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最重要的是紀念這些偉大的先驅們,還有他們偉大的作品。我們常說中國音樂走向世界,最重要的要有大量的作品,所以我們要鼓勵作曲家,尤其是青年作曲家,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將優秀的作品推向世界。” 7月27日,在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新聞發布會上,談及本屆音樂節的亮點時,藝術委員會主席余隆表示。
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將于10月9日至10月24日在京舉行。本屆音樂節將以“大師與紀念”為主題,在16天內,為觀眾奉獻涵蓋交響樂、歌劇、聲樂、室內樂、打擊樂、電影音樂會等多種門類的18套20場主單元音樂會。
致敬先驅 以多種方式紀念音樂大師
在古典樂壇,每逢作曲家的誕辰或逝世整數年,以集中上演作品的方式紀念其為音樂史做出的貢獻,早已成為慣例。2021年是斯特拉文斯基逝世50周年,圣-桑逝世100周年,皮亞佐拉誕辰100周年,馬勒逝世110周年和中國作曲家丁善德誕辰110周年。同時,維瓦爾第、普羅科菲耶夫、勛伯格等作曲家也都在2021年迎來了紀念年。
據藝術總監鄒爽介紹,按照慣例,今年的音樂節將延續紀念大師的傳統,但會以更加創新多元的模式呈現與音樂節結緣深厚的作曲家郭文景、陳其鋼、譚盾等中國作曲家以及前輩丁善德的音樂作品,以對話西方作曲家的形式紀念大師。其中,陳其鋼將與法國作曲家圣-桑展開一場關于中法文化的音樂對話。馬勒與丁善德則將透過生活與歌唱的視角展開東西方藝術歌曲的對話。譚盾則將對話現代音樂巨匠斯特拉文斯基,展現“現代”這一概念的百年流變。
除了對話形式,本屆音樂節還會奉上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劇作品《浪子的歷程》的中國首演,以紀念斯特拉文斯基逝世,以及作品首演誕生70周年,由指揮家張潔敏、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音樂學院合唱團、中國青年歌唱家夏侯金旭、周正中、李晶晶和韓音培組成的演員陣容呈現。
此外,音樂節還以更獨特的方式紀念大師,芭蕾電影交響音樂會《羅密歐與朱麗葉》將由青年指揮家景煥執棒,用身臨其境的震撼感致敬普羅科菲耶夫。中國愛樂樂團大提琴重奏則以12把大提琴的陣容,演繹來自南美作曲家皮亞佐拉的名作《天使組曲》,以紀念這位作曲家的百年誕辰。
弘揚中國作品
為青年音樂家提供展示舞臺
“肩負著傳播中國概念使命的音樂節,除了弘揚更多的中國作品,也為青年音樂家提供展現自己的平臺。”鄒爽介紹說,除了上演精品作品,本屆音樂節還將秉承延續青年音樂家的力量,讓更多的青年人展現在音樂節的舞臺上。
年僅20歲的青年指揮家金郁礦將和他組成的新古典室內樂團的年輕音樂家一起紀念斯特拉文斯基逝世50周年,勛伯格逝世70周年,將呈現兩位巨匠在人生不同階段的名作。
上海恰空古樂團也將用巴洛克時期的樂器,不僅帶來巴洛克聲樂劇場《自然頌歌》,同時也將用原汁原味演繹維瓦爾第與他同時代作曲家的作品。
作為2020年BBC青年音樂家大獎的獲得者,年僅17歲的00后打擊樂手,也是本屆音樂節最年輕的一位音樂家張放,會以經典曲目《自由探戈》致敬皮亞佐拉,以多風格打擊樂曲,展現打擊樂的魅力。
多元音樂體驗
為觀眾提供更多親近古典音樂的機會
“今年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環節就是音樂嘉年華,這是一場模式創新,也是一個音樂的狂歡,包含了不同形式的音樂演出。”鄒爽介紹說,10月16日、17日,在三里屯太古里,將有多場演出,與藝術裝置結合,呈現出涵蓋古典、流行、民樂、電子等多重風格,為觀眾提供更多元的音樂體驗。
北京國際音樂節與北京音樂廣播延續去年的合作,午間音樂會系列將在三個城市地標4天內呈現,這一系列音樂會仍將通過廣播、網絡、直播覆蓋到更多的人群,音樂嘉年華的絕大多數場次和活動也均為免費面向北京市民,多為戶外開放性強,采取現場參與和網絡預約的形式。
此外,本屆音樂節還有別開生面的兒童公益音樂會,鋼琴家宋思衡以身邊最真實的故事為靈感,充滿童趣音樂語言,呈現公益兒童專場音樂會《咪咪嚕迷失記》,為更多的孩子提供感受音樂魅力的機會。
本屆音樂節的十余場音樂會也將通過網絡傳播的形式呈現,涉及曲目也將在線上點播的形式呈現。鄒爽表示,“線下音樂會與線上曲庫的結合,為觀眾提供更多親近古典音樂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本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將于10月9日以“在燦爛的陽光下”合唱交響音樂會拉開序幕。來自全國20余支樂團的100名黨員音樂家,以中國音協交響樂聯盟-BMF節日樂團的形式,在指揮家張國勇的帶領下唱響十余首時代紅歌,紀念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田婉婷)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