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總投資450億元的中車松原新能源裝備產業園,是吉林省松原建市以來央企落戶的最大產業項目。這個產業園從簽約立項到項目開工用時100天,從項目開工到去年7月初產品下線也用了100天。正泰集團下屬的松原市新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光伏設備制造、元器件制造、光伏設備銷售等業務,擬在松原市投資100億元。從去年9月8日全面動工,到去年12月15日第一批組件成功下線,99天建成投產的“松原速度”讓該企業增強了投資信心。
上述重點項目的快速推進,得益于松原市大力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近年來,松原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松原速度”。2022年,松原市18項主要經濟指標有12項位居全省前三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7%;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43.8億元,同比增長35.1%,經濟社會發展得到強有力支撐。
松原市委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提出“打造省內乃至全國一流營商環境”的目標任務,建立“四級書記抓營商環境”工作機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營商環境建設領導小組,下設以市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形成紀委監委牽頭推動、政府副職督導部門帶動、市縣兩級同步聯動的專項整治格局。
“現在窗口辦理業務可快了,原來跑兩三次才能辦完的事兒,現在一上午就能辦完。”在松原市政務服務中心,不少辦事群眾和企業對相關職能部門優化流程、提升辦事效率贊不絕口。
壓縮審批時限、規范執法行為、推動轉變作風,被松原市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列為重點工作。為此,松原市紀委監委推動全市具有審批職能的36個涉企市直部門連續3個月在當地媒體刊發優化營商環境審批事項、公開承諾等內容,方便社會監督、倒逼部門改進工作。
松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審批辦公室主任郝春林說,他們全面落實“一次性告知”制度,確保企業和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他們負責的185項政務服務事項,法定辦理時限共計1873天,承諾辦理時限共計785天,對審批時限進行壓縮試點后,降為共計342天;在壓減經營主體開辦環節,按規定采取并聯審批和承諾制審批制度,極大提升了辦理時效。
新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玉學告訴記者,公司之所以能實現99天建成投產,得益于松原市審批環節的高效率,也離不開相關部門及時送服務上門。企業開建時,松原市及時組建項目專班,不斷完善專班化服務和包保機制,有些部門干部連續多天吃住在建設工地,第一時間協調解決建設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加快了項目建設進程。
不僅重點企業享受到了利好,中小企業也對松原市優化營商環境取得的成效感受頗深。作為一家水處理行業小微企業的負責人,吉林省基翔凈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新征說,現在去政府部門辦事越來越順暢了,辦理時效越來快了。“現在市里的很多政策都已經上網,企業不用出門就能夠遠程操作申請,減少了企業辦事的時間成本。”張新征說,此舉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企業的“無事不擾”,有利于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吉林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品質管理部經理侯景亮對此深有同感。他說,去年疫情期間,政府工作人員積極協調物流運輸、防疫物資事宜,極大減輕了疫情對公司經營的影響。
為鞏固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整治成果,松原市紀委監委近日總結發布了優化營商環境十二條舉措。松原市紀委監委第六監督檢查室主任鞠明輝表示,松原市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已經將各部門優化后的審批事項、環節、要件和時限清單裝訂成冊,發放給各部門,下一步將以黨委政府文件形式把好經驗好做法固定下來,促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制度化長期化。 (經濟日報記者 馬洪超)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