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智慧廣電的建設,依托智能技術,廣播形成了更立體、更智慧的傳播生態。
作者:而歌
廣播,作為一種傳媒形態,在人民群眾當中曾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是媒介宣傳的重要載體。
伴隨著移動智能終端的廣泛使用,廣播的傳播出現了新變化——在聲音的基礎上疊加影像,在直播內容的基礎上擴充圖文、短視頻,在熱線電話互動之余開設網絡“聊天室”,新增虛擬主播參與互動等,吸引并留住了一大批年輕用戶。
利用智能化技術,廣播逐步形成了更立體、更智慧的傳播生態。
場景外延,跨屏互動
多元融合,智慧廣播正通過可視化探索,向全屏、全網發展。
可視的民生廣播節目積極推進“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維傳播”。不久前,廣東民聲熱線幫助快餐店店主討回2萬余元餐費的短視頻,在社交媒體引發熱議,讓不少年輕網友看到了廣播媒體的作為。
可視的音樂廣播節目成為不少都市人的“治愈所”。周一至周五中午12點,北京青年廣播《982KTV》準時播出,在視頻窗口下的“聊天室”,聽眾和主持人一起聊音樂、記錄生活碎片。
如此進行可視化創新的,還有吉林經濟廣播、漢中音樂廣播、邢臺交通廣播、湛江新聞綜合廣播等。
可視廣播并非只是音頻內容與電臺直播間實時畫面的機械疊加,而是可走出直播間,也可融合圖片、視頻、特效等元素豐富表達。
近兩年,可視廣播與地方特色節目和戶外賽事的結合十分緊密,如吉林經濟廣播參與直播吉林馬拉松賽事,邢臺交通音樂廣播參與直播環邢臺高速公路自行車賽事。
在可視化上做文章,廣播亦積極跟隨互聯網新趨勢,進行跨領域嘗試。如牡丹江交通廣播與湖北孝感廣播電視臺共同舉辦過近4個小時的戰疫公益直播帶貨活動;湛江新聞綜合廣播推出“湛江廣播年貨節”,在直播間內帶貨;昆明城市資訊廣播也在《速度生活》節目中,與本地商場合作,“種草”好物。
圖片來源:牡丹江日報。
2021年夏天,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經濟廣播與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就“廣東水果”項目達成合作,發起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大愛有聲·愛心接‘荔’項目”,帶動廣東荔枝銷售276噸,幫助荔農增收致富近80萬。
珠江經濟廣播還聯合全國三十多家廣播的百名主播為廣東荔枝打call,推出《經濟廣播十臺接“荔”——喊全國人民吃廣東荔枝》特別策劃,制作的《我為荔農辦實事——2021荔枝季,廣東媒體在發力》特別節目,在FM97.4珠江經濟臺、粵聽、觸電新聞、南方+、視頻號等20多個平臺同步直播。
圖片來源: 珠江經濟臺。
此外,廣播電臺也在打造全媒體服務平臺,進行多元化生產和傳播。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云聽”依托總臺資源優勢,開辟“聽電視”板塊,將視頻內容音頻化,并與“央視頻”實現聯動;北京廣播電視臺在自辦客戶端聽聽FM、擁有地方廣播網站的同時,入駐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不再局限于終端,許多廣播節目同步在多個新媒體平臺播出。
云聽中的“聽電視”板塊。
輕量化傳播,多終端搭建傳播格局,將本土化、特色化的內容品牌化,各地方廣播電臺的矩陣傳播也見成效。
5G+人工智能,賦能內容供給結構優化
5G 移動通訊技術與云計算技術相融合,可以大規模、一網化實時運營管理,可應用于廣播的內容審核、效果評估、推薦、剪輯、視頻修復等方面,提高發布的時效性、準確性、安全性。
2021年8月,湖南“5G智慧電臺”開啟聯合制播新實踐。“5G 智慧電臺”是由湖南廣電5G高新視頻多場景應用廣電總局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廣播體系,可一鍵式自動化生成播出內容,5分鐘快速生成一家“無人播出電臺”,無需主持人即可完成播音,無人值守即可自動完成 24 小時節目編排。
圖片來源:5G智慧電臺。
據了解,其“內容中臺”功能,可向全國電臺分發,形成聯合制播網絡,打通合作鏈路和傳播渠道;其iMango4.0系統綜合全國電臺技術經驗和操作行為數據分析,推出了“獨立的AI機器人”“全新UI主題”等操作技術。目前,“5G智慧電臺”借助“5G智慧電臺——縣級融媒體中心——村村響”聯動體系,正在廣泛開展聯合創制合作。
由中廣創思研發的“聽見廣播”APP,是綜合運用5G+AI+VR技術,實現電臺可聽可見、用戶與電臺主持人雙向互動的智能終端。在“聽見廣播”上,從早上7點半,到晚12點,全國多地廣播電臺的可視化節目不間斷直播。
“聽見廣播”首頁。
利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技術,北京廣播電視臺建成用戶數據管理系統,以創新節目內容生產方式,提供更具個性化的服務,打造的“訊聽云”制播平臺,貫穿傳統電臺策、采、編、審、播、發、評全流程,實現資源在云空間的存儲和共享,并不斷探索人工智能在業務環節的應用。
除了系統更加智能,AI主播在廣播領域中的應用率也在提高。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經濟之聲、文藝之聲,北京音樂廣播等電臺均嘗試使用過AI主播參與播報新聞、天氣、留言等內容。
未來:泛在化、重交互體驗、智慧服務
新媒體重構受眾對廣播的使用場景,讓廣播更泛在化——受眾收聽、觀看廣播的時空局限越來越小;電視、手機、平板、穿戴設備、汽車中控臺等全類型終端都可以是廣播使用場景。
智慧服務比重的增加,更深層次嵌入用戶的生活,這也是廣播媒體公服務功能的體現。依托汽車、智能家居等物聯網硬件,廣播可以將自有內容與服務有機結合,創新業態。如福建廣播影視集團交通廣播在此前推出“車盒子”產品,以“互動終端+服務提供”的形式實現導航、應急廣播、遠程操控等功能。
不久前,《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發布,其中 “智慧廣電”共出現了61次。近日,多地《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發展規劃》陸續發布,均提到要扎實推進智慧廣電的建設,將在內容、傳播、技術、生態、服務等方面下功夫。政策驅動加技術賦能,可以想見,廣播的智能化步伐將不斷提速。
編輯 | 隨芳芳 寧雅虹
上一篇:救命,這劇怎么還不加更!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