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央視9.4高分“脫口秀”,女子“殺夫案”背后隱藏著可怕的人性

    2021-11-29 19:49:37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一個詞,“反家暴”。

    每年11月25日,“國際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日”。

    Sir很高興見到微博上許多專家、媒體、網友,加入針對“家暴”的科普和討論。

    Sir非專業人士,今天只想分享幾個故事。

    首先是本月(至今)最震動Sir的一段文字,來自兩位律師。

    這段話入圍了今年四川省律師協會十佳辯護詞:

    辯護人懇請,二審法院能夠適用正當防衛制度,依法糾正一審判決,改判徐某某無罪,給徐某某一條自由之路,給正當防衛制度一條光明之路,讓中國正當防衛制度良性功能再一次耀目彰顯。

    案件來自一宗“殺夫案”。

    △ 文章來源:《人物》

    據案件披露:

    當事人徐秋云是一位典型的農村女性,善良、一輩子勤勤懇懇,為家庭無私付出。

    但她長年遭受丈夫嚴重家暴。

    2019年夏天,丈夫用塑料凳和幾十斤的那種老電視機,砸她的頭,掐她的脖子,當她覺得自己快要死的時候,她選擇自衛,用保溫瓶擊打他,意外致其死亡。

    從19年到21年。

    案件經過移交、一審、二審,經兩位女性律師的努力,徐秋云的刑期,從三年有期,到最終改判緩刑,犯罪行為被認定為“防衛過當”。

    法律,再一次彰顯了它背后應有的人性光輝。

    它對“人”的體恤和尊重,讓Sir想起央視一檔節目。

    也許今天,我們也應該還它一個尊重。

    01

    尖叫

    一檔曾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新聞類節目,1996年開播。

    它是中國第一個深度調查類節目。

    形式如今看來,或許異類:

    不追爆點、八卦、奇情,而是從新聞入手,深度調查和還原背后的真相。

    豆瓣9.4高分,老一輩觀眾應該都有印象。

    奇怪的是。

    看一眼它的標簽:“脫口秀”?

    好,帶著好奇,我們逐句來看。

    2005年這期節目,《沉默在尖叫:女子監區調查》。

    節目采訪了監獄里十幾位女重犯。

    不是搶劫犯、無差別殺人犯,她們都擁有同一個“罪名”:

    殺夫。

    為什么她們要殺死自己的伴侶,讓自己失去自由乃至失去生命,讓孩子成為孤兒?

    片名“沉默在尖叫”,呼之欲出。

    暴力的承受者沉默地忍受著,直至爆發更失控的暴力。

    安瑞花,43歲,用菜刀砍向丈夫27刀,被判無期。

    據警察說,案發現場的死者眼睛睜得很大,臉上都是難以相信的表情。

    可村里人根本不信:

    那個平時連螞蟻都不敢踩的村婦,做出這樣的事?

    相比外人的不解,安瑞花反而很“平淡”。

    當年法庭上甚至沒為自己辯護。

    如今面對鏡頭,無論怎么都想不起來當時做了什么,只知道,當時好像“瘋了一樣”。

    她不辯護,有人自愿替她“辯護”。

    事發之后。

    村里七百多個人聯合送上聯名信,簽了名蓋手印,為她求情。

    包括逝去丈夫的母親。

    80多歲的老人,面對主持人,她堅決地說,我不恨我的媳婦。

    “我的媳婦是一個非常好的人,全叫這個事逼的。”

    女兒也說,她很理解母親的做法。

    甚至覺得母親給自己帶來一種安全感。

    “不用再去克制那種隨時會發生的噩夢。”

    這樣的“噩夢”,在女子監區絕非個例。

    有的人,至今不敢醒來:

    豆曉花,用鐵棍打死丈夫,判處死緩。

    距離案發8年過去。

    可在鏡頭前,她仍不相信丈夫已經死了。

    理由竟是,我還沒死啊?

    他還沒有把我殺死

    我死了他才能死

    有的人,眼神還能看見夢魘:

    燕青,用丈夫當保鏢的槍殺了丈夫,被判無期。

    過去,那是丈夫常用來威脅自己的槍。

    當這雙手就要伸到女兒的脖子上時,燕青本能反抗。

    燕青說,“為了我孩子,我死我也值。”

    主持人想要確認她是否知道這句話的代價,繼續追問,“這意味著你失去了你一輩子的自由。”

    燕青平靜回答:

    “我覺得我的自由和我孩子的生命,怎么去劃等號呢?”

    但此時,她已雙眼泛紅。

    所以。

    那“夢”究竟有什么。

    讓她們死死地按下悲痛和回憶,任自己變得麻木。

    讓她們寧愿拿現實中的自由,甚至一切去交換?

    02

    沉默

    噩夢,開始于尖叫開始前。

    她們還試圖用沉默去包裹自己。

    盡管,全村人都知道,安瑞花被打傷送醫院是家常便飯。

    一次丈夫喝醉后,把酒瓶子一下子扎到了安瑞花的右眼,酒瓶破碎,血柱噴出,安瑞花右眼從此接近失明,只剩微弱光感。

    不止她。

    老母親、小孩,都不同程度被家暴過。

    女兒額頭上,還留著父親用鐵器砸下的疤痕。

    豆曉花,15歲嫁給大自己十幾歲的丈夫,從此再沒見過陽光。

    丈夫不允許豆曉花跟任何人說話,女人不行,男人不行,就連她的家人也不行,他總覺得別人是在教唆她不跟他過日子。

    暴力還在惡化。

    他用家里一切的東西打她,鞋子、皮帶、綁在樹上打,扒光衣服吊起來打……

    甚至有一次用刀橫在豆曉花脖子上,遞給她一瓶農藥,“你長大了,你去死吧。”

    豆曉花只敢在心里反問:“我長大了,就該死嗎?”

    最后一次被打時,丈夫眼睛發直,一直看著表,似乎這次不把她弄死不罷休。

    她說,是不是我死了就算完了?

    丈夫說,“你姐姐、你父母、孩子,我一塊兒炸了他。”

    她當時想,我一條命還不夠嗎?

    想著想著。

    豆曉花便抄起棍子朝他打去,她不知道用了多大的力氣,只是以為他睡著了。

    早上才知道,他死了。

    燕青,她的丈夫是保鏢。

    暴力的“儀式感”最強。

    常把子彈扔在地上,把槍抵在她的后背上,數一二三讓她撿起來……

    超時,就開槍。

    懷孕的她,只能一次次弓著腰,扶著肚子,一粒一粒地把子彈撿起來。

    “死過”的不止她,還有孩子。

    丈夫經常說,如果生的是個女孩,就掐死她。

    燕青生了女孩后,一天晚上,丈夫神情古怪,說,你給我5分鐘的時間,他朝著女兒走去,手放在脖子上。

    燕青過去拽她,他甩掉了她。

    千鈞一發之際,從沒有使用過槍的燕青,扣下扳機。

    這些故事悲傷嗎?

    我們看,當然是。

    可對她們來說——暴力、死亡、坐牢,或許還是最容易承受的痛。

    節目中數次出現這樣的瞬間:

    談起家暴的傷害時,她們并不避諱地訴說。

    唯獨,談起夫妻生活最隱秘的那個角落時,她們才被掀起最痛不堪言的創傷。

    性暴力。

    那是家暴中,最鮮為人知、難以啟齒的禁區。

    它直接摧毀女性的自尊。

    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曾隱晦地科普過家暴中對女性傷害更深的暴力。

    梅湘南被安嘉和拉進房間。

    上一刻,她才遭受了安嘉和的暴力和謾罵,下一刻就是被迫過性生活。

    很多調查中都發現。

    幾乎所有遭受過家暴的女性,都同時遭受過性暴力。

    這是對她們最致命的摧毀。

    正因如此:

    反抗和尖叫,總是受害者最后的選項。

    03

    “人應該關心人”

    《女子監區調查》有這樣的一幕。

    鏡頭對準這些被判“無期、死緩”的女犯人時,她們惶恐。

    反復向觀眾解釋:

    “我們不是壞人,真的不是壞人。”

    這句話背后不全是同情。

    殺人是犯罪,犯罪要接受懲罰,這是法律。

    節目更想追問的是:

    罪,從何處來。

    “家暴”中除了暴力。

    還有各種各樣隱秘的“圈套”。

    比如裹著血的希望:

    丈夫剛開始也會苦苦地哀求她們,發誓下一次不這樣了,讓她們心懷一點希望,或許他一次會變好。

    比如,長久的“自虐”:

    精神暴力和身體暴力下,她們同時失去自信心,覺得自己無能,離開他們就無法生存。

    還有,以“愛”為名的威脅。

    翻開這些案例:

    她們不僅自己受到人身傷害,往往家暴者會威脅如果她們跑了,會殺死她的一家人。

    △ 《中國反家暴紀實》

    還有,不得不提“家暴”事件本身,難以避免的隱秘和曖昧。

    她們曾經向外界多次求助無果。

    原因,這是“家務事”。

    她們不是沒有鼓起勇氣走出去過,只是漸漸發現,圈外還有更多的圈,籠外還有更多的籠。

    破除這些“圈”和“籠”,光靠勇氣不夠。

    還要有更健全的法律,更完備的保障,更專業的科普,以及更具備人文關懷的社會。

    幸好,現狀正在改善。

    今天微博熱搜上的討論,早就在普及。

    2005年《女子監區調查》后,全社會各行各業開始重視反家暴法的議案。

    2015年,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制發的《關于依法辦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見》(以下簡稱為《意見》),這也是我國第一個全面的反家庭暴力刑事司法指導性文件。

    2016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

    這也是為什么,Sir會為文章開頭那兩位律師的辯護詞感到震動。

    她們不僅很好地發揚專業精神,在法律范疇下維護當事人最大的利益。

    更具備強大的共情力——帶我們穿過“罪”,去看見“人”。

    這也是為什么,Sir今天想重提央視這期節目。

    它從女性角度切入,試圖呈現傳統婚姻中,男與女,強與弱的壓制,并最終展現對每一個平等而具體的“人”的關懷。

    尤其最后一幕。

    節目問她們為什么愿意出鏡,不做任何影像處理時。

    她們回答:

    “給社會一個警示,也給社會一個寬容。”

    警示與寬容,一體兩面。

    她們正在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價。

    Sir卻不知道,她們最終能否能得到親人的寬容,社會的寬容,甚至自己的寬容。

    她們正在嘗試。

    我們,更不應該停滯。

    Sir想起《看見》有過某段記錄:

    那時《反家暴法》還沒有出臺。

    有幾位代表對是否應該為了家庭暴力另立法,有些爭執。

    一些人說:“你們這樣說,只因為你們也是女人。”

    此時,一為女性代表說:

    “不是女人才關心女人,是人應該關心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小津安4郎

    關鍵詞: 脫口秀 高分 央視

    上一篇:離婚2小時,微博漲粉16萬,女星們的豪門闊太夢都以離婚收場?

    下一篇:《平原上的火焰》曝創作特輯,主創揭秘幕后故事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亚洲小视频在线播放|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不卡 |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另类小说亚洲色图| 亚洲欧洲日产v特级毛片|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中文字幕专区在线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百度影院| 亚洲av永久无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aa成人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色伊人| 亚洲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 美国毛片亚洲社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下载|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 |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亚洲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