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種草”正在密集獲得大廠的關注。
近日,美團在App電商頁面推出了新產品“珍箱”。在“分享好東西 發現好生活”的口號之下,“珍箱”的內容為用戶自主發布的筆記,呈現形式為圖文信息流。
目前筆記內容包含了日用品、美妝、食品等,不乏有“穿搭日記”類的分享。對此美團表示,“珍箱”是團好貨的業務試點,目前仍在“低調”嘗試中。
阿里在去年就推出“淘寶逛逛”,主打站內種草。淘寶內容電商事業部總經理千城曾表示,逛逛想做的是泛生活領域方式的種草,生活類vlog、購買心得、日常生活的美好體驗等,與生活消費領域相關。
如果說交易平臺的做法是在內部建立種草機制,“App工廠”字節跳動則選擇獨立開發出另一個小紅書。去年,“App工廠”字節跳動在海外推出興趣種草社區Lemon8,對標海外版小紅書;甚至于月活用戶超過6億的抖音也新增“種草”欄目入口。大廠對這一趨勢的重視可見一斑。
數年前,內容種草社區還并不是大廠所看重的領域。相比直播,圖文、視頻種草的轉化路徑較長,效率也比不上直播帶貨。但如今,大廠開始重新審視“種草”的價值。
在互聯網獲得流量變得更難,這可能是大廠做出決策的首要原因。
根據Questmobile數據,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速繼續放緩,2021年第三季度末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數達11.67億人,電商滲透率已達94%。
建立內容社區,不僅有利于盤活存量用戶,也能增加對品牌的吸引力。“現在做精準營銷投放,繞不開內容。”一位關注內容社區的投融資行業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內容社區的大熱,讓各家平臺都意識到了C端營銷的重要性,只有打通用戶數據,才能滿足品牌的需求。
自身的增長需求之外,內容種草的典型代表小紅書近一年發展較為迅速,這也給其他平臺帶來些許危機感。根據官方數據,目前小紅書月活達到2億,其中72%為90后,超50%來自一二線城市——是眾多品牌希望瞄準的用戶群體。
與此同時,小紅書的流量增長也意味蛋糕被分走了。根據灰豚數據統計,以2021年11月的筆記投放數量為例,小紅書投放筆記數前三的類別為美妝、母嬰和服裝配飾,和阿里媽媽(阿里旗下的廣告平臺)及抖音的最大客戶群體重合。
更能被外界感知到的威脅是,去年開始,小紅書將觸角伸向本地生活、文旅等領域,還斷開外鏈,建立站內交易閉環。
數據顯示,淘寶、拼多多是小紅書內容導流的重要去向;東興證券在去年發布的研報顯示,90%的小紅書用戶在購買前有過搜索小紅書的行為。這促使交易平臺自建社區,將流量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過,小紅書自身尚未證明其商業化的成功。上述行業人士認為,內容平臺做交易的難點是打通商城。此前小紅書曾嘗試過連接淘寶商城和品牌小程序商城,但上述鏈路均未延續。
一位新消費品牌市場人員告訴界面新聞,雖然他們也希望在小紅書站內賣貨以減少跳轉流失,但當下仍以傳統電商平臺為銷售重點。除了未知的轉化率,“掛鏈接”的高傭金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這讓品牌的嘗試更加謹慎。
電商難做,導致小紅書優先向B端發力,獲得更多廣告收入。目前,包含整合營銷服務、硬廣、信息流等形式的廣告業務已構成小紅書的主要收入。不過,此前有媒體報道,廣告業務收入占小紅書營收的80%以上——過度依賴廣告業務也非長久之計。
反過來看,對于大廠來說,“種草夢”也不是那么容易實現。內容社區的用戶積淀需要長時間的運營,和商業化做平衡是長久的難題;而電商這樣的交易平臺最希望得到的是高效轉化。
以背靠淘寶、已經嘗試了一段時間的逛逛為例,盡管官方數據顯示其月活達2.5億,但具體效果仍有待驗證。千城曾表示,逛逛的優勢在于根植于淘寶體系、能夠完成種草到成交的最短鏈路閉環。
但挑戰也在于此:淘系根植于商家生態,并非內容創作。一位MCN機構人士告訴界面新聞,逛逛和其他內容平臺“圍繞創作者為中心”的策略不同,如何投入?投入多少精力?這些還在觀望之中。當流量焦慮照進現實,想要建成種草社區的大廠,要真正學會和“交易”基因對抗。
圖文來源:界面新聞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zongyiweekly@163.com
—
上一篇:特別策劃|影視行業搶灘元宇宙
下一篇:劉德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