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區街頭的冬日歌聲
(資料圖)
定格了上海的浪漫
聚福合唱團原定在新天安堂的圣誕演出,果然還是“延期”了。
半個月前,23個年輕人穿得漂漂亮亮的,在教堂中留下的這張合影宣傳照,成為這次活動唯一留下的痕跡。
“我們的鋼琴伴奏、好幾個團員都陽了”,團長大牛苦笑著說,電話里他的聲音也帶著一些“氣泡音”,“我目前還沒有中招,這是我本來的磁性啦哈哈”。
就在上個月,這支從咖啡店里走出來的合唱團,成了上海梧桐區街頭的一道風景。
他們唱著《夜來香》《Fly Me to the Moon》,出沒在五原路、安福路、延慶路,路過網紅漢堡店前馬路牙子上坐著的食客,路過武康大樓腳下拍照打卡的人群。
這也是許多人第一次在現實中見到街頭快閃,大家紛紛舉起手機拍下這一幕,視頻在小紅書上火出了圈。
“多么富有生活氣息啊,這就是梧桐區,這就是上海。”有高贊評論這樣說道。
而在實際接觸過團員們,看過他們的排練之后,外灘君對這支合唱團又有了另一種感覺。
01
咖啡店里的合唱團
如果你在周四晚上,路過五原路的聚福Shanghailander咖啡店門口,會聽到里面傳出歌唱聲。
打開門走進去,咖啡店深處的開闊空間里,正有十幾個人聚在一起,從裝扮來看,大多是剛下班的年輕人。
他們按照聲部列隊站立,或是放松四散而坐,一遍遍一句句唱著我們耳熟能詳的歌曲。
“還是這一句,下次再唱錯的人,自覺往墻上二維碼打50塊錢”,指揮老師故作生氣地對著團員們說道,大家都笑了起來。
團長大牛笑得格外開心,“不如直接往我支付寶里打吧!”
大牛是這家聚福咖啡店的老板,30多歲,戴著一副很斯文的圓框眼鏡。他說這個名字其實是英文Daniel,但是用他老家口音讀起來就像“大牛”,還挺可愛的。
聚福咖啡店老板大牛(右)
這支合唱團里大多數都是有專業功底的合唱愛好者,大牛自己就曾經參加過多支合唱團。
從2020年開始因為疫情,各團的排練演出都陷入了停滯。
“你知道唱歌的人就很難憋得住,我們咖啡店每天6點關門,那晚上的幾個小時就正好利用起來,我就把我認識的幾個合唱團里不同的朋友們聚在一塊,就成了這支合唱團。”
團名大家想來想去,最后還是決定就用咖啡館的名字“聚福”——能聚是福。
相比那些更職業的合唱團隊,聚福合唱團更像是自發組織的朋友聚會,“周四有個地方免費給我們唱歌,要不要來?”
就這樣,合唱團的群里人數越來越多,總數200多個人來來往往,合唱團的規模一直在變,多的時候35個,最少的時候也有十幾人,大家有空就會來。
02
團員來自各行各業
聚福合唱團的這些團員們,本職工作遍布各行各業。
“有做針灸的醫生,有銀行職員,證券金融業的精英,大學里負責媒體宣傳的老師,也有上音的學生……我嘛就是咖啡店老板。”大牛掰著手指數著。
其中最年輕的是20歲上下的大學生,年紀稍長的也有每次排練完要回家哄娃睡覺的80后寶媽奶爸。
大家多少都有些合唱經歷,不少人都還參與別的兩到三個團。
大牛說,兩年多的時間,其實很意外大家能一起走到現在,每次都是像去朋友家一起排練的感覺,凝聚力反而變得很大。
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離開校園以后就很難再有接觸合唱的機會,但其實依然有許多的愛好者,走入社會后依然在把它當做生活中的愛好。
據大牛介紹,在上海這樣成規模的合唱團至少有20多個。
除了大家都熟知的彩虹之外,還有烏迪合唱團、文廣音樂劇合唱團、雙曲線合唱團這樣的組織,各自專攻不同的風格。
“我認識的另外一個團的團員,甚至有人從蘇州每周來回上海參加排練,這就是音樂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力量。”
在大牛看來,這樣的愉悅感更多是生理性的。
“用人聲相互和聲來共鳴的時候,能夠刺激大腦生成多巴胺,所以我每次排練完之后晚上都會開心得睡不著,大家經常會約著下一場去酒吧玩。”
03
歌聲彌漫梧桐區街頭
這樣的快樂,并不只是屬于演唱者本身,也能用歌聲傳遞給觀賞者,大家一起體驗起雞皮疙瘩的感覺。
上個月,借著聚福咖啡店開業7周年的機會,大牛和團員們臨時起意,到街頭傳播快樂,進行一場快閃演出。
從五原路店走到烏南路店,20多分鐘的路程,初冬的天氣格外晴朗,團員們把這段路變成了自己的舞臺。
他們穿著自己衣柜里最漂亮的衣服,舉著聚福合唱團的彩色小牌子,邊走邊唱。
《給我一個吻》《夜來香》《Fly Me to the Moon》,梧桐區的浪漫風景和人文氣息成了這些老歌的絕佳背景,路人紛紛舉起手機記錄這一幕。
大牛一開始也有些忐忑,他觀察著路人們的反應,“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笑,也聽到有人悄悄說‘奇怪’的,大部分人會拿著手機和我們互動,就很可愛。”
人們感受到了快樂的力量,合唱團員們也放得更開了,歌聲飄蕩在梧桐區的上空,定格了上海2022年冬天為數不多的美好回憶。
這種線下的、用雙腳走在街頭上的真實體驗,對于團員們來說意義重大。
“中國這幾年發展得很快,手機往往能解決我們百分之七八十的生活,所以我會思考,真實生活對我們的意義是什么。”
大牛笑著說,“現在,音樂就是我的答案。”
04
真實生活的意義
在那之后,聚福合唱團一共還有過幾次街頭快閃,走過安福路武康路,也去過延慶路的網紅漢堡店門口。
每次都能看到無數路人的笑容,這讓每位團員都感到很幸福。
同時,他們也開始籌備更多的線下演出,11月底在年輕人的熱門聚集地Airpark屋頂公園,他們的快閃也大獲成功。
對于圣誕和新年假期來說,合唱能帶來節日氣氛,所以聚福早早籌備起了在新天安堂的圣誕演出,演出曲目都排練完了,但無奈最終因疫情擱置了。
聚福合唱團試圖用這些努力,來為大家營造更真實的節日氛圍。
“現在我們常說過年沒有年味,沒有節日氛圍。我覺得就可以從改變自己對節日的態度開始。”
“比如給爸媽發紅包的時候,就用真的紅包,哪怕塞個200塊,也比用手機發紅包更有節日感。”
他說,聚福的本意就是一種祝福,“能聚是福”。
大家聚在一起,新年里穿得紅火漂亮,把眼睛從手機上移開,抬起頭看看自己的周圍,無論是音樂還是生活都是如此。
“接下來我們還想過,有機會的話去地鐵里快閃,給大家帶來新年歌聲,一定很有趣。”
文、編輯/Cardi C
圖片來自聚福合唱團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