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邱伊娜 通訊員 孫昊
媒體融合的背景下,新媒體業態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在這個變革的過程中,短視頻以及直播平臺成為了新媒體的熱點領域,也成為了各行業傳播的重要形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直播行業蓬勃興起,對于新媒體主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長。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培養全媒體時代的主播?6月3日至4日,浙江傳媒學院舉辦了題為“新時代 新媒介 新語境:全媒體視域下口語傳播的想象”的高峰論壇。論壇由浙江傳媒學院、浙江省青年網紅研究中心、浙江省影視與戲劇研究中心主辦,浙江傳媒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學院承辦,旨在探討全媒體時代口語傳播的未來發展,為全媒體主播的培養輸送引領方向。
論壇中,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上海戲劇學院、華東師范大學、廣州大學、暨南大學、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浙江傳媒學院,以及浙江廣電集團等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研究生代表以及業界嘉賓齊聚一堂。
他們圍繞新媒體與廣電媒體播音主持之間的差異這一話題展開討論,與會專家普遍認同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中要找準方位,切準站位,呼喚主體性的回歸。同時強調,在口語交流中,建構一種即興的、結構可變的并且主題明確的口語能力非常重要。與會專家學者和業界嘉賓還就新媒體主播行業以及口語傳播的發展現狀、挑戰和前景進行了深入探討。
延伸到播音員主持人的培養領域,就培養目標而言,與會專家普遍形成“精粹口語表達”的共識,強調語態、語境,講求更具增效感,形成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的當眾口語傳播的用語習慣。
他們認為目前的播音主持教育體系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它強調規范化、標準化、弱化主體性和去個性化。口語傳播的培養方案要打破這樣的刻板,要通過應用場景,使語言能夠與周圍的世界產生連接,進行人性化的感知,形成個性化的分析和判斷,從而進行人格化的傳播。
研究生分論壇上,來自中國傳媒大學、浙江傳媒學院、中央民族大學、西南大學等多所高校的與會研究生紛紛表示論壇提供了一個交流的空間,讓同學們未來能更好地從青年人的視角提出更有價值的論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