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2023年重慶市六五環境日新聞發布會上,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王邦平介紹《2022重慶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相關情況。
根據統計,2022年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32天、地表水總體水質為優、區域聲環境質量晝間(白天6點至22點)平均等效聲級為52.5分貝。
(資料圖片)
王邦平說,總體而言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性和堅韌性不斷增強,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氣質更佳、顏值更高。
水環境方面,全市地表水總體水質為優,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為優,20個監測斷面水質均為Ⅱ類。長江支流總體水質為優,122條河流布設的218個監測斷面中,Ⅰ~Ⅲ類斷面比例為95.0%;水質滿足水域功能的斷面占97.7%。63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大氣環境方面,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32天,其中優130天,良202天。無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六項主要污染物濃度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重慶碳市場提質增效,各類產品累計成交量4000萬噸、交易額8.35億元。
聲環境方面,全市區域聲環境質量晝間(白天6點至22點)平均等效聲級為52.5分貝。
固體及危險廢物方面,全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2462.75萬噸,綜合利用1970.78萬噸(含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12.23萬噸),處置363.59萬噸(含處置往年貯存量4.78萬噸),貯存145.4萬噸。全年共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876萬噸,生活垃圾“日產日清”,無害化處理率持續保持100%。中心城區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燒”。
園林綠化方面,全市建成區綠地面積約71974.4公頃,綠化覆蓋面積約78008.3公頃,城區公園綠地面積約30561.2公頃;森林與草地方面,全市林地面積7026萬畝,森林面積6800萬畝,森林覆蓋率55.04%,全市草地面積35萬畝。
農業生態環境方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強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日常指導,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自然生態保護方面,全市有自然保護區58個,面積80.4萬公頃,占全市幅員面積的9.8%。全市有風景名勝區36個,世界自然遺產地3處,市級以上森林公園和生態公園85個,濕地公園26個,全市分布有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112種,野生維管植物6000余種。
氣象與自然災害方面,全市年平均氣溫為18.5,平均年降水量為953.1毫米。大部地區冬春季開始晚、夏秋季開始早,春季持續時間短、夏季持續時間長。
上游新聞記者郭發祥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