數。再回過頭看看Coach和大白兔的聯名,聯名包款也只是進行了“聯名”這一舉動而已,至于價格也都沒有高于經典基礎款,所以熱度高也便不難解釋了。
很多人印象中的Coach就是個知名輕奢品牌,時不時會邀請一些頂流代言,但很少人會去注意它近些年的設計以及風格定位。嚴格來講,它并沒有在講究定位這件事,跟定價一樣,也是草率到了擺爛的地步。
下面這只包算是Coach當年的門面之一了,它叫Swaggar,是品牌2015年上市的款。雖然現在已經不在售,但它卻很值得拿來一說。
2015年,對于時尚圈來說是很特殊的年份。因為Alssandro Michele的橫空出世,改變了整個時尚圈的審美,繁復和復古一下成了主流。幾乎所有品牌都往這一趨勢上靠,但Coach卻走逆向思維,讓Swaggar這種現代風格明顯的包袋來作為品牌主打產品。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它在復古彌漫的氛圍下殺出了一片天地。
前兩年小包流行,幾乎達到了人手一只的地步。而Coach在做什么呢?它在不斷開發著大包,跟大趨勢“對著干”的舉動一出接著一出。
品牌一些賣得不錯的tote包就是那個時候被捧出來的。
當前的時尚導向開始走起經典和實用簡單的style,而Coach依舊“草率”到讓人懷疑人生:你簡單,那我就來繁復。
要么找來Tom Wesselmann的經典創作在包包上印上嘴唇吸引人注意,
要么鋪滿櫻桃以示熱烈。
前幾天剛上市的Holiday系列更是讓恐龍“爬”到了包包上,一副童心未泯的樣子在特殊時期多少也給人們的內心起到了治愈作用。
雖然表面上看Coach的定位是草率的擺爛的,但從它輸出的產品以及帶給消費者的另類感官出發,卻更像是在另辟蹊徑堅持做自己。就算它不會在第一時間突破重圍帶給觀眾震撼,卻始終在某個時刻默默發著光。
不知道寫到這里你還會不會想到開篇那個我們已經買不起的大白兔,這個時候再看它或許會有超越產品本身的價值在里頭。比如它挖掘出了最代表性的親民品牌且并沒有因為是聯名就抬高產品售價,這一方面是對中國農歷新年最接地氣的詮釋,另一方面也是對消費者的尊重。
關于Coach和它的逆向“草率”行為今天就跟大家聊到這里了,這個第一批進入國人視野的輕奢品牌一直以來熱度都維持的不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為它買過單,現在還在用它家哪些產品呢?
本文編輯:Wendy小姐
美術編輯:小雨?
點一下,
分享給更多小姐妹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