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艷明 “在金融市場上披露環境氣候等信息,實際上是用金融市場的機制來解決外部性內部化的問題和市場失靈的問題。”在8月2日舉辦的“2023年度21世紀‘活力·ESG’創新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所副所長雷曜表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雷曜將利用金融交易來實現資源配置和激勵約束總結為五個特點,分別為制度框架系統性、披露內容實質性、服務投資導向型、兼顧披露成本效率性、披露理念科學中性。
第一個披露制度框架的系統性,主要指披露制度注重頂層設計,也體現了金融在經濟運行中的核心作用。
雷曜分析,2015年,中央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首次對綠色金融體系建設進行部署,明確要建立上市公司環保信息強制性披露機制,這一方案為各個部門、金融市場落實環境信息披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2016年,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指導意見》,要求逐步建立完善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把它作為建立和完善國內綠色金融體系,推動證券市場支持綠色投資的重要內容,也明確了相關部門和分工路線圖。
雷曜認為,金融機構開展環境和可持續信息披露不僅有助于提升自身環境氣候風險識別能力,減少授信等金融資金面臨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而且可以更好地為客戶提供環境氣候風險識別咨詢等綜合服務。
“這個過程中,人民銀行也牽頭出臺了《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和《金融機構碳核算技術指南(試行)》,這也是整個系統框架中的兩個重要的標準。”雷曜補充稱。
第二個特點是披露內容的實質性。雷曜認為,要從關鍵領域重點企業的強制披露抓起,同時尤其是披露制度隨著政策要求不斷細化和拓展。“30年碳達峰、60年碳中和”承諾之后,國內碳排放核算、披露研究與實踐加速推進。
2021年,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了《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其中明確了對上市公司發債企業和重點排放單位依法披露環境信息相關要求。2023年7月召開的中央深改委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明確立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關鍵時期,完善能源消耗總量與強度調控,逐步轉向碳排放強度與總量的雙控制度,對我國當前碳排放核算和披露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三個特點服務投資者的導向性。雷曜說,這也是能夠支持我國有序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的一個重要措施。隨著全球資本市場對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相關信息的披露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中國綠色金融ESG相關金融產品開發和供給也在快速增加。從需求方來講,需要更多滿足市場高質量投資需求的綠色金融產品,這是加快推進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接軌、提高中國市場發展質量和全球吸引力、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國內實體的內在要求。
第四個特點兼顧披露成本效率性。雷曜認為,要加強部門和地方的協調,推動國際國內接軌。環境氣候可持續信息披露是一項技術性比較強,對環境氣候信息要求比較高的工作,相關部門注重解決環境數據可得性、核算方法的科學性以及披露主體自身能力建設,金融市場對于環境氣候相關信息披露工作的關注度和投入也不斷增加。
2023年6月,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公布首套全球可持續發展披露準則,是被視為全球可持續信息披露的里程碑。“人民銀行牽頭推出的兩個金融標準備受關注,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也在前不久推出了全球范圍、標準相當高的、接受度目前看起來也比較廣泛可持續披露的準則。總的來看,兩個中國金融環境信息披露的標準在內核上已經保持了一致。”雷曜認為,中國的環境信息披露遵循由易到難,由大到小,分層次、分步驟推進的思路。從中央部署到相關部門指導意見來看,先要求能力比較強的大型企業和金融機構披露,先采取定性披露再轉向定量披露,先由重點行業污染物信息的披露逐漸拓展到碳排放信息披露,由自身直接排放信息披露逐漸擴展到產業鏈,也就是投融資排放披露模式。同時還特別注重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減少對價格型工具的依賴。
第五個特點是披露理念科學中性。雷曜表示,主要是指環境信息等可持續信息的披露,一方面要服從金融市場信息披露的整體安排,也指這些披露沒有設置懲罰性或激勵性的標簽。
“總之,可持續信息披露作為金融市場一項重要的制度設計,不僅有利于推動金融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內在需要。同時也有利于最終實現減少高污染、高排放項目投資,加速推進經濟綠色低碳轉型。”雷曜表示。
上一篇:2023年重慶機械技師學院招生專業有哪些 2023重慶機械技師學院招生人數
下一篇:最后一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