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30日,A股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正式收官,資本市場“成都軍團”表現不俗——在116家成都A股上市公司中,有96家實現盈利,占比82.75%。公開數據顯示,116家成都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502.96億元,較2021年同比增長36.84%;累計實現凈利潤585.30億元,同比增長43.22%,營業收入與凈利潤水平均再創歷史新高。
營收凈利均創新高
近年來,成都企業積極擁抱資本市場,借力資本市場實現快速發展。相比2021年,成都上市公司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增加了16家。不僅是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加,上市公司整體盈利能力不斷提高,各行業領軍企業不斷涌現。隨著年報披露收官,116家成都上市公司交出的成績單顯示,營業收入與凈利潤水平均再創歷史新高,且上市公司質量正不斷提升。
【資料圖】
從營業收入來看,116家成都A股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達到6502.96億元。其中,通威股份、四川路橋、東方電氣、云圖控股、成都銀行、藍光發展、科倫藥業、盛和資源、盛新鋰業、新華文軒、川發龍蟒、紅旗連鎖、新乳業等13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均超過百億元。在2021年,成都僅有9家公司營收突破百億元。其中,紅旗連鎖、新乳業等公司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元。
從凈利潤水平來看。116家上市公司中,96家公司實現了盈利,占比82.75%。累計實現凈利潤585.30億元,同比增長43.22%,創出了成都上市公司歷年來盈利水平新高。從增速來看,藥易購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5倍,增速位居第一。此外,龍頭企業規模效應逐漸顯現,成為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數據顯示,2022年凈利潤超過10億元的成都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5家。
與此相對應的是,A股全年實現營收71.8萬億元,同比增長7.23%;實現歸母凈利潤 5.21萬億元,同比增長1.38%。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成都上市公司都表現出了顯著的成長性。
支柱產業加速崛起
上市公司是實體經濟的領頭羊,也是成都經濟的基本盤。從披露的成都上市公司2022年年報中,龍頭引領產業加速集聚發展是一個顯著的現象。
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成都目前116家上市公司主要分布于五大領域,其中新能源、國防軍工、生物醫藥、計算機、機械設備等領域產業聚集規模初顯。
以生物醫藥行業為例,作為鏈主企業,科倫藥業2022年營業收入達到189.13億元,凈利潤達到17.0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4.98%。在鏈主的帶動下,成都已集聚了科倫藥業、華神科技、康弘藥業、金石亞藥、邁克生物、康華生物、藥易購、圣諾生物、成都先導、歐林生物、苑東生物等17家上市企業。在成都實施的產業建圈強鏈行動中,生物醫藥產業憑借扎實的產業基礎,已將創新藥作為發展重點領域,將為產業發展再添新動能。
更加顯著的是新能源產業。作為新能源產業的鏈主,通威股份近年來快速成長,已經成為國內光伏巨頭。根據通威股份發布年報顯示,其去年營業收入1424.23億元,超過新希望和四川路橋,成為四川營收第一的企業。同時,公司實現凈利潤257.26億元,同比增長217.25%,僅次于五糧液。 此外,四川路橋、東方電氣、云圖控股、盛新鋰業、川發龍蟒等公司營收均超過百億元。在相關企業的帶動下,近年來成都企業加速向新能源轉型,除了通威股份外,四川還有川投能源、東方電氣、川能動力、盛新鋰能、天齊鋰業、硅寶科技等30多家企業涉足新能源產業。其中,通威股份和天齊鋰業市值均已超過千億元。
加快技術創新 年報現金分紅額創新高
在實現業績增長的同時,上市公司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進一步深化。在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中積極作為,內生增長動力不斷增強,研發投入持續保持高水平。上市公司充分發揮需求牽引主力軍作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以生物醫藥行業來看,從研發投入看,成都醫藥生物上市企業在研發端投入力度較大:過去5年研發支出占比(占銷售收入比重)中位數達到6.1%,其中今年上市的百利天恒研發占比達到53.32%,歐林生物、成都先導、苑東生物等公司均超過20%。
此外,上市公司還持續分紅增強股東回報。116家成都上市公司中,年報現金分紅金額創歷史年度新高,積極回報投資者已成全市場新風尚。81家上市公司實施或公布年度現金分紅方案,占比近70%。其中,通威股份2022年度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 28.58元(含稅)。以截至2022年12月31日總股本數量為參考,該公司合計擬派發現金紅利達128.67億元。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劉泰山 責任編輯 何齊鐵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