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口碑大跌!《2012》后艾默里奇再導科幻片,票房冠軍成特效爛片

    2022-04-02 05:25:28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比被罵更慘的是什么?

    是沒人罵了。

    無人在意,上周有部電影悄悄地來,又悄悄走遠了。

    《月球隕落》。

    1.5億美元投資,災難片大師羅蘭·艾默里奇(《獨立日》《后天》《2012》)執導。

    然而這部災難片最災難的部分,是票房。

    2月4日,《月球隕落》在北美上映,首周末只進賬987萬美元。

    截止3月29日,加上國內首周末的6760萬,該片在全球的票房累計不超過5000萬美元,回本還遙遙無期。

    IGN的點評點評意味深長:一個曾經偉大的導演制作的無聊災難片。

    頹勢早就顯現,只不過沒有輸得這么徹底。

    羅蘭·艾默里奇的《獨立日》1996年席卷全球票房8.17億,20年后的《獨立日2:卷土重來》2億的成本最終票房3.8億美金,不及前作一半。

    老去的或許不僅是羅蘭·艾默里奇。

    想想看,你有多久沒看到一部現象級的災難片了?

    曾經如日中天。

    今天的觀眾卻連罵都忘了去罵。

    今天這一篇,送別讓我們腎上腺素狂飆過的災難片。

    也給今天這個充滿了更多不確定性的世界。

    01

    災難片,一直是好萊塢的香餑餑。

    經典中的經典《泰坦尼克號》就是愛情X災難,杰克和露絲纏綿絕戀,要不是放在災難背景下,怎么夠蕩氣回腸。

    它盛行得更早的一個高潮,甚至要追溯到1974年,華納和福克斯共同合作的《火燒摩天樓》。

    那時候還沒有CG特效技術,微縮模型的方式展現摩天大樓的全景,卻十足嚇壞了不少觀眾。

    高聳的大樓,孤閉的空間,熊熊的烈火,人們的嘶喊、吼叫。

    每一幀都抓準了觀眾的代入和恐懼心理。

    大樓中徒手攀爬的鏡頭,嚇得大家揪住了心。

    最終,《火燒摩天樓》狂攬4883.8萬美元的票房,成為1974年的北美票房榜冠軍。

    隔年于香港上映,打破進口片香港票房紀錄,并且擊敗許冠文、許冠杰的《天才與白癡》拿下年冠。

    那一年,香港票房top10上還有另外兩部災難電影:《大地震》和《國際機場1975》。

    災難片的風潮,席卷而來。

    此后,災難片的發展和與特效的進步相輔相成,越來越逼真、震撼的大場面,一次次刷新著觀眾的眼界。

    過去的災難片要么是出于事故。(《火燒摩天樓》《泰坦尼克號》)

    要么是危險生物。(《大白鯊》《侏羅紀公園》)

    千禧年之后,因為全球化的加深,以及環保意識的興起,大眾的憂慮轉向一個新的對象

    地球。

    這也讓災難上升到了全新的規模。

    2000年的一部《完美風暴》讓華納公司在全球賺足3.3億美元,成為繼《泰坦尼克號》后最賣座的災難片。

    傳統好萊塢式的英雄主義在災難片中被略去,取而代之的是自然面前,無能為力的小人物。

    你只能感嘆地球的報復多么可怕。

    人類唯有敬畏自然。

    2004年,電影《后天》再進一步凸顯了這個主題。

    不僅聚焦溫室效應題材,還直接批評了美國政府的環保政策。

    災難場景更是呈指數級增長。

    對于大多數的觀眾而言,或許《后天》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災難啟蒙電影。

    水淹自由女神像、紐約冰封、萬噸輪船進城、直播記者被龍卷風刮來的廣告牌卷走身亡......

    這對于當時的觀眾,都是超出想象的末日場面。

    今天,《后天》在國內已成經典。

    實際上,在當年同期影片中,它既無《特洛伊》有布拉德·皮特撐臺的豪華陣容,更無之后《十面埋伏》2000萬打造首映慶典的宣傳攻勢。

    卻還是靠后勁殺出一片天,上映月余仍能滿座。

    火爆的場面今天令人難以置信

    每天晚上8、9點黃金場次的票銷售一空,觀眾需等待一兩個小時才能買到午夜場的票。

    那段時間里,還出現一個插曲。

    《后天》在某影院放映途中畫面中間出現一條白線和些許雪花,持續數十分鐘。

    一般一部電影拷貝放映300場就會磨損,而《后天》公映已近兩個月,放映近480場,硬生生被磨出了畫面瑕疵。

    之后,越來越多災難片蜂擁而上。

    光2006年的銀幕,就有《海神號》《世貿中心》《93航班》《災難地帶:紐約火山》《大海嘯》等多部大片上映。

    終于,2009年,最大的一股“浪潮”襲來。

    《2012》。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的話題營銷,當年一度引起全球性恐慌。

    以致于影片公映前的11月9日,美國宇航局(NASA)不得不在官方網站公開聲明:2012年12月21日不是世界末日。

    必須承認,《2012》的野心夠大。

    《獨立日》故事主要發生在外星人36艘飛船登陸的36座城市,《后天》冰封的則是南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

    《2012》一上來,就是地球的末日景象。

    10.9級大地震、超強火山爆發和1500多米高的海嘯......可以說是一部災難片全家桶。

    你能想到的末日場景都給你預演了,一部更頂三部強。

    就連《紐約時報》都忍不住用大標題形容艾默里奇:“摧殘地球,一遍又一遍!”

    這是災難片最盛大的狂歡。

    但巔峰過后,便是陡峭的下坡。

    《今日美國》的一篇采訪中,艾默里奇稱《2012》將是他的最后一部災難片。

    我不能再毀滅地球了,災難片已經達到了我個人的極限,可能很多年里我都無法超越自己。

    當年Sir聽到這番話,只當艾默里奇是暫時審美疲勞或謙虛。

    沒想到,這居然是《2012》唯一成真的預言。

    02

    狂歡后的頹敗或許并不意外。

    想想看,為何狂歡?

    難道不也是因為拓展不出創意,才無計可施地一遍遍加麻加辣,掩蓋菜品本身的寡淡。

    難道不也是因為眼見大勢已去,于是才下定決心在轉身離去之前,大鬧一場。

    這不是什么馬后炮。

    實際上,哪怕是巔峰代表的《后天》和《2012》,比起內地豆瓣友好的8分+,兩部在當年的爛番茄指數皆雙雙遠離及格線。

    原因就如《華盛頓郵報》的評價:

    一個老套的情節徹底粉碎了對影片的幻想,平庸的對話和笨重的感傷,最糟糕的是影片呈現出一種敘事的隨意性。

    就像是“艾氏災難片”被貼上的另一個標簽:

    “災難A片。”

    不在乎故事和情感,一見面就直接嘣嘣嘣/啪啪啪。

    看點僅剩視覺畫面。

    Sir先做個小測試:

    以下三個動圖。

    哪個是《后天》;哪個是《末日崩塌》;哪個是《全球風暴》。

    怎么樣?

    是不是區分不出來。

    事實上。

    就連災難場景呈現這唯一的看點,這些年都漸漸趨于一致了。

    如同Sir常常吐槽的國產古偶、愛情片,災難電影何嘗不是進入同一種工業流水線創作。

    不管災難源是什么,反正來個大海嘯就對了,來個地震就對了,大樓坍塌就對了......

    原理是什么,根本不重要。

    故事,更是被遺棄到最末位。

    每部災難片必備的情感線索。

    也同一個模板,復制黏貼。

    1998年的《絕世天劫》,一開始就是父親和女兒,因為戀愛問題劍拔弩張。

    2014年的《不懼風暴》,變成兒子因為母親過世,與父親的矛盾。

    到了2017年,《全球風暴》情感基點依舊是兄弟之間因為人造衛星的歸屬而纏上的分歧。

    而為了配合這一規律,主角的家庭關系通常不允許完整。

    要么是來自單親家庭(《絕世天劫》《不懼風暴》);

    要么是夫妻離異,或者正在辦理分居(《龍卷風》《完美風暴》《末日崩塌》《末日逃生》)。

    當然了,在進度條臨近大結局,這些誤會糾葛最終都會在災難中化解。

    與其說這叫故事,不如說是災難視覺的配套買一贈一。

    現在往回看,就算是《2012》和《后天》,劇情模式也是出乎意料的相似。

    《后天》中氣候學家杰克察覺到地球氣候異常,但被官方無視,認為其小題大做。

    《2012》中物理學家艾德里研究發現太陽活動異常,但他的研究成果并沒有人在意,他只好孤身闖入聚會傳播觀點。

    災難來襲后

    《后天》劇情沿著兩條線索發生,一條是以美國總統為代表的政府如何拯救國家,一條是杰克搭乘飛機拯救被困圖書館的兒子。

    《2012》同樣是兩條故事線,一條是艾德里安如何協助世界各國完成逃亡計劃,一條是杰克遜載著前妻和兒女逃生。

    20年前,《獨立日》總統的演講是經典。

    20年后,《獨立日2》也原汁原味來上一套。

    2009年。

    災難片憑借《2012》登上該類題材票房頂端。

    但當時的全球票房冠軍并不是《2012》,而是卡梅隆的《阿凡達》。

    如果說災難片走向下坡的一個原因是自家味道太單一,那么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對家口味太豐盛。

    簡單來說,《阿凡達》相較于《2012》的優勢就在于,你有的災難我也有。

    我有的,你想都別想。

    當災難片只是單一地輸出視覺特效和災難恐慌,無形間就丟失了市場競爭的“不可替代性”。

    好萊塢大片不再是災難片的天下。

    風水轉到了超級英雄片的那頭。

    2017年檔期相撞的《全球風暴》和《雷神3:諸神黃昏》。

    《全球風暴》北美首周末票房僅收獲1330萬美元票房,第二周周末票房則跌至590萬美元。

    而《雷神3》首周末直接以1.21億美元的成績登頂奪冠。

    輸贏之間,是災難片在市場的優勝劣汰。

    時代變了。

    災難片重場景,弱人物的特點,讓觀眾陷入疲倦。

    大家可能一下被宏大的場面震懾,卻無法持續共情。

    而此時電影的IP效應進一步顯現,超英拍了續集又續集,又是宇宙又是彩蛋。

    在重復中,強化著粉絲對IP角色的情懷。

    災難片成了枯燥乏味的災后現場。

    超英片,則是形式多樣、性格鮮明的主題樂園。

    觀眾往哪走,已經沒有懸念。

    03

    回顧近幾年的災難電影。

    說完全躺平也不公平。

    但要么用錯勁,要么落入半新半舊的尷尬處境。

    比如剛剛提到的《全球風暴》,以太空的人造衛星網絡為噱頭,故事還是副總統篡位的陰謀論那一套。

    還有《月球隕落》。

    這回,艾默里奇終于從地球觸向宇宙。

    寂靜的太空,布萊恩和馬庫斯正在執行飛船的維修工作。

    突然間,一道黑色不明物質從月球內部迸發,朝飛船方向攻擊,最終馬庫斯遭黑色物質吞噬身亡。

    多年后,月球軌跡發生異常,不久后將直接撞擊地球。

    一個叫做KC的博士,提出了“月球空心說”。

    即月球實際上是由內部能量核操縱的一個巨大機器體,異常源于能量核被不明物質損壞。

    聽著,是什么流行元素都占齊了。

    災難、恐怖、科幻、科教......

    什么都像,就是不像災難電影。

    看到電影嶄新的設定,現在的觀眾第一想到的不是驚嘆,而是提問題、找bug。

    這也是《獨立日2》明明套用了第一部外星入侵、飛船對戰的外殼,仍不能滿足影迷的根本原因。

    過去,視覺是第一要素。

    但現在,視效甚至有時候都不再是主要要素。

    如何拍好災難片?

    嚴格來說,這個道理,其實早在47年前,好萊塢自己就曾做過示范。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

    當年,這部總投資不過900萬美元的電影,硬是在全球席卷了4.7億的票房。

    這令人咋舌的回報率。

    但實際上,整部130分鐘的電影,“大白鯊”直到98分才正式亮相。

    98分鐘前,斯皮爾伯格全程以浮在水面上的鯊魚背鰭和突如其來的殺戮,營造一種凝重而驚悚的氛圍。

    看到了沒有。

    和所有經典的電影一樣,不是因為任何的噱頭,而是歷久彌新的電影語言。

    而后來的災難片,已經全然忘記了什么是less is more。

    因為觀眾愛看災難,便一股腦堆砌災難。

    這難道不是一個跪舔掩蓋虛假,最后被觀眾識破和拋棄的故事。

    就在好萊塢災難片越來越走投無路的時候。

    韓國災難片卻自己玩得嗨了起來。

    論制作水平,韓國和好萊塢當然差得遠。

    但難得的在于,它讓災難的破壞有了情感力度。

    確切地來說,是韓國社會情緒中特有的憤怒。

    《摩天樓》。

    高聳如云的摩天樓,災難之外,還是上流社會炫耀和操控房價的資本市場。

    消防隊長英基在解救受困人員途中,接到局長命令,優先繞遠路搶72樓議員的家。

    《隧道》。

    不僅正面揭示政府官員在經濟建設中急功近利的工程腐敗問題。

    甚至把鏡頭對準人性最陰暗自私的角落——民意,就可以殺人嗎?

    《漢江怪物》更是一部反災難片套路而拍的災難片。

    電影中渲染出怪物現世、病毒肆虐的氛圍,但是又一舉戳破——什么隔離,病毒都是瞎折騰。

    真相便是,“苛政猛于怪物”。

    這些災難片,不見得有最震撼的災難場景。

    卻總比好萊塢空洞的災難特效,更能直擊人心。

    因為我們要看的災難,終究不是一場推倒多米諾骨牌的表演。

    而是要深切得感知,那被推倒的多米諾,究竟意味著什么。

    過去好萊塢災難片訴諸的是

    我們安穩的生活可能轉身即逝。

    如何產生出生活被顛覆的震驚感?

    好萊塢祖傳技能:打卡地標,將完全違和的元素拼接在一起。

    外星人轟炸白宮,水漫喜馬拉雅。

    用我們生活中絕不可能看見的奇觀,塑造末世。

    而現在呢?

    災難片的活,被越來越普及的互聯網搶走了

    當今的災難未必變多,但頻繁的推送和話題,正在讓超載的災難信息充斥你的眼球。

    當年我們看威爾·史密斯的《我是傳奇》,空空蕩蕩的城市覺得不可思議。

    可是疫情都過去三年了,一夜空城,社會停擺,大家各自躲避、求生的場景,我們早就麻了。

    澳大利亞一場從2019年燒到2020年的大火,如今看來也遠比當年“滅霸”的那部《勇往直前》來得更驚心動魄。

    而災難片,不再有獨一無二的“震驚”展示權。

    當你對這個地球上真實的災難無心應對時,一遍遍空洞、無來由的特效場面,正在讓災難變成可笑的“狼來了”。

    狼來了嗎?

    對不起,狼早就來了。

    今天觀眾無奈或許不是沒有災難片可看了。

    而是災難片導演的想象力。

    怎么追,也追不上這個分崩離析的世界。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罐頭蓋的日與夜

    關鍵詞:

    上一篇:圍繞微短劇,各大平臺都有哪些大動作?

    下一篇:往前走的商人徐磊,回不去的南派三叔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1页| 亚洲熟妇无码爱v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自偷自偷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国产亚洲精AA在线观看SEE|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 337p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1页| ASS亚洲熟妇毛茸茸PICS|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午夜亚洲www湿好大| 91嫩草亚洲精品|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亚洲高清最新av网站|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永久永久永久永久永久精品| 亚洲国产夜色在线观看| 亚洲色大网站WWW永久网站|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