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語音問答還是文字問答,都代表著“知識付費”這一話題在大眾心中的可接受程度在不斷提高。
在線課程,1元很方便
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在線課程的興起,不少教師和培訓師從線下轉戰線上,成為網紅老師。很多APP和微信公眾號都推出了在線課程,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不同地域、年齡、職業的人,只要對這門課程感興趣,就可以付很少的費用學習,即使有時間沖突還可以回放視頻或者音頻資料。
不用報學習班,隨時隨地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就大大降低了大眾學習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例如某些公眾號可以提供包括寫作、產品、營銷等各種職業技能提升的在線課程,滿足人們多元化的需求,大大方便了職場人士的修煉進化。
在線課程的收費也不高,例如某個150集的英語基礎班,會員打完折再用個優惠券,算下來平均一集也就1元左右。價格優勢和時間、地點靈活機動吸引了很多在線課程的用戶。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四十次中國網絡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已達1.44億,用戶使用率為19.2%。
雖然在線教育發展迅速,但在2016年以前,在線教育領域一直缺乏清晰的商業和盈利模式。據經濟觀察報,受到互聯網創業思維的影響,在發展初期,在線教育企業大多提供免費應用和補貼,企圖采用這種互聯網最典型的商業模式來留存客戶。然而教育具有試錯成本高的特質,相較于其他互聯網服務,人們對教育服務的選擇更加謹慎。因此,如果缺乏優質的教育內容,這種留客模式的效果往往差強人意。
正如科大訊飛教育事業群王福彪所說,“互聯網+教育”應當變為“教育+互聯網”,技術無法超越市場土壤的成熟度,信息化手段需要與現有的傳統教育實現融合。
購買公益畫,1元力量大
還記得前段時間風靡朋友圈的“小朋友畫廊”嗎?
在這場由騰訊公益牽頭的“藝術點亮生命”公益籌款活動中,只需要花1元錢,便可以“買”下一幅自閉癥兒童的畫作,但這幅畫不能拿回家掛在墻上,只能作為你手機的屏保或分享到朋友圈里供人欣賞。
該項目旨在消除社會偏見,幫助患有自閉癥、腦癱、唐氏綜合癥等精智障礙的特殊人群改善生活,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相關善款將用于幫助這些受助群體。
責任編輯: